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 被引次数:3
|
|
|
|
|
乔耀章《学术研究》,2005年第1卷第7期
|
|
对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来说,公共管理与公共道德都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然而,什么是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道德,如何构建公共管理与公共道德体系,这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是一个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本文认为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形式或形态,它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构成,其中以政府为本位的公共管理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或核心作用。公共管理体系决定着公共道德体系,公共道德体系由“宏观公共道德”和“微观公共道德”构成,其中政府行政道德或政府公共道德在公共道德体系中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
2.
|
现代公共行政的民主责任
|
|
|
|
|
王秋敏 姚万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7卷第3期
|
|
建立在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现代公共行政,以效率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强调公共行政体系的工具理性,在民主政治中承担间接民主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逐渐成为国家治理当中的核心角色,这就使得传统的民主责任链条断裂,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面临困境.重振公共服务精神,并以公民参与为基础,建立现代公共行政更为直接的民主责任,才能化解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困境.
|
3.
|
公共行政中的责任与信念 被引次数:46
|
|
|
|
|
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
|
对于公共行政来说 ,近代发展起来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和体制 ,是一个责任中心主义的体系 ,它在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原则下 ,片面追求行政责任的制度化设计 ,忽视了行政人员的信念以及建立在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责任 ,以至于官僚制在今天已经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其实 ,任何责任都是建立在信念的基础上的 ,只是有了某种信念 ,人们才会产生相应的责任意识。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理念中 ,包含着对“德治”的强调 ,它的现代合理性就在于突出了行政人员的信念因素。公共行政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 ,政府的体制设置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建立在公共利益至上的信念基础上 ,只有这样 ,政府才可能成为一个对人民负责的公共行政体系。
|
4.
|
论行政行为的道德判断 被引次数:2
|
|
|
|
|
张康之《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
|
公共行政作为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领域,需要得到行政道德调节。在现代公共行政中,政治判断的弱化,迫切需要得到道德判断的补充。如果道德判断不能够及时地填补政治判断留下的空白点,行政权力的腐败就会发生。道德判断是对行政行为的理性整合,因为,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内在的理性,以行政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形式存在,它能够真正担负起对行政行为的理性整合
|
5.
|
关于行政道德责任制度化的思考
|
|
|
|
|
杨淑霞 山文岑《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4卷第1期
|
|
无论是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责任行政理念来看,还是从行政道德化的必要性的视角来观察,在公共行政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都必须承担道德责任;而世界当代行政发展的明显趋势是重视道德建设的制度化,并进而追究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因此,我国应构建道德责任追究机制,以保证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
|
6.
|
公共治道的转变与公共伦理学的建立 被引次数:2
|
|
|
|
|
詹世友 张逸云《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5卷第1期
|
|
在人类政治治道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公共(服务)行政发展的过程中,公共道德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是市场有着各种外部性,而行政也由于行政人员的角色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而产生大量的公共道德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公共伦理意识,加强公共道德建设。
|
7.
|
公共行政转型:破解民生难题的路径解析
|
|
|
|
|
赵晖《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
|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内源于行政价值与公共价值的契合度,这种价值的趋同程度规范并影响着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和主导方向,对于塑造行政人的"公共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类在公共行政现代化的求索过程中,曾一度陷入单纯工具理性的泥淖,无力担负起公共行政捍卫民主政治价值的责任.强化公共精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公共精神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伦理价值基础,关照民生乃现代政府的治国理念,现代公共行政须突出和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而破解民生难题的路径便在于公共行政转型,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8.
|
重建公共行政的道德秩序
|
|
|
|
|
张成福 马子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
|
公共行政实际上是公共价值与道德不断凝结和实现的过程,公共道德在公共行政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元叙事意义。公共行政道德之于公共行政,不仅赋予其合法性,还能够促进其行动上的合理性。现代主义的思想与实践同公共行政道德的失序有直接的关系。重建公共行政的道德秩序需要在扬弃现代主义的同时,为公共行政重新注入公民性、他在性、平等性、责任性以及理性的道德内核,并沿着"德化的制度—道德法典化—德性教育—授权参与"的路径加以推行和实施。
|
9.
|
试论道德的价值尺度与评价尺度
|
|
|
|
|
杜国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3卷第2期
|
|
道德的价值尺度和评价尺度,是我们建构当代道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力图从道德与人:价值尺度之秘密,价值尺度:评价尺度之尺度,评价尺度:价值尺度之观念把握,实践尺度:价值尺度之元尺度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初步回答该问题。
|
10.
