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河南省10所高校的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做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0所高校女性教职工总数占比为42.07%,副教授与正处级及以上的高层女性占比为31.41%,除去副教授后的高层女性占比为21.47%,说明高层女性占比明显偏低。分析其原因,可归结为四大瓶颈制约:青春期的高考瓶颈,结婚后的生育瓶颈,女人第二春的早退休瓶颈,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瓶颈。为此,提出解决高校女性发展问题的三大对策建议:政府应逐步实现发展权、劳动权的性别平等;高校应制定向生育知识女性的倾斜政策;女性教职工要努力扮演"事业-家庭"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凤毛麟角的现状,高校应切实执行高层女性同龄退休政策,应建立高校"女性发展部",应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这些对策有国家层面的,有高校层面的,也有女性个人层面的。因此,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是一个立体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调研,初步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研究得出,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在年龄、经济收入、婚恋状况和婚恋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婚恋质量是影响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校女性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性管理者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在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建构下,高校女性管理者得到社会认同的主要障碍;文章最后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女性管理者如何通过寻求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的适度均衡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激励机制在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高校组织的活力所在,更是高校组织整体运行的核心。就高校女性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必须深入探讨并了解女性人力资源的特点及现状,建立高校女性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机制,使女性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能发现其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方式较为封闭且单一、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且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与引导。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意识及动机、高校层面的职位晋升及培训机会、家庭层面的家人态度及家务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期待都对其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青年女性教师角度,应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高校角度,应搭建支持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家庭角度,应更新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角色;从社会角度,应营造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高校知识女性在职业能力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于中国妇女争取平等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的现状,提出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高校要为知识女性提高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组织要成为实施跨世纪女性成才的基地;知识女性要发扬"四自"精神,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8.
高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广大高校知识女性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是,高校仍然存在着女性领导人缺失现象,这一现象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基于女性自身角度从女性心理、生理和其它因素进行原因探析,从而为解决这一状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女性学教育已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并正在为发展女性学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而努力。本文从女性学教育的界定、女性学课程的目标及其在高校中的定位、女性学在高校中的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女性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值得关注和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女子高等院校作为多元化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中,应当进一步加速女校的国际化进程,合理选择国际化策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女性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女子高校在培养女性人才和促进男女平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调整养老金收支平衡的5个制度参数:覆盖率、缴费率、替代率、个人账户的给付系数、退休年龄,指出延迟退休是这5个可调节的制度参数中缓解养老金压力最有效的参数,并分析指出延迟退休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初的男女不同龄退休政策,其初衷是保护妇女。然而60年之后,妇女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该政策负面效应就显现出来。自1998年起,上海市妇联在信访接待和调查研究基础上,就女性退休年龄问题提出一系列提案,最终推动处级女干部60周岁退休政策的实施。现实证明,在某种程度上退休年龄问题事关妇女发展权的实现,应该从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的视角审视退休年龄政策;而关注不同妇女群体的利益诉求、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参与公共决策的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非正常退休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以辽宁省城镇职工非正常退休状况对养老金收支影响的预测结果为依据,重点阐述了提前退休和推迟退休对劳动力就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制度赡养率等方面的经济效应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财政补贴、扩大覆盖面、控制提前退休适当推迟退休年龄、降低工资替代率提高缴费年限等相应的协调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退休迁移一度是西方多学科重点关注的研究话题,其兴起主要源自乡村生活价值重估、消费功能兴起以及老年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要求,但在国内学术界一直缺乏相应关注。伴随中国进入到城市化高速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发展阶段,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地方已开始出现与国外退休迁移相似的农村旅居康养动向。结合实地调查发现,相较于西方农村退休迁移的发展背景,国内农村旅居康养的产生是市场开发、政策引导、乡村建设和个体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国内农村旅居康养还存在全年段康养开发不足、医疗卫生基础薄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围绕城乡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整合性框架,促进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引导乡村舒适驱动型发展,开展城乡互益性养老交流,建立城乡养老服务联合体,以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富。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男女间真正的平等,公共政策应当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在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中不乏体现性别平等的规定,但实际的执行中却仍然存在分配承包地时歧视妇女、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传统的婚嫁文化有很大关系,此外,政策规定中的性别盲点、各地的“村规民约”违反法律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性别问题的产生。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角度对相应的政策和法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探讨了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农村养老仍然要以家庭养老为主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坚持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 ,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办法发展好农村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内我国城市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且规模将大于乡村.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退休金占工资总额的比例逐步上升,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模式下的隐性债务问题更加突出等几个方面.2000年尽管国务院下发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国发[42]号文)对这一模式进行完善,但是既有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现行的筹资模式仍然面临养老基金增值的压力和养老金的支付危机.惟一的办法就是适当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同时通过"三根支柱"的构想,建立现代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单独二孩"政策有利有弊,其直接意义在于缓解"一个孩子"政策所带来的问题。该政策的积极效果表现在:可以适当提高生育水平;适当缓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群众有更多自主选择生育的权利;家庭结构得到平衡发展;缓解出生人口漏报;缓解出生性别比过度偏高;缓解人口素质逆淘汰;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然而,由于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属于"硬着陆",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近几年会出现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夫妇的集中生育;很多高危人群生育会导致孕产妇死亡率上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上升;政策调整本身就带来了生育的不公平或机会的不平等。建议: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年轻妇女晚生育第二个孩子;设立高危妊娠咨询和指导中心;政府为无机会和能力再生育的家庭承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证研究和中外文献比较,发现中国退休年龄制度中存在悖论.其刚性的义务性退休年龄规范同时假定“照顾女性”与“强制退休”这两种不能同时成立的前提,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和国际立法潮流.其结论必然背离初衷,为此已引发大量性别歧视纠纷,危及社会稳定,并阻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及中国政府履行反歧视公约义务.应当以“赋权”两性取代“照顾”女性,设置双轨制弹性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孔孟思想虽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在"退隐"观上又有差异:一、退隐的前提不同。孔子的仕与隐侧重在"天下"与"邦"是否有道,其着眼点在"天下"与"邦";孟子的仕与隐则强调个人的穷与达,其着眼点在个人。二、退隐的具体含义不同。孔子的隐是"躲藏"起来的修身;孟子的隐则是:第一,"见于世"的修身,第二,功成身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