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时空变动过程,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6—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除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外,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创新要素集聚在省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省域内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5.
6.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升级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域,承载着引领经济转型、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使命。文章在依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的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以大都市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聚尺度,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一体化水平,采取差异化政策协调城市关系,开展产业发展模式、贸易体系、经济版图的三层重构。  相似文献   

7.
对2011—202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空间集聚的区位特征、集聚模式及其演变进行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空间集聚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2014年以后空间分布呈扩散趋势,但出口地仍集中于亚洲、北美洲和部分欧洲国家。集聚模式主要表现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其中高—高型集聚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和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且数量较少,低—低型集聚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南部和拉丁美洲的北部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必然态势,产业集聚所引发的经济要素空间流动对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西北地区51个地级行政单元的二、三产业及城市人口数据,利用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地区的二、三产业及城市人口集聚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西北地区产业及城市人口的General G指数表明西北地区产业与城市人口集聚存在明显关联,伴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二者存在明显的共生性增长态势;2005和2012年西北51个地区产业及城市人口的Gi指数分布表明西北地区产业及城市人口集聚存在明显的地理耦合,且二者集聚热点均呈扩散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西北地区产业及城市发展的调适措施。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是指以旅游产业链或价值链为纽带,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各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以及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应的旅游区的动态过程.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其集聚过程的顺利实现需要有动力驱动和完善的动力机制.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空间集聚驱动力要素,包括自然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驱动力要转化为动力机制,然后才能发挥长效优势.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两种动力机制为政府推动型机制和市场引导型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城市绿色发展,考虑到上述背景以及经济行为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的事实,在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269个城市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长期内总效应明显;城市创新水平对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能源政策会影响到地方产业集聚模式,短期内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城市规模异质和经济发展分层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因此,应充分激发产业集聚短期内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尤其关注中小城市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象,文章构建了一个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和运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作用。通过动态面板的GMM系统,运用中国2000-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提出制造业主要向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集聚;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也有利于制造业集聚。最后,文章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体量规模的重要产业,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2004—2013年15个省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7%,技术变化是增长动力源泉。基于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区位熵、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区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指出,新常态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应坚持走集群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它包括产业的本地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要求、企业的衍生等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包括资源共享效应、信息溢出效应等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不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欠缺合理性等问题,必须从文化、制度、人才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选定皖江城市带区域支柱性产业,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集聚弹性系数、市场集中率和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对其空间集聚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基于行业和城市的双维度视角针对空间集聚程度、集聚弹性及区域分工等展开探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皖江城市带区域支柱性产业整体集聚程度较高,但各行业存在明显差异;高技术类别行业、中低技术类别中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均呈现出高度空间集聚;不同行业的工业经济增长对产业集聚度变动的敏感性不同。区域内基本形成了以合肥、芜湖为核心层,其他城市为外围层的"核心-外围"二元空间分布模式;各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以信息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其整体发展状况,然后选取2004—2013年29省市的面板数据,以生产要素、区位因素、空间因素、政府因素和国际环境5个要素为立足点,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误差修正后的长期和短期均衡模型,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了产业聚集理论对信息服务业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水平对信息服务业集聚均具有显著影响,且人力资本的系数最大;信息化水平和城市规模在长期对信息服务业集聚影响显著;政府扶持力度仅在短期促进信息服务业集聚,长期影响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广告产业园区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规划和建设,作为一种产业经济形态,广告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发展需要与当前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相适应,需要符合未来广告产业链的调整趋势.文章以产业聚集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梳理中国广告产业园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园区的整体定位、园区与广告产业链发展趋势的互动以及园区功能升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为现阶段广告园区的规划制订和发展模式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Logistic模型、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重心模型等对我国肉羊产业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肉羊产业在经历了1961-1990年的缓慢积累期、1991-2000年的加速成长期和2001-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后已经于2011年进入成熟稳定期;我国肉羊产业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同时存在较大的区域集聚差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波动;牧区的内蒙古、新疆和农区的山东、河北、四川等几省是我国肉羊产业主产区,近年来有向粮草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集聚的态势,东南沿海二、三产业发达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肉羊产业非主产区;肉羊产业生产呈现出向东和向北空间集聚的态势,但生产区域的调整强度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8.
经济活动的相对密度会对自身效率产生影响。该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及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我国服务业聚集状况及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服务业以及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多数地区的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区位熵最高的是北京,但服务业集聚对服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2014年重庆市制造业数据,利用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对重庆市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测评结果表明:重庆市制造业积聚的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基本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而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正在崛起。为此,文章提出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走一条适合重庆市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结合等建议和措施,促进重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集聚现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涉及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的文献较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回顾了有关产业集聚测度方面的相关理论后,对CES函数进行了扩展应用,以更好地得到能反映服务业集聚水平的h指数,并从指数中分解出布局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和内部集聚经济等三个因素来分析其具体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批发零售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发现,广州市批发零售业呈现出了集聚态势,整体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从2004年开始有持续上升趋势,但是这一集聚水平明显受到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而内部集聚经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