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一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廷采取了两项紧急应变措施:军事上大力扩编北衙禁军,加强中央直辖武装力量;政治上大力扶植宦官势力,使之与不断膨胀起来的军阀势力相抗衡。宦官将兵,典制军政,是唐王朝控制地方,加强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唐代宦官将兵,虽肇端于唐玄宗时期的杨思勖,但只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宦官才利用皇权统治面临的危机,积极参与军事,插手兵权。“唐制,始自肃宗参用内臣典制军政,或莅戎于征讨,或护兵于镇守”。这一时期的宦官,有的在中央执掌军机,如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争夺最高政治权力,唐廷统治阶层内部发生了李璘起兵事件。李璘起兵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官僚士大夫集团的不支持,二是肃宗提前准备好了应对措施。此外,与唐廷军队正面对峙时,李璘未战而胆怯,意志动摇,致将士泄气,部属纷纷叛离,也导致了起兵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是盛唐向中晚唐过渡的界限,同时也是唐代制度变革的分水岭。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林立格局逐渐形成。在平叛的过程中,藩镇奋力与安史叛军作战,并因此挽救了李唐王朝。事实上,唐廷不仅在乱后重生,而且在这样一个藩镇时代长存了近一个半世纪。此因唐廷审时度势,以危机为契机,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和革新了相关统治手段。唐后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时期内,的确起到了挽救时弊,维护统治的作用。其中如何驾驭藩镇,使其维护中央统治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是唐廷中央一直努力的目标。"犄角之师,犬牙相制"战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即通过藩镇间的相互制衡,以求控制藩镇,维护中央统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挫折应对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的特点,以及两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56名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①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得分呈现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倾向于运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和退缩等防御方式;②应对方式也呈现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倾向于消极应对;③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消极应对呈显正相关,成熟的防御机制与积极应对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唐代宗时期,唐廷在对待吐蕃入侵的问题上变得强硬起来,遂使吐蕃开始大规模进攻唐朝。广德、永泰年间,吐蕃数次进犯关陇地区,规模巨大,来势凶猛,让唐军难以招架,京都长安曾经一度沦陷。大历年间,吐蕃在关陇地区的攻势依然十分猛烈,而唐军在长期的战争中抗击能力也逐渐增强。纵观代宗朝的唐蕃关陇战争,可以说总体势态是吐蕃进攻,唐朝防御。为捍卫社稷,保卫京都,唐朝在与吐蕃交战中不仅重新组建西北边兵,继续实行防秋制度,而且还加强京都西北部军事要地的防御,同时又针对吐蕃骑兵特点采取闭城拒战、以守为攻的办法,逐渐在长安西北部构建起新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吐蕃进攻长安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毛传:“方,朔方,近玁狁之国。”“朔方,北方。” 据毛传,“方”为朔方,亦即北方,则“往城于方”不辞。“往城于方”与《车攻》“搏兽于敖”句式相同。“方”当是专名,非泛指。《六月》第四章:“玁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毛传:“焦穫,周地,接于玁狁者。”郑玄笺:“镐也,方也,皆北方地名。”《六月》与《出车》当为前后之作,内容都为防御玁狁。“往城于方”之方,必即“侵镐及方”之方,为北方地名无疑。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后,唐廷一直在贯彻削藩政策。无论是通过温和方式,还是通过战争方式。其基本目的都在于,力求通过以藩制藩的方式,而非废黜藩镇,重新恢复到中央直辖州郡的模式,去维护统治。此因藩镇的存在,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是唐后期中央统治地方的载体。以藩镇为载体,通过维持藩镇平衡等方式,唐廷力求控制藩镇。从而通过以藩镇为触角,实现对地方的统治。藩镇平衡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维持了唐后期一百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0年代以前 ,美国主要推行被动防御战略———即通过“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防止来自苏联的攻击。里根时期推出“星球大战”计划 ,实现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转变。冷战结束后 ,美国出于建立单极世界的需要 ,对安全形势进行了新的评估 ,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变革 ,抛弃了其中过于理想的部分 ,提出并开始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以对付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威胁  相似文献   

9.
唐代榷盐制起于安史之乱爆发后,但它的出现却不仅仅是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国用困竭”。它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结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古代财税体系由直接税为主转向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开  相似文献   

