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因经济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周期,美国经济繁荣的出现主要归因于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比较和分析从里根到小布什政府的政策基础和变化,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美国地位相对下降、日本地位相对上升。在多极化格局中各占一极的美日两国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与各自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无关系。立足于总量、偏重于需求,以“反危机”为目标,以“赤字财政”并辅以金融政策为手段、应急色彩较浓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缺乏长期导向和系统效应,导致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先兴后衰。日本以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调整为主线,注重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产业政策的实施运用体现出其宏观经济政策的特色,并导致了日本经济“后来居上”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09年8月底利用最新发表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估计模型(CQMM),对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预测,模拟了不同财政扩张支出的结构效应及美国消费-储蓄模式改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美国地位相对下降、日本地位相对上升。在多极化格局中各占一极的美日两国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与各自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无关系。立足于总量、偏重于需求,以“反危机”为目标,以“赤字财政”并辅以金融政策为手段、应急色彩较浓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缺乏长期导向和系统效应,导致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先兴后衰。日本以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调整为主线,注重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产业政策的实施运用体现出其宏观经济政策的特色,并导致了日本经济“后来居上”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财政宏观调控的理论及实践许军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史上,系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形成,是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中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与政策虽不能医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但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下,...  相似文献   

6.
美国竞争政策:一种纵向的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属于法律化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肇始于美国,并且在美国得到持续而广泛的实施。本文纵向考察了美国100年来竞争政策体系的形成、完善及其实践,探讨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竞争政策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2)美国竞争政策运作的特点;(3)竞争政策实施与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及其相互关系,探析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惰性反应现象。(-)从宏观经济方面看,主要原因:1.对微观经济基础的分析把握不当,导致调控政策松紧不适时度;2.对宏观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预期不准确;3.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由于多种原因难于起到调控微观经济行为的作用。(二)从微观经济方面看,主要原因:1.由于体制和政策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未得到改变;2.市场消费结构升级困难,抑制了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3.企业活力不强。  相似文献   

8.
围绕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首先讨论了中美两国在这次宏观经济失衡或者衰退中的异同,然后检讨了两国应对这次宏观经济失衡或者衰退政策的特点。认为在这次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和美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需不足和对经济增长拉动的需求动力有问题。美国内需不足的实质是投资需求不足,中国内需不足的实质是消费不足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上,美国刺激需求应主要考虑如何刺激投资,而中国更应该考虑刺激消费。中关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都有密切关系,但中关两国的经济危机在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传递方式不同。美国经济危机是从金融机构传导到实体经济,由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危机。中国的传递方式正好与美国相反,是输入型的,是从实体经济向金融机构传递的。美国刺激需求,增大货币投放就可以,因为银行确实缺钱,企业也缺钱。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刺激需求和注入资金的问题,而是要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用什么方式把货币导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这显然不仅仅是货币政策问题,而是涉及很多方面的经济制度,中国可能真的到了通过这场危机加快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土地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宏观调控是政府以土地作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和措施的综合。我国已将土地宏观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我国实行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动因,论述了我国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提高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毛锐 《东方论坛》2010,(4):8-12
撒切尔政府时期(1979-1990)的宏观经济政策放弃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转而采取以货币主义为主的"供应管理",治理通货膨胀代替充分就业成为英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其宏观经济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1):严厉的货币主义与经济衰退;第二阶段(1982-1985):实用主义与经济复苏;第三阶段(1986-1988):"劳森繁荣"与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矛盾;第四阶段(1988-1990):衰退和劳森的辞职。其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三个特点:与"需求管理"相比,撒切尔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地位下降了;反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贯穿整个撒切尔政府时期,这体现了撒切尔夫人重新划定国家活动疆界、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治经济理念;撒切尔政府也是在探索中推行其宏观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11.
汇率制度选择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当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时,是放弃既有的汇率制度安排还是改变其它宏观政策安排,往往必须考虑国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实质内容是:美国政府基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压力而试图对中国在寻求汇率制度安排的动态最优解时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中国政府则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维护稳定政治经济环境的需要和对渐进式改革的政策偏好等因素而力图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此,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是一个典型的汇率制度选择过程中的大国政治博弈案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师资质提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论文首先分析里根政府、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以及奥巴马政府的教师资质提高政策,其次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与提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布什上台之后,中美关系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小布什将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将怎样发展,成为世人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托马斯·J·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A·西姆斯两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方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简要介绍他们的学术经历、主要学术著作与研究论文,重点阐述他们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与递归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发展与实践应用,并对他们的学术贡献进行简要的评价,以期探索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战略及具体政策层面考察了“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反核恐怖主义政策,认为布什政府的政策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并不成功。从战略上的先发制人到防扩散及国土安全政策,布什政府存在一系列的失误,而战略失误是导致政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阿根廷在实施《自由兑换法》计划期间,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失衡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当阿根廷面临持续性的经常项目赤字多和高失业率相组合的“米德冲突”时,政府由于采取激进的资本账户自由化和盯住美元的政策,而不是采用相应多的政策工具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平衡,致使财政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在未来的改革中,阿根廷应该实行资本账户管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组合,稳健地搭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低速增长、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仍然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三大突出问题。对此,作者认为在进一步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要把增加社会投资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化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网络化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在我国经济的宏观层面上 ,信息网络化无论对经济的总体运行还是对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经济调控方式、甚至具体宏观经济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网络化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产生的影响 ,对提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和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率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剖析美日利率政策的应用特征及效果,并阐明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