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在人体器官捐献上并未强制要求器官捐献者对器官捐献予以登记,在其他各省的条例之中则要求器官捐献者对器官捐献予以登记.器官的捐献与否纯属自然人私人事务,器官捐献登记对捐献者效力较弱且不是扩大器官来源的途径,器官捐献登记会主动或被动地将部分潜在的捐献者排除在捐献大门之外,此外,对做出捐献登记的捐献者隐私权保护亦堪忧.因此应当对硬性的器官捐献登记予以否定,更多的转向关注捐献者的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因成为医学界临床治疗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而得以迅速开展。同时也使一直存在着的因器官需求短缺引发的管理无法可依、器官非法交易等问题更加突出。国务院因此在2007年通过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一定程度上为立法解决当下的器官移植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供需矛盾。就器官移植的供体权益而论,条例对人体部分器官移植,应当鼓励供者自愿捐献、受者自主补偿或亲属之间互助行为;对人体整体器官移植,应当在明令禁止同时,鼓励遗体器官捐献、或者增加生命预嘱内容;对器官供给管理,应当明确伦理学优先原则和伦理委员会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劝说捐献者不要反悔时,这句话成了一些医院血液病科大夫的口头禅,虽然他们并不信仰佛教。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捐献造血干细咆也被称为“捐献骨髓”。但是出于对捐献骨髓的恐惧.有些捐献者甚至在患者已经准备好了手术之前临时反悔,直接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4.
脸谱     
正吴谦:"最美温州人"落户市区10月11日,我市第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吴谦,拿着市红十字会开的认定意见书,在鹿城公安分局五马派出所成功落户。据悉,吴谦是10月1日温州市区户口迁入新政实施以来,第一位持红十字会认定意见书办理政策性落户的志愿者。10月1日起,《温州市区户口迁入暂行规定》开始实施。第8条规定,经市红十字会认定的,对促进温州市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可办理政策性落户。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的《诗》小序中有一段:"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这是小序中对《诗经》的介绍。历来注家对其解释较少,本文试图探求《汉书·艺文志》中哪些部分为刘向所写,哪些部分为刘歆所写。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查子.元夕》词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曾?将《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贞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她的《元夜》诗三首和《元夕》词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为,而非朱淑真之作。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对老庄道家之镜喻的承续表现为:以《俶真训》之“镜太清者”继承《老子》之“涤除玄鉴”,阐述主体以明镜般的心灵观照道体在内心的呈现,此为反观自照之法;以《原道训》之“镜与形接”继承《庄子》之“用心若镜”,阐述主体以明镜般的心灵观照外物并对天下治理产生实际影响,此为外观照物之法。《淮南子》对老庄道家之镜喻的转化表现为:将黄老思想注入老庄道家的镜喻中,使“镜太清者”和“镜与形接”成为王者涵容天下之术,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吾人既应注意厘清《老子》《庄子》《淮南子》之镜喻间的差异,也应统观道家镜喻源流史,道家镜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技术为许多因器官功能衰竭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带来了健康的福音,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成为制约该项技术发展的瓶颈。构建切实可行的器官捐献体系是器官移植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器官捐献体系的现状,探讨了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原因,并在对国外器官捐献体系构建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健全相关法规、建立器官捐献基层组织、建立全国性的遗体器官调配机制等方面阐述完善我国遗体器官捐献体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问题重重。集体土地征收中补偿内容和征收程序是最重要的两部分。借鉴日本《土地收用法》中正当补偿和合理程序两方面的经验,我国集体土地的征收在征收补偿方面应制定完全补偿的补偿原则,扩大补偿客体,完善各项目的补偿标准。在征收程序方面应增加事业公共利益认定程序,设立专门的土地征收机构,透明征地信息、保障公众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资治通鉴》对于唐代张说之子张均、张垍孰死孰生的最后结局,与两《唐书》《册府元龟》存有歧异。该文以二张事件为例,以原始文献为基础,通过对勘各史料记载,分析各自的取材依据,追究《资治通鉴》在二人生死上的致误缘由,进而论证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史部分的取材问题。该文认为《旧唐书》与其他文献相一致,故而书中对二人结局确凿无误;而《资治通鉴》独取唐代柳珵所著《常侍言旨》孤证不立,在唐史研究方面应慎重使用《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公众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行为态度,识别无偿献血机制面临的伦理困境,为完善无偿献血机制提供对策建议.作者以问卷调查为主,个人访谈为辅,对昆明市250名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及政策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29.11%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机制面临宣传导向不正确、自愿献血困难重重、血站运行机制不合理等方面的伦理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应该加强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及政策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坚持公益性原则,理顺血站运行机制,消除公众信任危机;杜绝非自愿性献血,充分保障公众的自主权;完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献血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配子捐赠有助于不孕不育患者实现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望。