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辽宁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对各实践教学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着力构建适应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和适应社会的一个教育培养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功能、多要素、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综合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和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教育创新的推进对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管理创新的角度,从本科教学管理诸要素和各个环节内在联系入手,以高等农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本科教学管理体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创新高等学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才的教育工程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命脉,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观念,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要素,创新学科体系,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育评价,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具有非凡创造性思维,富有个性,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波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其主体是农业科研机构,有政府和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中心作支撑,多种环境要素构成了发展的动力,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飞机型”结构模式。这个系统具有政策设计、研发实施、中介服务、研发融资和教育培训等多项功能。我国可借鉴波兰的经验,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理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新世纪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分析创新体系各要素的特征、地位和作用及其整体功能,论述系统内部四大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双向循环的发展机制;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理论、实践意义的深入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系统论为构建创新教育原则的方法论基础和视角 ,把创新教育活动划分为目标、主体、环境、方法、过程、终结和评价六要素 ;融主体于其他各要素之中 ,从目标性、环境性、方法性、过程性、终结性五个方面 ,构建一个完整、有机的创新教育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区域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关系的探析,认为区域开放式创新体系主要是由主体要素、关联要素和环境要素构成。其中主体要素是区域开放式创新体系的核心;关联要素构成区域开放式创新体系的纽带和内在机制;环境要素为区域的开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最后解析了三者之间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创新主体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主体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组成,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制度、政策与环境相互协调,各创新要素协同作用,开放配置资源的网络系统。我们深入探讨了创新主体与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关联机制,研究表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三者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理分工,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桥梁、纽带及支撑作用,能有效地完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土建类学科的特点,探索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从教育创新的意义出发,明确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关系,提出了教育创新体系的管理体系,得到了土建类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体系的整体框架,对于土建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知识经济的各种要素中 ,知识已代替了资本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 ,这就决定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创新 ,确立高等教育必须参与、引导、规范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新的角色定位 ,并从教育观念创新、课程与教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学生学习与思维创新等方面入手来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研究坐标的纵轴即“经”、横轴即“纬”看,现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呈现为五种诠释体例。一是以时代为“经”、以学理为“纬”,二是以学派或学理为“经”、以时代为“纬”,三是以学术主旨为“经”、以学人为“纬”,四是以学理为“经”、以学术观点为“纬”,五是以学人为“经”、以学术观点为“纬”。以时代为“经”、以学理为“纬”的诠释体例是当今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诠释体例。  相似文献   

12.
校本薪酬是指校本管理应用到学校薪酬的管理方式,师本薪酬则是指人本管理应用到学校薪酬的管理方式,两种管理方式在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存在冲突,又存在融通的必要和可能。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校本薪酬与师本薪酬相互融通的管理模式,在薪酬总体水平上注重标准化与个性化相融通,在薪酬组成方式上注重差异化与人性化相融通,在绩效考核上注重精确化与模糊化相融通,在激励方式上注重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相融通。  相似文献   

13.
哲学总是与某种形式的实在论牵连在一起。我们应当认可人类这种动物的文化理性,这样也就给了一切哲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对文化的实在性肯定,是人类对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存在和历史存在的承认,也在于它作为现实存在的客观性和作为历史存在的客观性。文化实在是作为系统的整体的结构实在,是作为系统的发展的历史实在。  相似文献   

14.
“以病人为中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管理道德和医患关系道德的核心话语,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医患关系道德建设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这是医患关系道德“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要“以医务人员为主体”,这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而且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指导医患关系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分歧,历来被归结为"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歧。但对"性即理"与"心即理"在程朱陆王的论述里,究竟是什么含义,历来又缺乏清晰地论说。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程朱陆王有关"性即理"与"心即理"论述的分疏,以说明:程颐讲"性即理"是为了以"理"善定"性"善,而朱熹讲"性即理(性即天理)"则是为了以"天"的客观性来定"理"的客观性,以便否定"性"的主观性,将"性"说成"天理"命于人心。至于陆象山讲"心即理",本意并不是为了反对程朱的"性即理",而是旨在论证"良心"即是"正理",藉以反对当时士人借口《论》《孟》以博科举功名的不良风习。王阳明则不然,他再提"心即理",的确是为了反对程朱的"性即理",目的在于将"理"说成就是人的"心之本体",为的是"于虚灵知觉中辨出天理",把"天理"说成就是"虚灵知觉之自然恰好处",否定"天理"独立于人"心"的客观绝对性。  相似文献   

16.
重识鲁迅“剽窃”流言中的人证与书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缠绕了鲁迅10年的剽窃流言虽然早已熄灭,但这些莫须有的流言在当下又有沉渣泛起的迹象。笔者根据所搜寻的相关史料,详加考辨,反驳了种种不实之说。从人证方面说,相信张凤举,不如相信陈源;相信陈源,不如相信胡适;相信胡适,不如相信盐谷温。但最终也可以说,相信人,不如更相信书。比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与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二者在风格、性质、史料、论断等方面都存在根本差异,所谓“剽窃”之说,完全是捕风捉影,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7.
直译作为中国翻译界一个特有的名词至今仍为人们所常用,但是却很少有人对其涵义进行深究。中国人所说的直译和西方人所谓的literal translation并不是一回事,把直译简单地等同于literal translation无异于以辞害意,既不利于对直译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利于中国译论的对外传播。有人将其等同于字字对译而彻底加以否定;有人将其奉为至高的原则,并与意译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水火不能相容。这些观点往往只集中于直译的某个侧面,见木不见林,未免失之偏颇。直译的适用有其局限性,应与意译交相为用,方能产生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育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一件既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异质独特性、积累整合性、系统支撑性、社会时代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点.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和良好发展的基石,也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文化中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错误的、乃至反动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左”、“右”倾错误思想和政策失误的方法论根源。这种认识并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是对“形而上学”片面的“错认”。实际上,作为宇宙观的“形而上学”与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不同的,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辩证思维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不仅在近代西方发挥了革命性的进步作用,而且在今日中国的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德育的智慧在于:把对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意义的关注融为一体,关怀整全的人生。一方面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进行调理并确立规范,引导人们合理地生活,营造生活家园;另一方面它从更高的层次关注生命的意义,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调理并勾画秩序,开启人生的意义,构建精神家园。当代德育建设应当吸取传统德育的智慧,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