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纸深度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的崛起,改变了报纸报道结构,也促使其它的媒体开始借鉴这种先进的报道方式,形成了深度报道的大发展.但是对于最早采用此类报道方式的报纸媒体而言,在新的时期中发展却显得更迟缓了,本文提出了报纸深度报道的一个发展方向,即采用新闻策划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深度报道热”席卷了我国新闻界。报纸、广播甚至电视上,都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深度报道作品,其作用和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伴随着这股热流,新闻理论界探讨深度报道的文章也多起来了。研究深度报道的起因、阐明它的作用、探索其采写规律等内容的文章,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报业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新闻质量的竞争.新闻深度报道促进了报纸新闻向深层次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对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高校报深度报道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试图以此来窥探我国网络新闻深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网络新闻深度报道应从深度报道本体论意义上出发,结合网络的特点在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5.
“议程设置”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它提示人们,媒介议题直接影响受众议题。地方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何报道十九大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对基层群众对于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影响颇大。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对《商洛日报》近30期报纸中关于十九大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洛日报》关于十九大的报道体现出提前铺垫进行议程导入、全程跟踪报道进行议程循环、深度解读精神进行议程深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媒体激烈的竞争中 ,报纸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赢得了受众。作为专业报的高校报也应该积极采用这一表现形式增加新闻文化含量 ,确保鲜明个性 ,以此提升报纸的知名度 ,赢得受众。本文从高校报的受众、周期和报道空间等方面阐述了深度报道在高校报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次调查通过对广西城市读者调查发现:1.报纸仍是最具影响力的"第一传媒;"2.读者接触最多的是都市类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发展是人们不读报的最主要原因;3.读者阅报目的以开阔眼界和获取时事新闻为主;一份理想的报纸应具有可信度高、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4.报业数量规模"较合适",应该增加文教、科学普及和适合农村居民阅读的报纸,可减少娱乐消遣类报纸。5.报业发展现状总体"尚可";而报道内容不真实,对读者有实际帮助内容不多等是报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报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些报纸在读者定位、版面设计、报道内容上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这已成为报业市场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对报纸的同质化现象做了一些客观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我国的报业市场能够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燕窝存在两种对立看法:中国传统知识认为燕窝是滋补佳品;现代科学知识则认为燕窝只不过是普通食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报纸关于燕窝的报道进行了经验性研究,描述了我国报纸报道中的燕窝形象,并对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在建构和解构燕窝形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在食品养生观念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国内不同级别、地域和性质的8家报纸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5·12地震发生开始至今(2010年3月),在汶川地震相关报道中的内容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8年6月30日之前报纸主要以应急救灾为主要报道内容,此后则以灾后重建为主要报道内容;国家级报纸重视民生报道,外地报纸重视灾情报道,本地市级报纸重视住房及设施建设报道;党报不同阶段的报道重心比市场报突出,市场报比党报更关注受灾感受等.  相似文献   

11.
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中名誉侵权居多,从法理学角度阐明此类报道中名誉侵权客体为特定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并提出处理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三原则,客观方面结合个案从侵权行为、侵权损害事实以及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主体方面将责任主体细化为新闻机构、新闻记者和消息源加以研究,主观方面剖析故意、过失名誉侵权两种不同情形并指出侵权行为人的注意义务,以此从理论上廓清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中名誉侵权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表达公式化的日益严重,接受者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新闻工作者将文学注入新闻作品,形成新闻文学化。目前新闻文学化特征日趋明显,比如,运用特写和散文式的新闻结构,使新闻事实更加丰富;在新闻写作时综合使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汲取富有感染力的文学语言等等,力图增强新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内嵌短视频的情况日益普遍。从信息编码角度看,新闻报道中嵌入短视频可以扩展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现场感、可信度,提升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从信息解码角度看,其有助于受众全面、立体、透彻地了解新闻事件原委,便利受众社交化、直观化、共情化地读取新闻信息。新闻报道运用内嵌短视频应当把握相关操作要领并遵循相应的要求,方能为新闻报道增色,同时要规避不必要的法律及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英文财经报道中出现的隐喻以及报刊文体的言语功能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论述经济隐喻可以作为财经报道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能够与该文体的言语功能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媒体对新闻采写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媒介融合的加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媒介融合要求新闻采写课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的困境,培养学生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报道技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要求新闻采写课在培养学生政治敏感、宣传意识的同时,应加大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方面的训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公信力;此外采写课还应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创作"微"新闻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暗访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引来了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暗访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而且从伦理道德方面来看,暗访这一非常规采访手段的使用也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都选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作为分析的文本,却极少采用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自然灾难新闻等来作为研究对象.文章选取灾难性新闻语篇为分析对象,以期对现有的批评性新闻语篇分析做个补充.文章旨在通过研究美国媒体对汶川地震事件的报道,来论证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并揭示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一篇新闻想要吸引受众的眼球 ,必须以新颖的角度吸引人。要找到恰当、新颖的新闻角度 ,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处理好热点与冷点 ,前瞻与后顾 ,宏观与微观三对矛盾 ,辩证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让新闻既有新闻性 ,又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匿名在新闻报道中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电影《罗马假日》与《大阴谋》虽然故事情节迥异,但从新闻从业的角度来看,这两部电影中的新闻记者都涉及到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两部电影出发,探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匿名方式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闻事业诞生以后,新闻失实就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中的痼疾和顽症,对新闻失实的批评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重要内容.对新闻失实原因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微观的新闻业务性批评,即从作者和编辑等把关人角度,探讨他们在哪些主客观因素的主导下而导致有意或无意的新闻失实;另一种是宏观的社会学批评,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探讨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新闻传播不得不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批评主体据此提出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客观性原则以限制主观偏见,注重辟谣工作,改革社会政治体制等建议来治理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