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八卦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最为精华的核心,而伏羲与八卦之间的关系古代与今天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假如我们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考察伏羲与八卦,其结论将是很有意义。本文通过伏羲与八卦的概念、伏羲的解读及伏羲八卦引领中华农业文明三个方面的探讨,论证伏羲文化所特有的八卦及画卦图形,其人其事与八卦其文其物,以及作为深层的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仍以特有的魅力在不断普及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07年第1期“百科望”栏内《中华第一经——周易》一文中说:“传说伏羲发明了八卦,此说无实物证据可以证明亦无法反驳……”但是,我曾看到过有关伏羲画八卦的文章,该文作者是李骏虎先生,标题为《根在洪洞大槐树》(见2006年2月14日《山西日报》C3版)。现将原文部分摘录如下,与仝俭先生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当代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成果,论证《伏羲八卦》的科学性及太极思维的基本特征。从而证明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必要性及其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思想研究集》1985年第一辑(西南民族学院主办)载宫哲兵同志《伏羲作八卦辨》一文,认为:“苗族把一块木头劈为两片,木头落在地上的正反情况,决定是凶是吉。……一般是占卜三次,综合三次的结果或排列情况去判断吉凶。由于投掷物只有两面(正反)而卜必三次,故有八种可能排列情况。如果用阳爻表示正,用阴爻表示反,那么八种排列情况,就成为八卦。……如果将‘—’表示阳卦,将‘--’表示阴卦,那么就有: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8):53-53
八卦是什么?是网络上那些真假难辨的新闻。是论坛上点击率最高的话题,是新浪上转发率最高的那条微博,是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是好友间共同拥有的秘密。虽然很少有人会很自豪地承认“喜欢看明星八卦、名人隐私”,但是网站上点击最多的就是这些新闻,报刊亭里卖的最好的也是这种杂志,好友聚会谈得最热闹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考古出土距令约六七千年所制陶器上刻画的<河图>与八卦卦、爻符号等文物资料为依据,从辩证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出发,运用自然科学中试验与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人类思维进程,仅使用<河图>与四象象符进行画卦模拟试验研究.试验包括置入、画卦、错卦与筛选四个步骤.给出32张八卦方位试验图.从中筛选出2张"好"的八卦方位图,它们是先天(伏羲)八卦方位图与古太极(八卦)图(<参同契>太极图).证验了争论达千年之久以伏羲为代表的先哲们根据<河图>创画八卦的史实.为无文字时期的<河图>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据历史唯物论观点,把握我国远古无文字时期主要以图形与形象化数描述事物的基本特点,用图示形式分别论证《洛书》、《河图》与伏羲八卦的关系,揭示中华文化起源问题上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一般认为,《易经》原始八卦说是一套朴素唯物主义的万物本原说。他们说,八卦是上古人们从无数的自然物中挑选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用来说明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的。而在这八种自然物中,天地又是生成万物的总根源。一些学者说,这种思想,至迟在殷周之际已经产生。但是,我们知道,《易》分经和传。《易经》六十四卦是根据大量的占卜记录编纂而成的。《易传》则是战国未至汉代的学者们对《易经》的阐释。这就产生了两个相关联的问题:其一,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象征世界万物并代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是不是《易经》成书时乃至筮占产生时的观念?换言之,八卦之“象”是不是《易经》所固有的?其二,八卦说是不是殷周之际的万物本源说?笔者以  相似文献   

9.
八卦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厚。不了解八卦哲学,就不能理解体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都仅仅是在汉族文化体系中研究八卦哲学,以为八卦思想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而从未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其他民族的思想系统,很少有人注意到少数民族的八卦哲学。事实上,由于中国文化多民族构成的特征,八卦哲学并非仅存于汉族文化之中,它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之中。例如西南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彝族,就有用古彝文撰写而表述八卦哲学思想的专著。可是这一事实的发现,又有某些论者认为彝族的八卦哲学是最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民间收藏的广汉地区出土的古蜀国时期的玉器上发现了《河图》与《伏羲八卦》的组合。这一发现将颠覆“河出图,洛出书”的传统观点,证明《河图》的原产地是在四川广汉古蜀国。这一发现再次使人们重新考量中华文明的源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