而随之产生的一系列伦理法律问题仍有待探讨解决。匿名配子捐赠存废问题、卵子捐赠的可接受性问题和捐赠配子的补偿问题是北欧各国讨论中较突出的问题。北欧国家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制定了法律法规。中国的配子银行建设仍在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北欧经验,以便更好地满足配子捐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探讨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动员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采取文献计量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阐明结果。228篇文献的研究地区覆盖我国17个省市,91.2%的文献显示献血点是无偿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18-35岁者、男性、文化程度高者、城区居民的献血倾向较高,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及献血经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人口献血率、保障临床用血,建议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提升采血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开展针对男性、年轻人、城区,同时扩大到女性、年长的、农村地区的宣传与招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目标的调整与政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利用外资政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总体上分析,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政策目标已基本实现,但通过利用外资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政策目标尚未达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利用外资的政策目标和政策体系必须作相应调整。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外资政策的总目标应设定为,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服务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中心,找到一组既能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又不至于影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积极性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5.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额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确定著作权的法定赔偿额,一直是困扰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依据民法的侵权行为本质以及著作权的价值,著作权法定赔偿额的确定应采取基准式,应以作品的稿费、版税或许可使用费作为确定法定赔偿额的基准来确定法定赔偿额。同时,调查取证费和律师费等必要合理开支不应计入法定赔偿额,并要区别对待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侵权损害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6.
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目前失地农民普遍存在的收入下降和就业问题,提出失地农民边缘化的观点.在对我国建国以来征地补偿制度变迁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特点;从土地征用的政府垄断权、征地补偿价格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的关系;提出解决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的核心不是征地补偿价格的确定而是安置和就业,而安置和就业的重心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长江流域区域补偿应以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协调与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区域补偿体系理论为基础,整合生态补偿、农业补偿和特殊补偿三方面内涵和类型,形成综合性的统一体系。区域补偿标准应主要包括直接损失、机会成本、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及缩小区域差距的特殊补偿,并考虑国家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补偿能力。补偿模式主要包括纵向补偿、横向补偿和市场补偿三种模式,另外还应对区域补偿的保障措施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婚姻法修正草案对现行婚姻法作了较大的补充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对基本原则的增补、对结婚制度的完善、对家庭关系的充实、对离婚制度的调整及对法律责任的拓展。在对其立法价值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 ,也应看到其不足与缺陷 ,并应从四方面予以完善 ,即摒弃宜粗不宜细的立法原则 ;改变亲权与监护相交叉的格局 ;弥补夫妻财产制的缺陷 ;健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以实现婚姻家庭立法的严谨与科学。  相似文献   

19.
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的中国,导致了被征地者这一焦点群体的迅速激增。作为征地制度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承载体,该群体在征地过程中的退出意愿、受偿诉求与行为策略等问题已得到不少本土情景下的实证研究的重视,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围绕“退出意愿”,研究者提出了个体特征论、家庭结构论、空间区位论、发展期望论、身份锚定论、政策认知论六种理论假说。围绕“受偿诉求”,除了通常作为谈判之焦点的补偿数额,学者们也揭示出被征地者对于分配方案、程序正义、生存保障的诉求。围绕“行为策略”,研究者主要通过博弈模型、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尽管部分研究已经呈现了上述三个维度之间交融沟通的趋势,但三者各自为阵的孤立局面依旧存在。如何促成被征地者的类型知识、需求学说和行动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结,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建立出一套整合性框架,应当成为下一步的精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