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在日益成为信息时代主要传播渠道的过程中,一方面下放了传播权,另一方面,更多意见领袖集聚这个平台,产生的集权效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尤其在舆情事件传播中,微博意见领袖正在成为推动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入手,对微博意见领袖在舆情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充分利用微博意见领袖积极引导舆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据挖掘软件,我们获取了近年三十件重大公共事件的微博相关数据,并从中筛选出意见领袖群体.通过对意见领袖的社会身份、参与议题类型、微博文本框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其话语策略,我们发现:在整体上,“情感表达”框架是意见领袖型微博样本的主导类型,意见领袖通过“情感表达”框架实现共意动员,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影响、树立权威.在微观层面,意见领袖强调基于身份、议题的差异化框架使用,不同框架策略选择的外在表现是意见领袖的框架分化,这种分化的后果是使整个意见领袖群体的影响呈现出层次化传播的态势,意见领袖群体通过框架分化对网络舆论场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一个以建立用户关系为核心的信息传播与分享的网络平台,因其即时、交互、便捷和信息海量等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伴随微博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活跃度的微博意见领袖出现多种类型,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网络舆论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Web 3.0时代的来临,微博意见领袖呈现出影响力强大、与受众互动迅速、信息传播庞杂等新特征.微博意见领袖在未来将开辟网络问政的新路径,成为网络动员的推动力量,并出现多元化、泛众化、年轻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网络传播媒介,因具有强大的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草根性等特点而迅速风靡全球,对社会影响深刻。微博同样对高校舆论的导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传播学、舆论学有关理论研究,微博对于高校舆论影响具有形成速度快、打通官民舆论场、范围广的特征,因此值得重视和探析。以此为视角,微博影响高校舆论时要注重及时疏导,把握制高点;强化把关人,引导意见领袖;注重管理,打击噪音舆论。只有加强对微博影响高校舆论导向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利用微博,有效应对微博可能带来的舆论影响,从而构建汇聚高校网络舆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意见领袖在网络集体行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意见领袖的话语策略对于掌握网络集体行动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意见领袖话语的内容策略和表达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意见领袖话语的内容策略包括凸显事件主体的社会身份、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建构关联信息及挖掘独特视角等;而话语的表达策略则运用了试探、转移、道歉、批判、反思等话语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戏谑、恶搞、嘲讽等是意见领袖常用的表达方式,而挖掘事件的社会因素、唤起人们的认同是意见领袖话语的核心策略。与现实社会中的意见领袖不同,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产生更依赖于其思想和言论的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中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中尤其是在非常规性突发事件中的言论,对大多数网民和舆论走向都会产生影响。2011年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发生后,知名网络意见领袖对事件原因及搜救方式纷纷发表评论并引起网民的热议。以温州动车组事故为例,运用电子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调研方法,对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对网民的影响力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意见领袖的草根性、隐蔽性及主动性等特征在信息海量的网络环境中形成了新型的民意表达渠道,但是也形成了网络舆论的压力与一定程度的谣言。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对舆情烈度、指向、效果都产生了强烈影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网络力量。若要对意见领袖形成正确认知,则必须聚焦于其群体及个体,看他们如何进行身份想象及公共表达。通过借助有关“身份”与“社会认同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网络上一些意见领袖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其身份想象的一般路径进行探讨,认识到这些意见领袖是通过个性化叙事与连贯性的表达、与粉丝或相近群体之间的驳斥竞争来获得普通网民的认同,从而塑造其领袖身份并形成影响力。作为舆论领袖本身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利用自己的舆论力量,而作为后台监管平台以及普通粉丝又该如何科学地对这些舆论领袖进行管理监督的方法,为营造出一个真正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博在实现信息分享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诸如虚假信息泛滥、微博暴力、意见领袖负效应、微博综合症、微博炒作、微博犯罪、片面追求粉丝数量和影响国家安全等社会问题。为了确保微博空间的有序运行和良好生态,必须进行有效的适度社会控制:构建技术、法律和道德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确保微博信息监管与言论自由的平衡;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微博舆论氛围;建立政府微博长效机制,在微博管理中疏堵结合,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逐步推行微博实名制;提高信息素养,预防信息崇拜,正确处理人与信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社交工具的不断推广,传统舆论的传播机制与话语权都受到了挑战。网络意见领袖正成为高校校园舆论传播的新兴力量。文章界定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分析了其特征、现状,并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培育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突发公共事件及其网络舆情频发,微博意见领袖地位与作用日隆。毋庸讳言,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崛起与政府治理失灵不无关系,与其说是网络技术进步造就了微博意见领袖,彰显了其作用,不如说是政府失灵成就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微博意见领袖的崛起给予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而且更多的是机遇。众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演进过程表明,微博意见领袖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交互作用,是制约政府能否妥善处置事件的关键。微博意见领袖正逐渐成长为治理政府失灵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话语权意味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社会中上的泛化存在,微博的影响力自然是与日俱增。如何在影响力提升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添砖加瓦,是微博的开发者、经营者、监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在阐述了话语权的内涵与外延之后,分析了微博传播中的话语权分配问题,并对微博的发展趋势做了前景分析与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12.
