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10月,建国川军两万余部队在广东瓦解。究其缘由,当事人各执一说。史学界对此事件亦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就所及资料一考。 1923年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次年2月,四川讨贼军失利,退驻黔境。由于局势的变化,熊克武、唐继尧、刘显世三方之间商议,于9月20日成立滇川黔建国联军,唐、刘任正副总司令,熊克武任前敌各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2.
陕西护国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该地区旷日持久的护法战争,意义重大。在讨袁护国之役中,陕西又是北方唯一宣布独立讨袁的省区。本文拟对陕西护国运动的历史加以述评,以从一个侧面来看护国运动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孙中山先生对护国运动的指导作用。一、“华山聚义”——陕西反袁斗争的酝酿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光辉顶峰。与之相适应,陕西革命党人建立的革命政权也隶属于了它的领导之下;南北议和实现后,袁世凯力图尽快实现其独裁统治,镇压了“二次革命”,在下令解散国民党、篡夺国会权力的同时,也在谋图北洋军阀势力对潼关以西地区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3.
最近发现的《袁氏族谱》最近,笔者读了一部公安《袁氏族谱》。这部《袁氏族谱》,是湖北公安县公安袁氏十七代孙袁策焕收藏的。全谱十八本,现存十六本。据谱中有关序言记载,最早是清康熙十二年癸丑(一六七三年)袁嵩年(系“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同父异母弟袁安道次子)创修的,以后经过两次重修,最后一次是清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年)续修成。谱牒中对公安袁氏远祖的考证、迁徙、姓氏更易、祠规、  相似文献   

4.
1913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军事独裁统治,夺回已经失去的辛亥革命的成果,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斗争,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二次革命”,或称“癸丑之役”。这次革命以江西讨袁军在湖口起义为开始,斗争地区曾波及南方七省,是我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现仅就江西湖口起义的历史,作一初步探索,错误之处,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在二次革命中,柏文蔚一直站在反袁阵线的最前列,他高举反袁大旗,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大搞专制独裁的罪行,并组成革命武装讨伐袁军.并对史学界"讨袁四督"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英法逼近让云南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末滇军兵制的演变和云南的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相呼应,从中法战争开始至民国初年,滇军的实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巩固了云南传统的陆权优势,在保家卫国、重九起义、护国讨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安三袁的族谱《袁氏族谱》,最近在公安县三袁故里孟溪村附近的夹竹园区农强乡蔡家塆村发现。从此,长期悬而未解的三袁家世已大白于世,“谱牒莫详”之说当不复存在。族谱为三袁侄儿袁嵩年于康熙癸丑(1673年)创修,今本为乾隆甲寅(1794)修撰、咸丰戊午(1858年)刊刻,18册线装,今存16册,版页8.5×6cm,版芯7.5×5.5cm,大字竖刻,页10行,行18字,有序言、诗文、行状、赞词。内容完备,与公安县志所载、民间所闻多所符合,它的发现为鄂籍作家研究提供了有关三袁及其家世的大量翔实资料,解决了江西元氏何以迁居江夏改姓为袁的原因,廓清了各本通行文学史对作家生卒年的歧说,奠定了全面正确评估公安派地位的坚实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三袁族谱》今仍藏于发现地、三袁十七世孙村民袁策焕家中,《族谱》天头空白部分已遭虫蛀,亟待重新装裱加以科学存放。  相似文献   

8.
1913年7月12日,以讨袁为目的的“二次革命”爆发,蒋翊武在这次讨袁革命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8月29日,蒋翊武被广西都督陆荣廷部下所执,在袁世凯“着将蒋翊武就地枪决”的电令下从容就义。蒋翊武是革命党人在“二次革命”中殉难的精英人物。他的悲剧,虽然有选择避走广西的偶然性,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注定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公安派是晚明文坛反对复古,力主革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倡导者是湖北公安的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和袁中道(小修)三兄弟,故世称“公安三袁”。“独抒性灵”是公安派美学思想的核心。它是在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的思潮下产生的;同时也是对李贽的“童心说”和“顺其性”说及汤显祖的“唯情”说的继承和发展。可见,“独抒性灵”是在总结当时一些进步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反复古主义斗争的需要加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封建社会内部分化瓦解的产物,也是两种文艺观斗争的光辉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一生中取得的进步,都是与时代潮流的推动和历史事变的影响分不开的。对于他晚年取得的进步,“五四”运动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前,孙中山处在讨袁、护法连遭失败的时期。讨袁、护法的失败,对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首先是他的奋斗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的结果。孙中山生当民族与社会危机严重之时,了解人民的灾难和痛苦,深切同情劳苦群众,决心为他们谋求自由和幸福,也希望他们起来争取自由和幸福。但是,由于对人民群众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