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魏晋是一个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各种艺术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文学也不例外。《世说新语》蕴含有一些新的文学思想,诸如文学的含蓄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正是魏晋士人的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2.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玄学思潮的特殊作用,魏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出现了不同于先秦两汉的质的变化,士人逐渐形成了山水审美的自觉,主要表现在当时形成了以洛阳和会稽为轴心的南北两个山水审美旅游活动中心;而这种时风和文学观念的演变又最终影响到魏晋山水文学的创作,实现了当时文学创作中山水自然题材的广泛扩展,而在形式上则孕育了山川景物记、山水游记等新的山水文学体裁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治理想以辞章自鸣依经取义而又斟酌其辞的儒家士人焕发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形成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文人乃至于文学的新气象。无论是从藩国文学到宫廷文学,还是从铺张扬厉的汉代大赋到发凡起例的史家著作,都精心营构着汉代文章学的范式,秉承着国家文学“美政”“讽谏”“须颂”的使命。东汉党锢之祸后,凝聚涵养了四百年的文人精神趋于涣散并不断改辙易途,士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大一统”文学精神走向了末路并消解,魏晋时代迎来了哲学与文学的狂欢。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关于魏晋六朝的精彩评价:“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①魏晋时期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生活,为广大士人提供了比较宏大的历史舞台,也流传下来很多堪称不朽的文学作品。卫绍生研究员的大作《魏晋文学的多维观照》②,从建安文学研究、竹林七贤研究、陶渊明研究、魏晋文体学研究四个方面,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作者30多年来对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作为一名热爱学术研究、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卫绍生先生开阔的学术视野、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儒家情怀,对于从事传统学科研究的年轻人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至魏晋文学乃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大转关。由汉晋文学中庄骚精神的嬗替,正好可管窥这一巨变的过程。汉代士人主要借屈骚以兴怨,文学中多抒发不遇之叹,由对屈原命运的反思,引发了关于生命观的理性探讨;汉末魏晋,庄骚易位,庄子占据思想舞台,文学中述志主题反复奏响。但庄子之潮汹涌,并不意味着屈骚精神已经断流,作为潜隐的暗流,它时或喷涌而出。描述和阐释庄骚两股精神之流在汉晋文学中的嬗替,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由汉至晋文人心理和文学特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魏晋辞赋文学中,《思旧赋》乃是竹林文学的最后收束。向秀山阳之行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仪式的意蕴,其嵇、李并提所体现出的生命哲思,透露出由魏入晋士人从"不羁"走向"逍遥"的精神世界的裂变与调整,在魏晋士人心态史上有着值得深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情与气骨”是汉末魏晋之际文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汉代神学的崩溃,造成了一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历史空隙;建安之际的战乱,正始时代的压抑,使得士人们的感情郁勃而深沉;从而个体的价值获得了突出,人的感情终于从神学的吞噬和儒家礼教的压抑下冲涌而出。这股主情的潮流在文学领域中导致了“诗缘情”说的产生,而玄学家嵇、阮等人的人生态度则标示了一种崇高型人格在历史上的真正形成,魏晋文学因此而展现了一种气骨高扬、深情感人的卓异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从东汉和帝到三国魏明帝时期的汉魏之际,在我们历史上是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士人文学书写的主题也得到了新的开拓,文献整理成为士人创作所书写的一项主要内容,标志着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文献整理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种题材类型获得了确立。这不仅表现在士人的文献整理成为士人文学书写的对象获得了独立,出现了大量以书写士人文献整理为主的文学作品和以文献整理文学书写著称的作家,而且士人把文献整理作为自己文学书写对象的主体意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步入自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既是一个时代问题,也是一个世代问题。研究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不仅要着眼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要探源逐流,研究两汉时期的历史状况。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两汉时期,尤其是儒学取得至尊地位以后,士人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浸染,志行高洁,少有违礼纵情的。但由于两汉政治局势的混乱,儒学一度低迷,士人的思想极端混乱,这为魏晋士人的自我认同埋下了祸根。同时,由于魏晋的政局更加无序,尤其是统治者对名教的破坏,使得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这些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社会学、文学、写作学、文化学四方面探讨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对中国文学未来发展路向的影响,更深刻地理解这场已经悄悄开始的文学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有 5 0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批评 ,促进和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其特点和规律 ,其正确与失误 ,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的。构建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并开设该门课程 ,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该书内容是丰富的 ,可以侧重于重大批评事件和代表性批评家和流派的论述。教学重点可放在对当前文学批评的评析和作家作品的批评上。加强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教学 ,会使当今的文学批评健康地发展 ,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识”这个词组一般而言,主要指的是以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和文艺创作为核心的思想和文学意识,使基于欧美的文化和文学的历史情形而建构出来的,但是在描述和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时,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文学的双边关系,也不是中国文学中的西方问题,而应该着力凸现身处中国自身的历史情境之中的中国主体的思想、文化和文学反应。中国现代意识既不是一个和西方现代意识相隔绝、相对立的概念,它接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同时它更是从自身处境中生成,并对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构成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少数族裔英语文学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加拿大文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我国在华裔、南亚裔、犹太裔和俄裔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其他少数族裔英语文学的关注度还不够,对一些重要少数族裔作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研究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研究规模。文学作品译介方面的匮乏是造成我国加拿大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外文学研究史上受众关注中主体间性的缺失,结合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语境对文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要求,本文从大众文学问题、研究文本问题、传媒平台问题和跨文化研究问题等四个方面,依据主体间性的理论,论述了文学研究的受众指向。文章认为,文学研究是研究主体、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主体性互动的结果,是广泛交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语种文学,就是使用某种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形态。为便于探讨,我们把用汉语和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汉语种文学,而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称为少数民族语种文学。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出了多层次性。从语种文学出发探讨各民族文学关系,有助于开拓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各民族文学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的忠实信徒,然而他们对孔子的文学思想的理解和阐发却不尽一致.孟子所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仕",即如何提升士的道德人格以利发挥他们的政治作用,因此他不单独谈论文学,只把文学作为反映人格的一面镜子,从而凸显了文学作为人的精神产品的属性.苟子所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治",即如何按照圣人制订的礼乐制度和伦理道德标准行事,他把文学作为圣人创造的一种外在于人并符合人文理想的文化典籍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使文学成了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人文知识.文学的人化与人的文学化造成了中国文学始终不能脱离道德和政治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之必要。"文学理论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理论",属于"元科学"的范围。它要解决"文学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及其文学理论的对象、特征、要素、范式与变化规则等问题。"文学理论学"的体系形态可能多种多样,但一定有其基本的研究领域。该学科对认识文学理论、提高文学理论研究的自觉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依托数字化技术 ,盛行于网络的新型文学 ,网络文学和传统的纸面媒体文学之间 ,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差异 ,网络和数字化当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学艺术也无法回避 ,而迅速崛起成为一支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新军。本文从不同角度思考网络文学的出现 ,给传统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