热门微博基本囊括了网民每天在微博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成为微博舆论的缩影。对热门微博的主要议题、议题设置者、设置方式和议题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和娱乐两大议题成为微博用户最为关注的内容,体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微博上的融合;热门微博的议程设置者主要以精英用户为主,但也为草根用户提供了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内容是影响微博热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媒体形式和叙述方式等手段可有助于增加微博吸引力;在日常状态下,热门微博的议题呈现零散、琐碎状态,而一旦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微博视点会迅速聚焦,形成强有力的微博舆论。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公共领域的渗透日渐深入,局部或者单一的突发事件由于社交媒体的介入往往会延伸至公共空间,成为公众广泛关注、参与的公共议题。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积累与传染可能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判断社交媒体舆论中的情绪类型,分析情绪传播特征继而验证影响情绪传染的因素变得十分重要。以“昆山反杀案”为切入口,运用情绪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舆论中的网络情绪进行粗、细粒度识别和网络模体、级联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在微博场域中,“昆山反杀案”舆论的情绪化倾向明显,情绪分布以“好”的情绪最为显著;情绪传染路径以广播式传播为主,情绪传染呈现明显趋同性特征。事件发展态势与情绪极性均为情绪传染的相关因素,而随着级联深度的增加和讨论的深入,情绪逐渐趋于理性,显示了微博舆论场的“自我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危机事件的扩散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传播前置性、情绪感染性、主体多元性、即时交互性和事实模糊性六大特征。传播动力研究是探究这些传播特征动因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此类研究偏重系统性的宏观描述,缺乏精确性的微观分析。文章以微博上热议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提出“信息—价值”传播动力模式,从微观层面具体解释社交媒体危机事件如何维持其独特的传播特征及连续的高活跃度,并将此模型发挥效用概括为三点:第一,情感共振导致的“群体极化”引爆舆论炸弹;第二,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用户靠自我价值观评判事件而非真相;第三,危机事件中新信息的输入往往伴随着利益的角逐。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企业与消费者的交互方式。以UGC互动效用为切入点,将品牌官方微博和个人认证微博分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品牌官方微博的影响路径,探究潜在消费者从感知博主信任度到产生行为反应的营销路径,同时比较分析品牌官方微博和个人认证微博的不同效用。结果表明:品牌官方微博博主感知可信度通过UGC互动效用显著正向影响未来行为,其中通过UGC社会效用产生的影响更显著;个人认证微博博主感知可信度通过UGC互动效用同时显著正向影响即时行为与未来行为,其中UGC社会效用在营销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企业开展微博营销活动时,要重视UGC的互动效用,积极发挥品牌官方微博和个人认证微博的不同效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它反映了经济的运行状态与经济参与者的评估与预期不一致的程度,与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可能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对理解经济运行中的波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量化测度经济不确定性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博大数据的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的量化构建方法,主要思想是利用人们对经济形势的主观认知态度的不一致程度来衡量经济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能考虑到更多经济参与者对经济的主观看法,从新的角度量化了我国经济不确定性的程度,且数据量大,覆盖面广,更能实时地体现经济不确定性程度的变化。首先,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对人们实时发布的微博中对经济运行的主观认知态度的情感倾向进行分类,效果良好,节约大量人工判别成本,有利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的实时计算和预测。然后,通过计算公众对经济持乐观态度和悲观态度的比例差异来计算经济不确定性指数EUI (Economic Uncertainty Index)。EUI反映的是经济参与者对经济运行状态的情感不一致程度,其不一致程度越大,经济不确定性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微博数据量与经济热点事件有直接联系,时效性强,微博数据对重大经济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反映;基于微博大数据构建的EUI与经济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对重大事件发生都有即时的反映;EUI与其他文献中常用的指数反映的经济不确定性程度和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例如EUI与Baker等编制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EUI的时效性更强;EUI与市场波动性指数和股票收益率方差具有正相关性,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基金经理信心指数具有负相关性,符合实际经济意义。更进一步将EUI应用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中,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对进出口和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对中国公民微博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18~24岁的青年是影响中国公民微博有序参与的主要群体.运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与情景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中国公民微博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困境,社会阶层的多元异质特性带来了微博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现象,数字鸿沟的客观现实导致了微博政治参与的非理性行为,微博谣言不断则敲响了公民微博政治参与有序化困境的警钟.通过政策视角与公民教育视角提出,公民微博政治有序化参与的对策建议为前者是要通过法制建设规范引导参与行为,后者是要通过理性公民教育提升参与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