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员工工作倦怠归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总结有关工作倦怠文献的基础上,系统介绍资源、匹配、社会能力及存在主义视角等四个工作倦怠模型,并对工作倦怠归因做了相关概述,其中也结合中国实际阐述了员工职业兴趣、胜任特征及社会文化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最后针对归因理论研究及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工作倦怠现象,工作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个体的工作倦怠程度进行测量,继而进行干预。本文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工作倦怠结构理论,以及MBI、BM、OLBI和S—MBM量表,总结了每种量表的优缺点,指出了各种倦怠量表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量表的开发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与研究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从概念、前因变量与后因变量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MBI)调查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并探讨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MB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24名护士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68.83%的护士出现了工作倦怠;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成就感降低之间呈正相关(P0.01);消极的应对方式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5.
工作倦怠已成为全球性的常见现象。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高校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工作倦怠的组织变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程度不高;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呈显著性正相关;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各维度、组织公平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国企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状况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本文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对某集团648名国企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员工家庭侵扰工作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员工;国企员工的家庭侵扰工作,在性别和职务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具体表现做出了有效预测。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可以缓解工作-家庭冲突,预防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其他行业从业者,旅游从业者的工作—休闲冲突和工作倦怠更为严重。以古村落旅游从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工作—休闲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工作—休闲冲突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职业效能感降低维度正向显著相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工作—休闲冲突越大旅游从业者的工作倦怠感越强。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缓解工作—休闲冲突来干预从业者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装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工作倦怠总体状况不太严重。通过对比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发现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工作压力维度对工作倦怠影响程度不同。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该重视工作压力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水平现状及其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为制定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调查采用工作倦怠量表(CMBI)对20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倦怠检出率为67.65%,其中轻度倦怠41.61%,中度倦怠为28.52%,高度倦怠为9.25%。人口统计学变量(胜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会影响教师工作倦怠,其中,女性教师的耗竭维度比男教师略高,20-30岁的教师在耗竭维度方面显著低于51—40岁组和41岁以上组(P〈0.05,P〈0.01)。研究结果得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问题,要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工作与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倦怠是个体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认知情感反应。工作负荷过重、缺乏工作资源、控制感降低等工作因素,以及组织奖惩体系不合理、缺乏组织公平和新型组织结构问题等组织特征都是影响工作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近些年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例如认知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工作倦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倦怠是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降低工作倦怠,留住所需人才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对工作因素、组织因素、个体因素、个体认知和个体与组织匹配等影响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这些理论观点可以归纳为“因果论”、“非因果论”、“重新定义概念论”等三种。通过对这三种观点的论述与评论 ,提出了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出路在哪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四部分回顾了国外关于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的相关研究,第一部分是工作枯竭及其维度;第二部分是工作枯竭测量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几种研究工作枯竭的工具,包括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和BM(Bornout Measure)量表;第三部分是大学教师工作枯竭及其成因;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中继农民工问题后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但失地即失业,长远地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实现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即从农业劳动向非农就业的方向转换。然而,当前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存在许多困难,其基本的难处包括:职业获得困难,职业适应困难和职业稳定困难。为此,政府必须尽快拿出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促进策略,确保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机构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在会话分析和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组海归留学生的求职面试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归留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频次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前者的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比后者强;绝大多数的嵌入语为名词成分;语码转换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词汇的可及性、策略选择和标记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工作激励潜能、工作特性及其与个体变量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工作倦怠,结果表明:激励潜能对工作怠慢有着预测作用,从工作本身中所获得的激励潜能越大,则工作怠慢程度越低,并且与性别、工作年限、婚姻存在着交互作用;此外,性别变量与工作完整性有着交互作用。为此,应该设计丰富化、扩大化及多元化的工作特性以提升工作的激励性,同时建立适当的倦怠管理机制,并考虑个体间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调查全国15所高校1655名教师,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工作倦怠与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段差异;(2)工作满意度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工作倦怠在内外向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工作倦怠在神经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员工满意感的工作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赫兹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和哈克曼(Hackman)的工作特征理论,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关作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影响员工工作满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还对中国国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工作再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北非Pelagian 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North Kairouan 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勘探成果,但仍存在油藏成藏条件复杂,主控因素不清、勘探难度大、勘探成效低等问题。以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上白垩统灰岩裂缝储层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成藏主要受裂缝的走向及发育程度、有效输导层以及盖层的分布共同控制,北西向断层及裂缝发育、具备复式输导层和厚层盖层的构造发育区为有利油气聚集区,指出NK 地区中部复杂背斜带和东部鼻状隆起带为两个有利油气勘探带,对该区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严峻。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对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定量研究表明,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倾向于起较强的作用;非人力资本因素有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如果大学毕业生个体在求职中加以重视并培育相应的能力,会对大学毕业生成功获得职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