|
论的行政道德教育
|
|
|
|
|
岳云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
|
行政道德教育关系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的效率和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道德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明确行政道德教育的内容,推进行政道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确立科学的行政道德教育考评、监督、环境机制,是建立和完善行政道德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
|
11.
|
公务员的道德责任剖析
|
|
|
|
|
李云《理论界》,2006年第8期
|
|
公务员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责任履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声誉与形象。如何让公务员承担其应负的道德责任,已经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公共行政的实践中,公务员拥有一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也经常会面临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对立、行政效率与社会责任的对立,这就要求公务员务必承担道德责任,用好自己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维护好公共利益,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
12.
|
法治和依法行政
|
|
|
|
|
蒋德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
|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用法治的观点来透视依法行政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依法行政的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法治的原则 ,包括人民利益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公平救济和道德生成原则。符合法治理念的依法行政是这些原则的普遍化。由于依法行政的深入 ,为人民服务因其政治学和法学的意义及依法行政的本质特点 ,成为我国依法行政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行政控权因其法治的本质特点成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行政平等成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
|
13.
|
论公共行政体
|
|
|
|
|
袁勇 吴兰《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18卷第4期
|
|
我国现有行政主体概念存在诸多缺陷,在公共行政改革的冲击下,更加明显。在行政主体概念的外延已经发生嬗变的情况下,应该把现有行政主体分为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体。公共行政体只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体系中能够代表行政主体依法独立行使公共行政职权,并对其公共行政行为以担当行政争议当事方的方式,承担形式法律责任的组织。
|
14.
|
论公共行政体
|
|
|
|
|
袁勇 吴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8卷第4期
|
|
我国现有行政主体概念存在诸多缺陷,在公共行政改革的冲击下,更加明显。在行政主体概念的外延已经发生嬗变的情况下,应该把现有行政主体分为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体。公共行政体只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体系中能够代表行政主体依法独立行使公共行政职权,并对其公共行政行为以担当行政争议当事方的方式,承担形式法律责任的组织。
|
15.
|
试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检察监督
|
|
|
|
|
施峰 戎老虎《淮海文汇》,2011年第2期
|
|
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随着《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行政法律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完备,依法行政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但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在行政执法中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严重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
|
16.
|
论公共行政道德建设
|
|
|
|
|
单剑《管理科学文摘》,2010年第27期
|
|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现状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法制也不完善,社会上仍然存在种种行政道德失范的行为.公共行政的道德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行政主体自身素质、思想观念有关,也与公共行政的法规,制度不完善有关.公共行政的道德建设,不仅包括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建设,也包括公共行政体系的道德建设.
|
17.
|
中国转型时期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探析
|
|
|
|
|
王松梅 张震《社科纵横》,2007年第24卷第4期
|
|
中国的公共行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变革,但在转型期所存在的体制的不完善和行政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所引发的诸多公共行政的问题,尤其行政伦理失范,已成为公共行政发展中不容忽视且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行政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之必需”和“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提升行政素养,塑造行政人格的重要措施”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来说明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是我国公共行政走向“面向现实、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
18.
|
论沈从文小说性爱观照的价值尺度
|
|
|
|
|
洪耀辉《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
|
|
大多现代作家在观照两性之爱时,往往以社会属性作为价值尺度,符合这种尺度是美,反之则恶.而沈从文却另辟蹊径,在性爱观照中取一种有别于有传统道德意图的价值尺度:以"生命"尺度肯定性爱的原始性;以"自然"尺度强调性爱的合理性;以"感情"尺度维护性爱的纯洁性.
|
19.
|
论基于公民美德和个人权利的公共精神
|
|
|
|
|
宋作宇《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9卷第2期
|
|
在当今行政伦理学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探讨中,公共精神是一个深受重视的议题。公共精神在长期的发展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作为政治参与美德的公共精神和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的公共精神之间存在张力,现代公共精神必须在两者间取得协调。
|
20.
|
论基于公民美德和个人权利的公共精神 被引次数:1
|
|
|
|
|
宋作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卷第2期
|
|
在当今行政伦理学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探讨中,公共精神是一个深受重视的议题。公共精神在长期的发展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作为政治参与美德的公共精神和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的公共精神之间存在张力,现代公共精神必须在两者间取得协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