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的形式都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要素所有权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要性,这既以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和生产力所带来的利益关系为前提,也是以作为生产关系基础和核心的所有制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这种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方式不能简单地互相取代。按要素分配的理论立足点应归结为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源泉。坚持劳动和其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广义分配论,指出自然要素也有权参与分配,这有利于把要素分配论贯串到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知识和管理要素是继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要素、第五要素,成为现代社会生产要素最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表明知识和管理要素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而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属于知识管理要素的重要内容,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巨大的生产力效用,并将以此构建知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其他社会不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影响很大,其典型表现就是:十五大以后,人们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却不承认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存在按劳动力要素的分配即按劳动力价值的分配.可见,澄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属性对正确理解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十分必要的.一、从产生的原因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市场经济共生共存,是市场经济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在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均衡。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生产要素由不同的所有者投入 ,因此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 ,而按劳分配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 ,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传统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基础是要素价值论。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生产与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数量依据等问题的再认识,试图解决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劳动价值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9.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均衡。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着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由不同的所有者投入,因此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各种生产要素按其对社会财富增长的业绩而获取相应报酬的方式,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化分配模式.构建和实施按贡献分配机制,可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充分发挥各要素主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这一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诠释,并指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认识两者的区别和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分离是理解中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键所在;而理解两者的联系和逻辑的统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坚持劳动价值论与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的理论来源和基础不是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也不表明生产要素创造价值。马克思的价值创造理论与价值分配理论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价值创造方式不受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价值分配形式则要受社会所有制形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应当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使收入差距不至于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参与分配的客观依据。因此 ,表明价值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由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具有产权的稀缺经济资源 ,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遵循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收益均衡的规律 ,所以产权理论和均衡理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 ;“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之一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价值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便是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理论是由劳动价值论演绎出来的。因此,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的,但是从它的具体规定上讲,按劳分配理论是有缺陷的,无法应用于实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涵义,摒弃它的具体操作规定,提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分配原则: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  相似文献   

15.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有其理论前提和适用条件。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适用的经济条件不相吻合。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所讲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动力的潜在能力分配,与马克思的原意并不相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之一,不仅有其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我国个人收入的中外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总量分配结构、地区收入分配结构,显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未危及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从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看,我国居民体现按劳分配要求的生产要素收入将是个人收入的主体,其他要素收入处于次要地位。我国应该长期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