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首先在一个三区域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中分析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均衡。主要结论是:如果国内的边疆与内地两个区域是对称的,那么与外部经济的一体化越是紧密,越有利于国内制造业活动的集中。在国内的边疆与内地是不对称的情况下,与外国的贸易自由化会提升边疆地区对企业的相对区位吸引力,把国内制造业企业吸引到边疆来;如果外国经济是专门化农业,而国内经济有相同数量的农业和制造业,贸易自由化后边疆的区位吸引力增加;如果外国经济中制造业的劳动力份额比国内大,贸易自由化后边疆的集聚力减弱;如果国内经济的制造业份额小,此时制造业集聚于内地,而当本国经济制造业部门占优势时,边疆的集聚力将增强。文章结合中国边疆地区的禀赋结构与发展特征,认为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提高边疆地区的集聚力。为此,要加强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把边疆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国际重要通道枢纽;要全面深化改革,消除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降低交易成本;要加强边疆地区的金融发展,实现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化,建设沿边金融中心,通过金融的集聚作用提升边疆地区的向心力;要加强边疆地区对外贸易的平台建设,通过边境口岸、边境自由贸易区等,释放开放带来的边疆地区的外部市场潜力;实施投资补贴,鼓励国内制造业企业在边疆地区设厂,提高边疆地区的制造业份额,循环累进,实现区域规模报酬递增程度的增加,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空间竞争模型考察了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当贸易成本较高时,地方化的市场需求导致厂商区位选择分散;当贸易成本降低时,有利于厂商集聚,但集聚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区域,则取决于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3.
集聚与贸易成本间的关系并非仅仅只考虑贸易成本变化的影响;事实上,此两者间的关系变化还得考虑到产业特征及区域禀赋的具体情况。对于某些产业而言,集聚与贸易成本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单调关系:贸易成本越低,集聚水平就越高;而对另一些产业而言,集聚与贸易成本的变化之间存在的却是一种倒U型关系:当贸易成本开始下降时,集聚水平趋于提升,当贸易成本达到中等程度时,集聚水平为最高,当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时,集聚水平趋于下降。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相关产业布局变化情况即在相当程度上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中的二元博弈与中国贸易政策的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但同时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等,也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二元博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种博弈至现出动态性、长期性、针对性、相互制约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在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博弈中逐步发展。中国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应采取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转移和空间集聚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空间分布变动,直接反映了该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本文对京津冀内部各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空间集聚程度、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河北省制造业的集中率在逐渐上升,北京的制造业实现了向河北和天津梯度转移;河北与天津以错位发展为主导,但仍存在部分制造业重叠,总体来看,京津冀各地区制造业行业特色日益鲜明,分工日渐合理,产业协作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空间经济学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研究了集聚的动力、形态与效应问题,解释了空间因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从集聚的形态,包括产业集聚、城市和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等方面入手,通过研究中国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进而探讨了集聚的成因,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两个在中国具有特别意义的因素对集聚形成的作用,分析了各种集聚形态所产生的效应。这些研究承认地区发展差异化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促进要素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协调发展举足轻重,从而为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今后,国内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将会集中在理论创新研究、集聚微观机制的拓展研究、集聚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各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传统贸易理论根据比较优势预测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新贸易理论解释了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在不同市场进入机会的奈件下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规模经济赋予了各国专业化的动力,但它没有说明产业集聚是如何影响地区专业化的;新经济地理论分析了经并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区位的影响,但是理论文献关于经济一体化和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国内外的实证文献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发展了企业异质的创造模型,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不仅取决于地区间的贸易自由度的大小,也取决于该地区产业份额的多少;市场规模大的地区,意味着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实际收入较高,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较大;企业异质降低了产业集聚的贸易自由度门槛,发达地区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冲动;经济系统中不仅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的黑洞条件,也存在对称结构的黑洞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EG指数、区域产业份额和区位商等统计指标,选取2003~2010年经济数据,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集聚演进态势.研究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经历了“集聚一扩散一集聚”的演变过程,目前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但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认为,规模经济、外部性、贸易成本和本地需求是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内在动力,但辽宁于其上述四个维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产业集聚程度相对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偏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地市场效应是空间经济模型的核心特征之一,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工业品的需求的一个细小外生变化会带来产出的超比例增加,使需求扩大区产生一个更大比例的产业再定位.本文在空间经济学O-T-T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两部门、两要素、三区域的开放经济下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型,以此分析本地市场需求、贸易成本与制造业分布的关系,并尝试从模型结论说明经济危机背景下外需下降、外资减少对我国制造业区域分布格局的影响,阐明在从出口带动转向平衡的内需维持的经济模式过程中中西部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危机是调整我国制造业分布格局的一个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有助于扭转制造业空间分布失衡的现状.另外,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降低区域贸易壁垒,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转"危"为"机",使经济刺激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自由化会缩小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然而中国国内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却为此提供了相反的例证。本文基于H—O—S定理(1941)的标准分析范式,并借鉴克鲁格曼(1981)关于贸易自由化打破原有的空间聚集而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观点和Davis多域视角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特有的逐步推进式开放进程,认为导致目前中国国内收入分配不均呈扩大趋势是中国特有的区域偏向型贸易自由化、城市化等分割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上述导致内部市场扭曲政策的取消,经典HOS理论所认同的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会在中国逐渐显现。文中通过运用1981到2005年的中国数据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经验检验,得出了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12.
