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日,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版的第二号《每周评论》上,发现了一篇署名庚言的短文,题为《美术杂志第一期》。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着,又在该刊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出版的第十五号上,查到同一署名的《随感录》三则。根据文章的署名、鲁迅与《每周评论》的关系和文章的内容风格,我断定这四篇短文是出于鲁迅的手笔。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三》中说:“近来看见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泼克》上,有几张讽刺画。他的画法,倒也模仿西洋;可是我很疑惑,何以思想如此顽固,人格如此卑劣,竟同没有教育的孩子只会在好好的白粉墙上写几个‘某某是我而子’一样。”接着,他又在随感录《四十六》、《五十三》中,对增刊《泼克》及另一种单行的《泼克》上的一些讽刺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可是,鲁迅所批评的两种《泼克》究竟是什么样的画刊?其增刊一种又刊行在什么报纸上?这些问题人们虽然早有结论,但实际上并未弄清。关于后一个问题,鲁迅当初可能出于批评的需要,只说《泼克》是“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或“上海一种什么报的星期增刊”,而将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三》中说:“进来看见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泼克》上,有几张讽刺画。他的画法,倒也模仿西洋;可是我很疑惑,何以思想如此顽固,人格如此卑劣,竟同没有教育的孩子只会在好好的白粉墙上写几个”  相似文献   

4.
在重新评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林纾的历史价值中,鲁迅与周作人的态度和言论是绕不过去的关口。与周作人对待林纾出尔反尔、绝不宽容的批判态度相比,鲁迅对待林纾的态度则显得幽默宽容而又不失深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也有被历史重塑的一面,梳理中国新文学史中鲁迅如何成为五四时期新旧论战中的主将,以及鲁迅随感录《现在的屠杀者》如何成为针对林纾的一篇批判文章,有助于重新理解“五四”的历史性书写。  相似文献   

5.
锋锐的《寸铁》光辉永在——读新发现的鲁迅四篇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五四时期的重要佚文——四篇《寸铁》最近被发现了。读着这些简短锋利的文字,翻阅那时战尘仆仆的报刊,我们似乎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烈火炽热灼人,我们仿佛看见鲁迅手举锋芒熠熠的“寸铁”杀向封建文化营垒的战斗身影。四篇《寸铁》和鲁迅同时期写下的许多随感录一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浮雕上,镌刻下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战斗图景。让我们翻开历史上这难忘的一页吧。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出版的《新青年》六卷五期上发表了四篇“随感录”。其中题为《圣武》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看看别国,抗拒这“来了”的便是有主义的人民。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 ——《热风·五十九圣武》 “新世纪的曙光”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几乎所有论者都认为鲁迅所说的“新世纪的  相似文献   

7.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新青年》断然改用白话行文,同年四月更增设了专载短评的《随感录》专栏。这就不但使杂文获得了与其战  相似文献   

8.
“五.四”前后,《新青年》首创的“随感录”成为当时自由知识分子批判社会、指摘时政的最为理想的方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该栏目的言说方式逐渐由“自由知识分子立场”转向“政党立场”。而“随感录”这一讲究时效和新闻性的杂感类文体,就成为现代中国杂文的雏形,并促进了现代杂感类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呐喊》中的生、死主题相呼应,生命的保存、延续与发展,成为鲁迅五四时期杂文(《坟》中的长篇杂文和《热风》中的随感录)的主题。对长者本位、女子节烈的家庭道德的重估,是为了还原幼者和弱者的人的平等权利,并进一步以生命的名义赋予幼者优先的地位;鲁迅的生物学还原交织着相当复杂的思想背景,老庄的自然主义和近代科学主义的嫁接,使达尔文进化论在他那里获得了对传统家庭道德的审判权,作为科学的达尔文进化论、尼采、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和以爱替恩的新道德阐释,虽然表面上共同参与了鲁迅幼者本位的自然进化观的建立,但来自不同理论渊源的阐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一致,由达尔文主义形成的利他道德和牺牲精神,与来自叔本华、尼采意志主义的以个人意力为本位的个人主义立场,充满着内在的紧张,其所谓中期思路的轰毁,当在其中找到起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