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国维的<静庵藏书目>手书于其<人间词话>手稿本之后,收录书目170种,其中包括若干套丛书,书目写定于1909年5月之前,汇集了王国维从儿时一直到改治词曲之时所收藏的主要书目;这些书目从来源可分为家藏、获赠、自购、手抄四个部分,是王国维早期学术特别是词曲之学的主要文献基础和理论渊源;藏书目将此前借阅、购置的西方哲学与美学等书目排除在外,体现出其回归中国古典的淳朴愿望;王国维以读书为基本的生存方式,其读书之道,有很多就是在对藏书目中的书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藏书目是解读王国维学术、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代学人的"学术独立"观念是中国最具争议的问题.事实上,立于近代语境中深入考察其涵义实多歧而微妙.它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的一个侧面,寻求中国学术能独立于西方;也是近代学人追求学术自由的一种反映,吁求学术能独立于政治;更是近代学人治学态度的体现,对实用价值的一种超越,即学术能独立于"致用".  相似文献   

3.
告作者朋友     
<正>●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不求篇篇是精品,惟愿大师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之繁荣发展,有赖于诸多高水平的、雕琢精细的研究成果即学术精品、传世之作不断问世.所谓学术精品,可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力作,亦可能是对已有论题的进一步深化;其形式可能是煌煌巨著,亦可能是一二篇精粹论文.它不一定非要在短时间内产生"轰动效应",有的甚至一时难以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它必须有创新,能持久.即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突破性的提高或深化,增加了过去或原本沒有的有意义的内容;或发掘、运用了新材料,或对已有材料进行了全新分析;或有新理论或新方法提出."新"才是精品之结晶、核心所在.是否精品,能否传世,是学术界乃至社会通过较长时段的公共选择而最终确定的,经得起时间推敲,经得起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绝非自我标榜、托人炒作所能制造.  相似文献   

5.
告作者朋友     
<正>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现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不求篇篇是精品,惟愿大师在其中。正是以这样不  相似文献   

6.
告作者朋友     
<正>·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不求篇篇是精品,惟愿大师在其中。正是以这样不甘平庸的态度和胸襟,几年来我刊相继发表了许多高境界、高视角和  相似文献   