10.
楚族原属华夏集团的一支,其早期居地本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他们逐渐南徙,并最终建国于江汉流域一带。关于“楚”这个国号兼族名的涵义,据说是因为他们曾经居住于林莽之中,并在自己部族周围植以荆楚,作为城寨之类的防御设施,因而得名。楚人大约在祝融之世即已掌握了筑城技术,史称“祝融作市”,市与城的建筑往往相因,所谓“作市”,或因“作城”而来。楚祖祝融被后世奉为城墉之神,大都小邑,无不设城隍庙以祀之。“祝融之原始神格,为水庸,为城隍,而后世习以为火神者,或以都邑遇了火灾,必祈禳于城墉之故”。楚族先民既会植荆楚之寨,亦能筑夯土之城,当他们从中原地区迁徙到江汉流域以后,就同当地土著居民结合一起,在我国的南方筑起了一座又一座城邑。“楚王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在楚地所建筑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迅即占领大河南北,以及长安和洛阳等广大地区.漕运线路的安危,时有可虞.为此,沿途藩镇对漕运进行了保障工作,使得江淮等地物资,源源不断输至中央,支援了中央的平叛战争.安史之乱以后,一定时期内,因漕运线路经由的部分区域,仍然受到叛镇的控制或威胁.所以,保障漕运线路的安全,依然是相关藩镇的重要任务.唐后期,藩镇对漕运线路保障的基本得力,有效地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经历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重大转变。这个变化在诗歌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即以元结为代表的写社会人生、写生民疾苦创作倾向的出现。元结这种创作倾向表现出不同于盛唐诗坛的特点,而对中唐的新乐府运动起到开启和示范作用。元结也因此成为盛、中唐转折时期一位具有鲜明过渡特色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初唐绝句萌芽形成,中唐繁荣,晚唐至宋初基本定型,不同时期的绝句呈现不同的特色。苏轼是继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后大量创作绝句的诗人。他的绝句在宋代自成一体,自具特色。苏轼创作的绝句数量众多且绝句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多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就苏轼绝句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从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统治者自身的需求以及当时普遍存在的干谒之风等方面分析可知,纵横家思想在唐代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纵横之术深入人心,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结合文人们的经历和创作可以发现,很多文人都深受纵横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太学、四门学、广文馆、书学、算学和律学共七学,广文馆在这七学中设立时间最晚,是在玄宗天宝九载七月才设置于国子监中的。它之所以设置,是由于当时生徒离开国子监,给国子监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当时的官学教育产生了危害。它设置不久,就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统治者不重视等原因,它失去了自己的所有馆舍,搬到国子学中去了。根据现有的史料,特别是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可以证明,广文馆在搬到国子学中去之后仍然存在于国子监中,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崤山南道在隋唐之前就是一条比较重要的交通通道。隋唐以后其取代崤山北道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交通通道。隋炀帝和唐高宗时期是崤山南道修建的高潮时期。修建后的崤山南道不仅扩宽了道路,种植了树木,沿途还修建了很多行宫和驿站,景色优美,行人繁盛。安史之乱后,皇帝基本不再巡幸洛阳,但仍有很多士人和官员行经于此,直至唐末。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宗广德元年的科举变革是对于安史之乱的深刻反思。强调科举取士重视人才品德要求恢复乡举里选的主张是对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科举变革的否定,是对于唐太宗以来科举取士本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归。变革的失败实质上是科举日益蜕化的结果。作为单纯学问名誉制度的科举的日益胜利蕴涵着大唐王朝既由科举而兴又由科举而亡的深刻悲剧。  相似文献   

18.
隋唐以前,我国的各种人才主要产生于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华北、关中地区,其他地区则十分地稀少。但是,隋唐以降,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政策的推动以及在其自身文化事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才的分布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各地区的科举人才有了很大的增长。在唐代,江西的科举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科举人才大量涌现,尤其是江西的袁州,其科举人才的数量非常可观。但是,唐代江西科举人才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即在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态势。  相似文献   

19.
由唐入宋,作为州府主要官员的录事参军,在职能定位上发生重要转变。盛唐时期,录事参军主要以监督为职。安史之乱后,录事参军逐渐获得了参与政务的职权。北宋时期,录事参军的政务官尤其是司法官身份不断强化,而传统的监督官身份在淡化;到南宋时期,录事参军终于演变成以断狱为职的专职司法官。从社会治理的层面分析,唐宋之间录事参军职能转变可谓这一时期地方治理模式转变的法律表现。  相似文献   

20.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