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关系是紧密的。尤其是在当代文学的"新时期"语境中,积极而且有效果地参与了作家批评舆论场域的建构。从"作家书简"与"评论家通信""、文学现状扫描""、文艺短论"三个典型栏目的梳理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中作家批评的期许,其中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建构与维护。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彬翁乃德国波恩大学汉学教授,一位远在异国却钟爱汉语文学的"老外"。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论,近年来被媒体热炒得妇孺皆知,于是,一个原本书斋里的独处者成为公共人物。最近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名家讲堂"上,顾彬教授侃侃而谈,再次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了独到看法。演讲的主旨是作家语言问题,他直言,较之于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的语言(包括母语和外文)均有所欠缺。此言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代表了从外部看中国文学的一种严肃见解。多年来,顾彬教授翻译了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做工作令国人钦佩,他的结论当是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得出的。至于为何当代作家语言水准会下降,顾彬教授的分析也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对顾彬演讲写一篇短文,倘若顾说是一种外来见解的话,那么,王说则代表了一种本土反思和回应。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说得够多了,爱听好话不爱逆言的脾性往往使我们对自己问题视而不见。所以说,倾听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说点不同看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碰撞、磨合中生成和衍化的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已走过了近40年的文学历程,这期间先后经历了模仿借鉴、转化创新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魔幻叙事的民族化转向。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由文学习语到文学创语的嬗变,是中外文学互动磨合的结果,亦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之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学经验与启示,对于处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与域外文学的磨合、调适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绍兴当代文学自建国以来表现不俗,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更令人瞩目,虽然相比绍兴现代文坛,还没有出现像鲁迅、周作人等这样的大家,但作家们在小说、散文、诗歌、影视文学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绍兴当代作家的创作因蕴涵着丰厚的越文化资源,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想象力缺失一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萎靡不振的原因而被激烈地讨论.然而这更应该被看作是文学衰弱的一种表现.当代作家走着一条模仿着西方、模仿着现实的创作之路,一味的"模仿"让想象力失去光芒.然而,整个社会人们信仰的沦丧,加速了一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7.
"文革"以后,当代作家的创作观念不断地变化发展,它逐步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大致的发展轨迹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当代作家一方面抱着极大的现实干预热情,以文学参与了历史清算、现实调整、文化重建的工作;一方面又有感于过去文学与现实贴得太紧,得不到自由发展空间的教训,开始有意识地追求文学走向自身,为文学而文学的创作成为一股重要的理论与创作潮流。  相似文献   

8.
<正>赵俊贤教授是我的导师,是真真切切领导我走上学术道路的先生。从198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专著《中国当代小说史稿》,到陆续推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上下册)、《中国当代文学风格发展史》《学府流年》等著作,直至新近出版这本《当代作家的背影与文学潮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19世纪末的文学史撰述,带有强烈的现代国家认同的政治诉求。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或将超越国家认同,文学史的功能因之必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之一,名实之间,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质疑和拷问。求同存异,整合全球汉语文学/文化资源,构建覆盖全球汉语文学世界的"现代汉语文学史",或将有效缓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台港澳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之间互相排斥、挤压的紧张关系,拆解文学史著述的汉族中心主义话语霸权,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平等和融合,提升汉语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故而,其意义和价值远在文学史之上。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文化传播领域中的重要资源。文学的地域性书写是中外文学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文艺现象,自古以来,呈现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为地域文化代言和传播的作用。在这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传播时代,文学文本仍是地域文化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当代作家要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承担起凝炼和传播地域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成为主要的话语资源之一,与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西方主题的中国语境化、文学批评的自我封闭以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回归有关。"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它突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它开拓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惯性视域,强化了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伸展性;它淡化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观念,把非经典、非精英文化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当然,"文化研究"也还存在着如何转化、如何批判和如何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对"日本军人"的描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这时期的"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来,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走上了由政治化向文学化,概念化向人性化,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化思想界开始了所谓的"空间转向",空间理论影响到包括文学写作和研究在内的多个社会科学领域。在中国,90年代的"身体写作"从女性身体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表征实践活动,成为建构女性存在空间的起点,由此打破了历史主义的线性逻辑,进一步将空间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实践进行了相互的印证。  相似文献   

19.
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主持: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间:2010年3月21日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001会议室 上半场 时间:9:30-11:30 主持: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回顾新世纪10年文学,在最重要的作家当中,苏童肯定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综观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学原理的普及和文学民族性的理论探索、蒙古族当代作家作品批评、蒙古族诗学理论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宏观解读等方面尤为突出。要想构建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语境,探索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首先,必须强调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独立地位和健全品格。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不应像过去的批评那样追随于作家的创作之后,成为蒙古族当代文学作品的附庸,而应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其次,必须强化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格局,多元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事实,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