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职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首要职能是控制社会冲突.但是,因为国家不是社会契约的结果,而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因此,国家不免成为在阶级斗争中获胜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一旦成为为统治阶级谋利益的工具,又不免成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在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国家统治的阶级基础越来越宽广,社会和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当国家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真正代表时,原来意义的国家和政治也就消亡了,社会成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发展的和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严格意义上说,公共政策的主体只有政府.因此,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是为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但利益内在矛盾使得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必须借助于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才能实现.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共同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借助于国家建立并维持一种由其主导的社会利益结构,把社会改造成为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径或有效工具.公共政策就是国家为建立、维持这种自觉利益结构而采取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国家和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实行阶级统治,一定要建立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法制就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强力工具。我们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的指导下,在毛主席、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打碎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反动国家机器,彻底摧毁旧法制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阶级斗争,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特别时期的特别阶段”,是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的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 第一、在阶级关系上,昔日的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昔日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剥夺剥夺者”,消灭剥削阶级的私有制,致使没有人能够剥削工人和农民。由此,无产阶级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一无所有”的阶级,而是掌有全部经济命脉的阶级。无产阶级又逐步改造小生产经济这个剥削阶级赖以存在和新的剥削阶级赖以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在阶级社会里,文艺从来都是阶级斗争的武器。统治阶级的文艺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而被统治阶级的文艺则是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从而号召被压迫者起来为理想生活而奋斗的武器。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集中到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统治阶级反抗的意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响往。因此,不论在哪一个时代,被压迫阶级的文艺总是闪烁着理想的光耀。愈是在阶级压迫最残酷、最黑暗的年代,阶级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日子,这些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就愈加光辉,人民就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大的启示和鼓舞的力量,从而走向新的斗争。所民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社会,由于现代生活的复杂化,法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工具,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不仅非常重视科学完善立法,而且尤其重视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制度,以保证立法所确立的目标能够在社会中得以真正的实现,保证和巩固统治阶级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韩忠岭 《东方论坛》2013,(3):117-120
先秦音乐教育价值观取向,基本是一脉相承,音乐教育价值观取向在社会需求和个人成长两方面共生,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从教育本体价值看,符合了个人和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方向,使音乐教育总体上呈现良性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音乐教育价值观偏重于追求伦理道德的社会价值取向,使音乐教育逐渐成为礼的附庸,成为后世封建朝代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法制一词,从狭义说,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律制度;从广义上说,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制度,它包括立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不论从狭义上讲还是从广义上讲,法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法制是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历史现象,是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与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它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产生、服从、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它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对本阶级实行民主并调整内部关系的武器,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9.
一、贡举制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是阶级产生后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是整个国家统治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镇压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官”来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此,历代统治阶级自然要重视官吏的选用,作为他们忠实的奴才,得心应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依据法的本质决定法的功能的理论,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指出了法的思想意志根源和政治功能,理性是促使统治阶级意志必须接受或者反映所谓被统治阶级及社会公众的意志和利益的历史动因,国家功能的多样化促使人们思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与法律建构;文明的社会发展史证明明智的统治阶级总是以寻求和谐的社会运作模式为法的功能建构基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国家?目前流行的一些辞典或教科书,大都套用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论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如《辞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政治经济学辞典》等等。从而,给人们一个突出的感觉: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显现,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范畴的内涵、外延、职能、实质,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  相似文献   

12.
(一) 要弄清楚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阶级斗争,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思格斯曾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232页)。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一卷443页)毛主席也曾指出:“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3.
一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学术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但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或剥削阶级却剥夺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不劳而食,尽量享用.一切财富如此,一切学术也是如此.艺术如雕刻,建筑等,由劳动人民直接或间接创造之后,统治阶级无不尽量享受,尽量利用.自然科学,亦即在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理论化系统化的结果,一经成为科学,无不直接或间接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为他们自已服务.至于哲学或社会科学等,更是统治阶级用以巩固统治,用以麻醉人民的武器.中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法学理论上多数学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唯一的质的规定性,或者说,阶级性是法的根本属性;以此为核心,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法起源于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起源论),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论),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功能论),随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发展论)。并由此推论出两个附加定理:一、原始社会没  相似文献   

15.
法律思想的形成是离不开政治斗争和法律实践活动的。统治阶级运用法律这个工具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统治和管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创立、巩固新政权的过程中 ,十分重视封建法制的建设与实践。并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法律实践活动中 ,形成了自己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思想。该思想成为明初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虽有偏颇之处 ,但对明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如何,是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受林彪、“四人邦”歪曲、破坏严重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在教育界,有一种偏见:只讲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诚然,在阶级社会,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但从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教育同时也是生产斗争工具。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学习五届人大通过的新宪法中,重温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以下的这一教导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列宁全集》第25卷,374页)法律和国家一样,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存在和加强,总是受阶级斗争所制约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礼"、"法"的初始含义充满了神性,是神化思维作用下的产物。殷商以后,"礼"、"法"渐渐褪去神性色彩,成为贵族统治阶级统治国家、治理社会的工具,由此走上了世俗化进程。世俗化了的"礼"、"法"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着各自的作用,但它们本身因失去了神学绝对权威的庇护,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种种冲击,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9.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一系列的不和谐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人的发展的不和谐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和谐。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是产生不和谐问题的体制根源,偏离社会主义本质与核心价值目标的理论以及落后的发展观念是产生不和谐问题的认识根源。苏联历届领导人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一是通过阶级斗争解决问题;二是通过改革促进社会和谐。但无论是阶级斗争的方式还是改革的方式都因未能根本解决苏联模式的体制性弊端,始终无法摆正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其他发展之间的位置而失败。反思苏联在社会和谐问题上的教训可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阶级和阶级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自己所处时代历史特点的深刻分析,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偏重于阶级斗争的阶级关系理论.但阶级斗争只是阶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阶级间存在着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利益分配具有合理性并能为对立阶级双方所接受的条件下,阶级(阶层)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是可以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一致性,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关系的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社会一定能在不断的动态实践中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