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事件结构理论,工具事件是一个复杂事件,它包含两个次事件:一般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工具宾语句是工具事件,进入工具宾语句的工具动词是蕴涵两个次事件的工具使用动词,工具宾语则是满足工具物性结构目的角色的名词。从工具定义、语义焦点及结合功能上来看,工具宾语句的语义结构是"[x DO(y)]BY[USEz]"。工具宾语句经历了主要谓词移位与轻动词"USE"合并的表征过程。  相似文献   

2.
隐喻被视为影响我们理解概念的方式.财经新闻话语中隐喻的构建和使用受到政治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如作为主导性的经济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和改变了社会经济情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话语中两个主要隐喻聚合体将"9·11"恐怖袭击视为强烈影响经济的实体,影射战争,并将经济描述为一个有机体.这些隐喻相互作用,在体现新自由主义的同时,制造了"9·11"事件后美国经济的整体意象.  相似文献   

3.
从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看,简单表达式主要通过一般位移动词和路径动词来表达,复杂表达式由框架事件和伴随事件构成。从位移事件的类型看,位移事件可以分为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两种类型。无生自移一般用复杂表达式,不用简单表达式;有生自移既可用复杂表达式,也可用简单表达式。致移事件一般使用复杂表达式,极少使用简单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解析“媒介事件”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事件”、“伪事件”、“奇观”和“新闻策划”等概念的内涵及其使用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辨析,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从两种理论范式的角度来理解:(一)真实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二)媒介化的动机→导演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接连发生,任何药物都有使用风险,中药注射液也不例外.老年人在生理和机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降低临床风险,在中药注射液使用方面应当更加规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事件营销及其应用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件营销是近几年来企业借用"热点"事件,进行营销传播常用的营销策略之一.文章探析了事件营销的内涵及企业在运作事件营销策略时的应用原则,列举了几个成功实施事件营销策略的案例,以示启迪.  相似文献   

7.
采用事件架构理论,分析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在故事叙述中使用语言策略的差异.以《小青蛙,你在哪里》作为引导材料,把两种学习者的口头叙述经过转写、校对和编码后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在话题、受影响控制因素和事件角度的选择方面没有显著差别;在使用英语被动语态及其相关结构表达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中等动态等级的语言选择上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理性与非理性之辨: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使用者对"汉口路西延工程"的参与讨论为个案,通过对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及网上讨论的跟踪观察,发现发生在网络中的集群行为在初期存在着非理性的表现,并占据着讨论的主流,而理性观点则被淹没在讨论声中.但随着事件的发展及讨论的深入,客观、理性的声音逐步增强,并与非理性开始了交锋,影响着参与者的表达.在交锋中理性逐步占据主流,并最终实现了回归,引导着参与者做深入的思考.文章最后提出时这种理性的回归的思考:这种回归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一个与此事件相关的事件的出现是否会再次引起讨论的高潮,又将会向什么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是国家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中国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政策法规.文章特定于从军工上市公司"股价变化"的角度,对24部国家层面的军民融合政策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实现了两个创新.在研究内容方面,把2013—2019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时期颁布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看作是"连续发生的同类事件",研究了事件的发生对十一大军工集团旗下的86家军工上市公司短期股价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军民融合政策的颁布并没有对军工上市公司的短期股价产生显著影响.在研究方法方面,使用了事件分析法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的结合,对军民融合政策进行了系统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本分析法,以公元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台湾三件重大政治危机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关键词"检索该期限内联合报系的"联合知识库"所有与三次危机相关的新媒体报导进行了阅读分析,结果表明:新媒体对政治危机事件确实具备较大的话语空间,以及"自下而上"的动员功效,但是民众三次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与所透露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