7.
名刊建设,必须突出精品意识。要把刊物办成精品,不要办成凡品,更不要办成次品。所谓精品,就是在学术观点和研究结论上,有创新,有突破;能言之有物,不人云亦云;能推进学科繁荣,促进科研深入;能发人所未发,启迪读者;能高瞻远瞩,引领学术潮流;能推动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在编校质量上,文字内容近于零差错,编排美观,印刷精良,装帧有个性。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编校质量这三个环节是否体现精品意识,直接关系到名刊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笔者提出和倡导构建"康巴学",在学界尤其是藏学界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回应和反响.提出和倡导构建"康巴学"的理由是第一,"康巴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繁荣和藏学走向深入的必然结果1.民国时期的康巴研究为康巴学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康区和康巴的关注是康巴学提出的灵感和动力;3."康巴学"的提出也是康巴研究走向成熟的反映.第二,笔者具有深厚的"康巴情结",表现为对康区研究的兴趣,对藏学学科发展史和学科理论的探讨,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学术创新的动力和学术研究的灵感.第三,"康巴学"是中国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康巴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价值、社会经济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期刊的灵魂与生命,是期刊立足市场,参与竞争,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紧紧抓住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发挥刊群优势,提高期刊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精益求精,确保质量,抓住重点,带动全局,是武汉大学出版社重点精品战略的关键,也是《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清季兴办学堂开始,西方学科分类逐渐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国学"或"国故学"在此分类中究属何类,这是困扰20世纪20年代许多学人的问题.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将中国的"国故"整理使之能够纳入哲学、文学、史学等新式分类,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这一进程结束后还有"国学"或"国故学"的存在余地吗?如果有,则"国学"或"国故学"便实际超越了西学分科;而后者又被时人看作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这又违背所谓"新国学"即"科学的国学"之定义.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议反映出当时学人其实更多是从思想而非学术的角度看待"国学".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 ,是中国比较文学由复兴走向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世纪之交中国比较文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 ,以学术史的形式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学术成果做一系统的展示和评述 ,是极为必要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作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史性质的著作 ,分十八个专题评述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学术成就 ,认为在学术史写作时应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作为写作的基本原则。第一是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学术性身份之间的关系 ,把学术成果作为评价一个人学术贡献的基本依据 ,第二是正确认识学术成果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第三是正确处理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形式———论著与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际语料,并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借鉴Halliday和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1985)对英汉学术著作中前言的语类结构潜势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两种语料中语篇结构中各成分的分布比较均匀,但都没有一个成分在语篇结构中100%出现,出现率最高的均为关于著作的内容和感谢两部分上,说明英汉两种语境下前言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一致的,这也是众多语篇能形成一个特定语类的前提.除了相似点之外,在其他成分的分布上两种语料有差距,说明了一个语类中的实际语篇结构会呈现多种多样,汉语语料中语篇结构所包含的平均成分数要多于英语语料,表明汉语的语篇结构相对于英语语料要复杂一些.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中文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相关著作的中文翻译,随着学术的发展,在当代学者中,对于国外学术著作的引进开始呈现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联,有关的学术翻译开始上升一个层次,同时,交流也曾多元化的趋势,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学术界应更加重视国外的研究成果,并以适当的方式引进和评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国教育史学发展的百年历程经历了萌芽起步、艰难恢复、积极发展、成就与危机并存以及近年来的积极转向这几个阶段。几代学者共同就外国教育史的基本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与反思,包括外国教育史是什么?研究外国教育史有什么用?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外国教育史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作为一个知识门类,外国教育史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学者们的辛勤耕耘使外国教育史学已经有了一个健康合理的起点,但其中诸多制约外国教育史学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仍需重视,包括教育史观的把握问题、教育史研究的功利主义问题、教育史研究的规范意识问题以及教育史研究的陈述范式与立场视角的自觉反思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来到中国已有110年的历史,他的名字、故事、作品和精神也成为中国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中国人"普希金情结"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中国近年来普希金研究的特点、焦点和危机是什么?中国普希金研究的趋势是什么?针对这些疑问,我国知名普希金研究专家张铁夫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学术研究中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追问是人类的高贵天性,“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层出不穷的“问题”指示文明发展的路标和方向。人类产生疑问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疑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丰富的。科学研究的“七个W”问题。体现了科学面对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术文化的基石,并确定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视角。可以从原始和二手、有解和无解、辩论和研究、学习和探索、已知和未知、意义和价值等方面来考察学术问题的类型和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直斋书录解题》的学术价值,主要见于它的叙录部分。大体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考镜学术源流。《解题》中对此作了若干揭示或梳理,且偶涉鲜为人知的资料。(二)考订作者生平。尤为引人注目的,一是名不见经传者,二是事迹有歧说者,三是作者有异议者,四是兼及遗闻逸事。(三)品评作品成就。这是叙录的主体部分,陈氏用力最多,创获最丰。(四)鉴别版本真伪。总之,《解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堪称有宋一代公私目录学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佛教在漫长的中国化的过程中 ,形成了它鲜明的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中国佛教思想究竟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 ,又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如何 ?对这些问题 ,人们可以见仁见智 ,有不同的看法。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却是有意义的 ,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否存在着一些失误和缺点?如何正确估计和看待这些失误和缺点?这些问题在大跃进时期便有较大争议,目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大致说来,学术界在大跃进时期兴修水利的得失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水利化运动有得有失,得大于失,成绩是主要的,但也有不少失误和值得汲取的教训,这种观点是学术界的主流意见。二是认为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有得有失,失误太多,得不偿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水利建设运动中的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笔者认为,一味否定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而过分强调失误,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而一味肯定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成就而不承认出现过失误,同样也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总体上看,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是:有得有失,得大于失;成绩是主要的,失误是次要的;七分成绩,三分失误;成绩巨大、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