集聚经济是指同类产业或互补性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高度集聚。集聚经济既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又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区布局比较分散、同质化竞争激烈、"半城镇化"现象比较突出、推动人口集中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推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内外集聚经济建设经验、探寻产业集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建立产业集聚引导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创新产业人口集聚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将垄断竞争框架下的两区域、两行业模型扩展为多区域、多行业的产量竞争模型,更好地解析了空间经济集聚与分散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估计贸易成本系数的线性计量模型,并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估计,得到了预期的贸易成本系数。把估计系数与统计数据代入模型来模拟空间经济的集聚与分散格局,结果表明:作为厂商定位主要动力的经营利润呈现从中心到外围的负梯度,空间经济的中心—外围格局短期难以改变,贸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可能使中间区和外围区也对厂商定位变得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利益———对国际贸易基本问题的初步分析张德刚(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合肥230039)关键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贸易利益一、国际贸易政策为达到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市场等目的,一国政府必然要制定各种控制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政策及措施。尽管这些政...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3-2008年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存在正的空间依赖关系,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则进一步揭示了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集聚状态和特点。运用空间滞后函数和空间误差函数对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发现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地区)趋于空间集聚,但是这种空间自相关作用逐年减弱;本国(地区)国民收入是决定本国(地区)水产品国际贸易额的主要因素;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空间滞后权重值对本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额有着正相关影响,临近国家(地区)水产品国际贸易额增加1%,本国(地区)水产品国际贸易额将增加0.24%。  相似文献   

16.
杨伟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8):30-33,118
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制造业相似系数、各市产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商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皖江城市带不仅不存在产业同构问题,相反的是,产业相似度偏低,远未达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水平。皖江城市带应实行产业同构战略,做好产业规划;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依靠科技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贸易自由化、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仅运用竞争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国内产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国际贸易政策无法与竞争政策完全分离,相反,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贸易政策问题会触动竞争政策或与之交叉。随着我国反垄断法出台,贸易政策与竞争法律问的协调配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区域金融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分工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区域金融一体化内在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具体策略,即通过建设区域统一产权交易市场和建立区域产业投资基金方式加强区域金融与基地产业发展的对接机制建设;通过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区域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重视区域金融中心对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强大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把青岛建设成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科学理解企业贸易模式选择行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从贸易中介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2000—2013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均会显著降低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份额,提升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份额,且贸易中介的空间集聚将进一步放大这种“贸易模式转型升级”效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估计模型、估计方法和估计样本均保持稳健。由此可见,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会倒逼“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为一般贸易企业,而在本国合理发展和布局贸易中介,将有效缓解出口企业所受国外之约束,增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本地市场效应的一个贸易含义是: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市场需求的区域将在产出上获得更大比例的增加,进而使该区域成为差异化产品的净出口区。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6个部门20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本文在4个部门、14个产业中发现了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并且在其中11个产业中本地市场效应对产出的影响要强于要素禀赋。这些产业的布局更多地遵循需求和市场的分布而不是要素禀赋的分布。这个结果证明了本地市场效应在专业化生产和制造业集聚中的重要作用,解释了许多发达省区并没有相应的要素资源禀赋,却成为产业生产的集聚区域,正是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结果,而不是以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为依据的分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