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恨歌>作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一曲挽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就像一场繁华而凄凉的梦.分析了小说描写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思想.通过五个方面"谋杀场景的悲剧预设,双重性的上海与悲剧的构建,记忆与时尚倒置的悲剧,女性角逐男权主流的败北和怀旧情调的内涵"来论证这个梦的悲剧性以及这个梦所包含的怀旧情调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十八春>与<长恨歌>中女主人公的生活际遇及其悲剧性的命运出发,审视张爱玲与王安忆在文本中表现出的悲剧意识,由此引发对二人生命审美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长恨歌>的理解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双重主题"说值得注意.但这种说法未能说明白居易何以将讽刺的对象一下子转化为同情歌颂的对象,也未说明讽刺与同情何者为主.本文试图从传统爱情悲剧对<长恨歌>主题的影响这一历史角度来解决"双重主题"说未能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方>、<将军吟>、<第二个太阳>等茅盾文学奖获奖之作,虽然学界对其中个别作品不无非议,但从总体看,它们较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映革命战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还是有所开拓和发展,主要表现为表现生活的幅度拓宽,人物形象内心世界透明度加强和叙述方式开放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都描写了荒岛历险,它们有相似的开端,却有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不同.<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他的世界观使他把鲁滨逊塑造成资产阶级开辟世界的英雄;而<蝇王>作者戈尔丁参加了空前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血与火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人的劣根性,有着比较真切的观察,因而感到悲愤和忧虑,作品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正是这种特定社会、文化意境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四书章句集注>是继汉代五经合集、唐代五经正义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儒家单经的群集.朱熹有适别地运用章句和集注两种诠释书体对<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通加注释,内在地建构起了以四书本文为诠释对象、章句集注为诠释本体的四书系统.<四书章句集注>的行世导发了以四书本文、<四书章句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宋代四书学热潮.促使儒学思想史上这一盛事在宋代发皇的社会历史动因是贫弱的社会对士大夫觉悟意识起了激发作用,需求文治的社会营造了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佛道二家思想的激促与宋代儒家的自我警醒.  相似文献   

7.
<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等是贾平凹进入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一系列长篇小说,论者认为它们是作者关于精神家园的一次集中而彰显个性的思考,因而在本文里把它们当作一个关于"家园"的巨大文本进行一种整体性解读,从中触模作者的心路历程、理性之思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成书年代和作者生活时代一直尚无定论.关于作者生活时代的说法主要有"元末明初”、"宋代乃至以前”、"元代中后期”、"明中叶”等数说.成书年代的探讨则基本上以这种说法为框架.本文以史为经,以"说”为纬,对此作了详今略古、突出重点的梳理,以期鉴往知来,对今后<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集,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先民博大精深的相马文化,马的形象不仅是周代社会生活内容的载体,还是周代重要美学理论命题和范畴的形象反映.认为,与先秦其他的典籍不同,<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很少以直接的概念表达方式,而是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展现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诗经>中马的形象便是这种描写方式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