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生动栽体,它不仅是各民族外在的显著标志及其生活习俗、心理素质、审美观的体现,更是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画册。由甘肃东乡、保安、裕固三个特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习俗特征的一些对比分析,可以透视出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可以使其成为新的民旋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的多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服饰表现形式和服饰审美所蕴涵的文化所指两方面, 对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的多元特征进行剖析, 从中可见少数民族服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主要因为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环境以及民族的心理素质及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等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3.
<正> 服饰,在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缩影,民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受这个民族特定的政治、生活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生动地反映在服饰艺术上,才形成各个民族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透过这个区域各民族服饰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功能,我们窥视到了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 民族服饰与外来服饰世界服饰种类繁多,千差万别,难以数计,但从总体上可以归为民族服饰和外来服饰两大类。所谓民族服饰,是指不同国家、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均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服饰。所谓外来服饰,广义指凡由族外引入而非本民族所固有的服  相似文献   

6.
民族服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鄂温克民族服饰也不例外。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往往形成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形成民族服饰的独特性。鄂温克族的服饰,与北方其他民族的服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使鄂温克族服饰又独具一格。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上。由于居住分散,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生活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有生活在草原上,以牧业为生的通古斯鄂温克人和索伦鄂温克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文化在鄂温克民族服饰上有显著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有三大成因:同一民族适应不同自然环境而改变服饰;为利于族群认同对有图腾意义的部分进行巧妙保留;为呼应文化环境,外来民族变服化俗融于当地民族,包括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服饰实行移风易俗、相邻民族相互习染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服饰。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是少数民族对其他文化的主动接受、被动适应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习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都各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民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是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反映,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湛造诣和独特风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兴趣。 我国自秦、汉以来,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交往,休戚相关,他们共同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文化毕竟还各自有其特点。表现在服饰方面,自然也是这样。每当节日来临之际,各民族男女老少穿起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光耀夺目,为我们可爱的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春色。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互动机制。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的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甘孜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对服饰文化的品位和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也就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对甘孜州藏民族服饰的深入了解分析,着重就藏民族服饰文化开发现状、发展前景、资源优势、现存问题、开发模式和资源保护进行了研究.希望借开发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突出民族服饰旅游资源的特色,打造品牌优势,促进甘孜州整体民族旅游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