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内部自变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
|
|
|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
|
动态系统理论(DST)关注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过程。如何描述和研究这一多变量共同作用的变化过程一直是该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动态系统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内部自变异的研究上。动态系统理论着重研究内部自变异过程的原因以及如何研究这一变异过程的方法。语言自变异发展过程对于语言教学有启示,当然动态系统理论在内部自变异这一研究问题上也存在不足,有待于更深入研究和完善。
|
2.
|
论狭义与广义语言变异的区分及其意义
|
|
|
|
|
薛宁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卷第5期
|
|
语言变异可分为狭义的语言变异和广义的语言变异两种.狭义的语言变异是同宗的变异,各不同变式之间存在底层结构的同一性;广义的语言变异则是非同宗的变异.语言变异的同宗与非同宗关系具体表现在词汇、句法、语义和语音等方面.
|
3.
|
语言变异与变化微观研究的新思路——《语言变异与变化》述评
|
|
|
|
|
孙金华《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
|
<语言变异与变化>作为<西方最新语言学理论译介>丛书的第一本,在国内已有介绍的基础上,深入阐述和讨论了国际语言学界关于语言变异和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语言变异和变化研究,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示例的作用,提出了微观语言变异与变化研究的新思路.本文阐明语言变异变化研究的意义,以及该书的学术意义;介绍了该书主要章节的内容;分析和讨论了该书的特色: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成果译介和创新思考相结合.对该书存在的不足也作了分析.
|
4.
|
语言变异研究:方法及应用
|
|
|
|
|
李占芳 单慧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
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强调语言是以多种变异形式存在的,认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有序异质体"。从方法论视角分析,语言变异研究分为定量范式和定性范式两种,两种研究方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语言变异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严格的方法论,特色之一就是注重收集和分析活生生的、使用中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探讨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5.
|
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综述 被引次数:1
|
|
|
|
|
郭继荣 李园园 王静《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3卷第3期
|
|
作为社会语言学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的语言变异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我国最近二十年间(1992-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关于语言变异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得出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同时指出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上仍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有利于更清晰地把握我国语言变异研究发展态势,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
6.
|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影响变异学研究
|
|
|
|
|
张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
|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理论具体的方法论成果,在纵览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源起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影响变异学研究,并界定影响变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
7.
|
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类型分析 被引次数:1
|
|
|
|
|
曹起《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卷第3期
|
|
语言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在语音、语义和语法等各方面都存在语言变异现象。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谐音、缩略以及对外来词的音译等。
|
8.
|
法律语言变异牲分新
|
|
|
|
|
周均霞《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
|
|
语言的变异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领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语言变异是以现有的词汇作为基本组成材料,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有意无意的对语言进行语法规则的偏离,并进行意义和组合方面的变异。Geoffery Leach(1969年)提出语言变异可以从八种形式上找到答案,包括语音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语义变异,书写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内变异,历史变异。语言变异表现在多个领域,近年来法律语言的变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法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域,是特定社会群体,即法律人使用和掌控的一种专门技术语言如果对法律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许多有意思的变异现象。本文重点介绍英汉法律语言变异的几种现象,导致语言变异的原因。
|
9.
|
基于多维度分析模式的语言变异研究综述
|
|
|
|
|
荣红《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3卷第1期
|
|
本文旨在总结和评价多维度变异研究领域在近二十年中取得的成果.文章指出,一方面,多维度变异研究是语料库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交叉的产物,在方法论上促进了变异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多维度变异研究实现了对语言特征的综合性分析和对语言变异的多维度的描写,补充和扩大了经典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的成果.文章提出,与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尤其是与民族志等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是多维度变异研究发展的方向.
|
10.
|
论语言的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
|
|
|
|
|
XIAO Jian - an《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
|
语言变异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社会性变异和艺术性变异。语言的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其共性,也存在区别。探讨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的社会属性和艺术属性,建立起这两种变异理论的框架,有益于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
11.
|
建国以来朝鲜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概述 被引次数:1
|
|
|
|
|
王国旭《延边大学学报》,2009年第42卷第6期
|
|
建国以来,我国朝鲜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主要在语言变异与语言文化、语言接触与影响、语言国情、语言规划、双语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内容单薄、研究方法单一、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不能积极跟上的弱点。
|
12.
|
“网络语言研究”笔谈: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
|
|
|
|
张薇 王红旗《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
|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催生的语言变异现象,汉语、英语、德语、日语中都有网络语言。近年来,汉语的网络语言一直受到新闻界、语言学界以及语文教育界的关注,各方面对网络语言看法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网络语言的性质、特点以及表达功能有不同的理解。对待语言变异,我们应该客观地研究它的性质、功能及其产生的原因,这是我们组织网络语言笔谈的动因。我们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
13.
|
变异的语言中隐藏的内涵
|
|
|
|
|
王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
|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它既是语言发展的需要,又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符变异、语域变异以及修辞变异,它是语言多样性和社会性的反映。语言变异给语言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
14.
|
语言变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
|
|
|
田贵森 孙建民《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5卷第3期
|
|
文章首先回顾并分析了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异研究在语言研究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方面的发展和意义。然后,着重讨论了语言变异研究中与理论归纳相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语言与社会变异的共变关系、语言的异质有序系统、语言变异的社会功能研究。最后又从研究方法层面对进一步探究语言变异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
15.
|
英俄汉三种语言构词法对比
|
|
|
|
|
刘天贤《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6卷第3期
|
|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新的研究方向,是促进语言研究的新途径。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各种语言在构词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英、俄、汉三种语言在构词上存在共性和差异。构词法有加缀、重叠、变异、减缀等四种。
|
16.
|
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
|
|
|
|
|
邵敬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6卷第6期
|
|
“港式中文”是香港特区普遍使用的汉语书面语.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不可多得的典型范倒。通过探索有关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的理论与特点,可以看出港式中文具有语言接触的多重交叉模式、语言变异的综合变体、语言接触的多种形态。因而.港武中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接触的基本理论。
|
17.
|
语言变异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和运用
|
|
|
|
|
杨瑛 任芳《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卷第2期
|
|
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形式,以符合广告别出心裁、过目不忘的特点.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变异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及广告语言变异的特点,旨在正确理解和看待广告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
18.
|
英语中介词汇变异特点和变异思路研究
|
|
|
|
|
杨莉莉《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
|
|
中介词汇的提出是指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的语言系统,中介词汇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和变异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尝试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其语言能力通常情况下会随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这样的现象就是"中介词汇变异"。导致这种变异的因素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系统变异以及非系统变异。本文试从系统变异和非系统变异这两点入手来研究英语中介词汇变异的特点和变异思路,从而发现中介词汇变异的规律。
|
19.
|
论英汉变异修辞格的生存空间
|
|
|
|
|
赵亚麟《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
|
语言变异是种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手段。首先提出变异修辞格的概念 ,指出变异修辞格的种种表现 ,然后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角度 ,分析变异修辞格的存在前提并探索其存在的理由 ,最后指出变异修辞格的作用及其存在前景
|
20.
|
成语的变异运用
|
|
|
|
|
陈笑兰《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1卷第3期
|
|
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和意义的融合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人们对成语的运用包括常规选用和变异运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成语的变异运用,区分成语的形式变异和意义变异,分析成语变异运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修辞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