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世纪党的建设,必须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政治领导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指导思想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先进性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伟大创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只有不断进行思维、体制和科技创新,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只有不断进行理论、教育和制度创新、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只有不断进行观念、机制和方式创新,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较为全面较为集中地对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及其"代表"问题进行了阐述,简要阐述了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不能把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最近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发展价值观的基础,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共产党人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要条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民本价值观的核心,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和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基础条件。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近现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是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创立、创新并认真贯彻执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解放农业生产力为基础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为适应中国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完善了一些具体体制 ,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建设中体现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把握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根本方向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我们党才能在新世纪更好地肩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绐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且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新世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动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坚持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且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基本原理的创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社会意识原理的创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人格建构"其实是个体"自我品质"与"自我行为"的不断建构过程,由于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榜样群体"、"教养方式"、"人格典范"不同,导致了儿童在社会化中所获得的"人格烙印"也就不同。笔者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与行为研究,将儿童社会化"人格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烙印"分为:类植物"人格烙印"、类动物"人格烙印"、传统"人格烙印"及理想"人格烙印"。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在医院中》和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有着相同的情节架构,二者都可被解读为一个关于现代性的传播和接收的故事,但二者在大跃进时期不同的命运却透露出后革命阶段现代性与革命性的复杂纠葛。《静静的产院》里的荷妹形象说明过硬的阶级身份、无可辩驳的革命名义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后革命语境中现代性话语得以传播的合法性前提。  相似文献   

13.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最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 ;借“桃李”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评冯骥才的《鲁迅的功和"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在《鲁迅的功和“过”》一文中 ,从一个角度基本否定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原因是他全盘否定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同时对 2 0世纪初期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作了错误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潘文国"字本位"观点轻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理性思考,对传统语言学抱残守缺,对违背文字规律的学说和学术错觉情有独钟。潘文国试图牵强附会地把我们从刚刚步入的词本位的科学道路上带回字本位对汉语"字"的蒙昧认识的历史中去。  相似文献   

16.
以"立人"为指向,反复再现"看客"影像,展示老中国人间世相和国人生存状态——贯穿于鲁迅一生创作的全过程,凝成了鲁迅一生挥之不去的"看客"情结。这种情结,与鲁迅青少年时期独异、坎坷、苦楚、悲凉的生命感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痛彻反省以及梁启超、尼采等中外先哲的思想启迪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老杨公》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流传的民间优秀传统歌舞剧。它的音乐结构、表演特征、歌词、念白等,都有着浓郁而鲜明的地域性和原生态的艺术特色,保留着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该文笔者秉持挖掘、整理和拯救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理念,对《老杨公》的地域性和原生态艺术特色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 ,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境因素 ,提出培养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濉溪方言“子尾词”同普通话“子尾词”相对照的方法,首先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原因,然后采用“子尾”和其它词缀的配合方式,来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的内部结构,初步得出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辞赋的本质特征(神趣)是"设辞虚构"。萧统"沈思"说实谓此也。理由是:古人重辞赋;《文选》要预立既硬又科学的标准,最好的选择就是以辞赋为范文,从中抽绎出标准;古人视赋为诗,很多文体有辞赋化倾向,衡鉴辞赋的标准遂被普适、跃升为衡鉴所有"文"的标准;符合萧统尚新变的文艺思想;受王充"超奇"论启发;可验以《文选》诸篇。另外,"设辞虚构"不仅与"沈思"说一致,与翰藻说、个人性、单篇性、文本性、审美性等也无?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