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府在慈善事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有益补充,已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部分。目前,政府部门通过把社会慈善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中,在社会领域对慈善组织实行"万能"的计划性行政管理模式,不符合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转型的要求,是导致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政府必须改变与慈善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退出慈善事业的具体事务,归还慈善组织自主权,逐步实现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慈善捐赠水平低、慈善组织少、慈善意识落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政府控制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相关。为此,必须对现有发展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求新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中的政府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当代大陆佛教慈善事业的管理机制,发现过分借鉴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科层化运作模式,佛教慈善事业因此存在着合法化危机。这一危机具体表现为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对佛教僧团的“祛魅”和“赋魅”,以理性和现代性取代了佛教慈善事业的精神属性。台湾佛教慈善界的“卡里斯玛”支配模式与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结合,是化解佛教慈善事业合法化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论商会的互益性质及其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仍欠发达的条件下,发挥互益型民间组织的公益性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公益慈善现状.中国的商会属于互益型民间组织,商会除了承担其主要的经济职能外,还在近现代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国各地商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作用,必须积极理顺商会与政府的关系,扩大商会对公益慈善事业政策法规制订的参与权;克服商会的自利倾向,发扬商会的公益性精神;商会要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让社会了解、理解商会及其所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当前慈善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199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慈善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总结出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7年),研究重点在于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第二阶段(2008—2015年),研究议题扩展到组织公信力与制度建设等焦点问题上;而在现阶段(2016年以来),慈善研究侧重于慈善法、互联网公益和社会治理等新的议题。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不断演化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也展示了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下一阶段慈善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人捐助行为和网络慈善。  相似文献   

6.
《社区》2016,(15):37-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将于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将把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治理推向新的一个时代。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推进和大量基层慈善组织的涌现,社区慈善服务已经成为群众迫切需要、政府积极支持、行业密切关注的慈善事业发展新趋势和创新治理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统计清代江阴县的慈善组织,发现清代江阴慈善事业具有涵盖范围广、功能多样的特点。在这些慈善组织的创立、运营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倡导性的作用,江阴地方士绅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普通民众的参与也使江阴慈善事业具有集体性的倾向。清代江阴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江南地区慈善活动风气兴盛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计划慈善体制被打破,慈善呈现出自由而多元的特点。中国现实社会中存在两类慈善:一是纯粹的慈善,二是带有功利倾向的慈善。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既能坚守慈善的伦理本质,又能更好地获取发展的动力,须要对我国慈善事业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慈善,要运用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引导方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固守慈善的伦理本质,倡导纯粹的慈善理念;强化企业家的责任意识,提升企业慈善的道德境界;重视慈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慈善走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9.
慈善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高尚的公益事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思想的日趋活跃,一度沉寂的慈善事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各类慈善组织蓬勃发展、参与慈善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慈善事业的影响不断扩大。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仍存在不少差距,然而其蓬勃兴起的现象表明,慈善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慈善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慈善事业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是一种慈心善行的社会行动,是以人道主义为行动依据、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动员为基本形式、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行动体系。慈善事业作为正式的国家福利与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介和桥梁,更是立足于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慈善事业的发展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积极的社会建设、扁平而非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均等化的国家福利和服务、“去市场化”或“去商业化”的慈善行业以及特定的慈善文化,这些要素分别构成了慈善事业何以可能的社会价值基础、结构性基础、制度性基础、内在品质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论述、鲍曼的个体化理论与共同体建设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可为理解利他即利己的慈善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总体而言,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理想走向应是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募款规模稳步提升、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慈善事业不能缺位。  相似文献   

11.
社区微公益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公益活动由传统的企业型、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基于对社区微公益活动开展状况的实证调研数据,运用Logit、OLS、Logistic和Oprobit模型探究影响民众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程度的因素对于推动社区微公益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社区民众的年龄和微公益价值判断、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微公益岗位的设立以及社会风气和社会倡导等因素显著影响民众的参与程度。要推动社区微公益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开展,必须构建以社区微公益活动制度化为根本、以个人和社区为重要主体、以优化社会大环境为基础的社区微公益活动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的慈善组织,二者都是以帮助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为目的。但是在救助功能上,社会工作较之慈善事业更具有预防和发展的功能。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工作的领域也日益扩展到慈善事业的领域内。试图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以及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三方面的浅析,来探讨当代慈善事业应如何发展才能更加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慈善伦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基于个人的德性伦理,也包括基于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被大众广泛认同、体现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是个人德性伦理的必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的时期,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个人德性伦理的同时,要适应现代慈善事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普遍化和公共化特征,更加注重构建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的规范伦理,形成完整、理想的现代慈善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企业在社会慈善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慈善行为主要基于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政治目的三个方面的动机,但当前我国企业慈善意识不足,企业慈善行为的组织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激励制度不健全,需要企业、政府、公益机构多方协作,通过转变企业自身观念、强化企业慈善战略管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利用媒体资源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慈善文化等措施鼓励引导企业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世俗民众表达宗教虔诚与社会互助的社团组织,兄弟会(confraternity)是一个以世俗阶层为主体、男性居主导地位的宗教社团。它具有鲜明的慈善济贫职能,且救助对象呈现出世俗化、本土化和道德化的群体特征。借助于宗教团体互助的方式,兄弟会客观上起到了弥合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慈善是一种公益伦理,它往往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商业原理去配置慈善资源。营利组织可通过“非营利性”手段为履行社会责任,而非营利组织可通过营利性手段使组织永续发展。但是,“慈善”和“商业”行为还是存在本质区别,因而仍有必要加强化慈善商业化监管。建议出台相应法律,完善营利法人社会责任制度,加强非营利法人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慈善信义法律关系,将营利性法人的“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法人的“营利性”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对于慈善组织概念以及制度创新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慈善法实施的重要保证。慈善法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对慈善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慈善组织成为了法律概念。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登记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双重管理制度”;规定了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为实现慈善组织的自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将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实现了慈善监管方式的变革。慈善法的实施需要制定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与登记管理的具体规定与办法,出台有关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的国家标准,对接年报制度与慈善监管体系,实现对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8.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反应迅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500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迅速参与到芦山的抗震救灾中,在灾民安置、物资筹集、心理抚慰、维持秩序、志愿者培训等方面发挥政府救灾助手作用,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力军。通过对四川省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此次芦山抗震救灾的参与方式、特点、范围及持续性等现状进行调查访谈,分析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为构建科学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个案,对其价值承载、发展困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我国宗教慈善组织发展的外部动力机制、管理体制的内部改革治理、慈善行为的有效动员、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探索转型时期我国宗教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国际化、长期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当前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转型问题,要改革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二是市场化问题,非政府组织应参与慈善市场竞争;三是公信问题,应该改革非政府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四是人力资源问题,要致力于培养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