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具有"运动激愤"的特征.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媒体报道、追悼会与学者评论可以说明自杀被赋予了社会意义.运用社会建构论等理论和方法可以时运动激愤式自杀行动社会意义赋予的过程、方式、话语及其与中国现代社会运动进程的关系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2.
一、频发的“欺侮”自杀事件“感谢您十四年的培养之恩,我走了。”——这是日本爱知县西尾市东部中学二年级学生大河内清辉(13岁)自杀前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写的一句话。事件发生在1994年11月,自杀的原因是无法继续忍受同学的欺侮。关于欺侮的方式,据大河内清辉留下的遗书及事后家长、社会有关部门的调查,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近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更好的预防自杀.从系统分析角度,探索大学生自杀心理发展过程.确定大学生自杀干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次.特别在学校层次方面,如果做好预防系统、预警系统、处置系统和跟踪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杀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一种文化现象,引起自杀的原因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因素.从日本人对自杀者的宽容、日本人自卑的处世哲学、日本人的"死亡即美"的观念等角度,解读日本人在生死问题上特有的文化心理,即死是生之延续,死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修身律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的问题非常复杂,不能笼统的表示肯定或否定.死亡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作为一个法律事件,死亡的医学标准与安乐死是否可行无关.现代社会自杀不再作为犯罪处理,但是帮助安乐死、受嘱托实施的安乐死行为仍应承担刑事责任.近亲属无撤除无责任能力患者的生命维护系统的决定替代权.  相似文献   

6.
自杀意念是自杀的游离因子。自杀意念是个体的思想或意念出现了死亡、自杀和严重的自我伤害的内容,它包括对自杀行为的计划、步骤和结果的想法。自杀归因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是:有自杀意念高中生在面对正性事件时,倾向于做外部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归因;自杀意念高中生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倾向于做内部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归因。有自杀意念高中学生的归因方式是消极的;非自杀意念高中生的归因方式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杀之特点、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2005年,全国23个省份近100所高校内,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116起.其中83人死亡。2006年更是成为高校学生自杀的高发期.广东某高校在开学后短短10天内就发生3起学生自杀事件。这两年来,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见诸报端。然而,由于发生自杀事件的高校对信息的封锁.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学生自杀事件远远多于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震惊了社会.造成富士康员工接连自杀的原因,从微观方面看,自杀是个人心理崩溃的极端反应;从中观方面看,富士康管理中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从宏观方面看,社会存在着功利主义泛滥、拜金主义严重、诚信缺失、道德败坏、信仰缺失等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9.
FSK集团公司的管理规则、媒体对FSK自杀事件的报道以及中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三个因素,对FSK自杀事件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一,军事化管理规则,强化了员工的异化感、孤离感和被剥削感,从而导致利己失范现象和自杀可能性的增加;第二,媒体对自杀事件的高度曝光诱发了潜在的自杀模仿效应,从而增大了之后自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三,户口登记制度对农民工的限制,导致了心理的极度脆弱,从而加大了员工自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家自杀现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几位自杀的日本作家为例,围绕他们的生平与创作,从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他们选择自杀的共同原因,即:1、抑郁、孤僻、敏感的性格特征.2、虚无、颓废、厌世的人生观.3、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4、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动荡所带来的危机感和幻灭感.最后分析并指出了作家自杀为何多出现在近一百多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死亡"是海子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海子在诗歌中讲述死亡,就像讲述一切语不惊人的故事;海子甚至在诗歌中表现出他对死亡意识的迷恋,表现出一切带有浪漫主义冲动的诗人的共同特点。海子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诗人,我们总能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生命的轨迹。海子的诗歌与他的生命同体。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主流话语权的历史事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远非现代文学史所叙述的那样简单。白话升格是自晚清以来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而白话经典地位的确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复杂。  相似文献   

14.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一部较负盛名的小说,其主人公葛薇龙对于其堕落是具有着清醒意识的,但其堕落的原因又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人格的内在结构的三个层次,即以色相为本钱的本我阶段,理想的闺秀之路的超我阶段,理想与诱惑博弈的自我阶段来具体分析其复杂的堕落过程。  相似文献   

15.
身体的政治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关注。本文试图考察作为身体之一部分的头发所有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均有与头发相关的故事,自明清以降,中国的政治似乎更与头发有着不解之缘,甚至成了民族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情结。入关的清兵用"留发不留头"征服大明的子民,"反清复明"的太平天国反其道而行,是"留辫不留头",主张"驱除鞑虏"的辛亥革命就这一点而言是承其余绪,便是章太炎也不能看透这一层,而鲁迅一方面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头发的风波",却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彻底地摆脱头发故事中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内涵。头发成为民族革命的大舞台。及至当代,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中,头发竟然又成了政治迫害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发达的西方也莫能外,希特勒的法西斯和解放了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同样也要在头发上做足文章。所以说,身体绝非一个简单的生命形式,更非没有内涵的肉身可以概括,身体的政治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虚拟实在自创生以来,尤其是在互联网崛起之后,以一种悄然而迅猛的态势演化着,深刻地影响着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于虚拟实在的讨论,一直围绕现实与意识、符号与对象、技术与哲学等维度进行。伴随复杂科学研究的进展,以演化的观点审视虚拟实在,厘清原有讨论中的不足,不失为一种辩证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是其体系庞繁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普遍语用学的提出以及三个有效性原则的初步分析,阐明普遍语用学在交往行动理论中的意义,并对其面临的困惑与出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它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且十分重要的法律概念。考察探究公共利益的概念内涵、本质属性和典型特征,对于厘清其本来面目,从而为在物权征收的法律上,就其具体的内容、范围等予以立法明确,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资本为理论基础,选取回报雷锋志愿者协会作为个案,运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社会资本在公益性组织中的功效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回报雷锋志愿者协会的社会资本包括政府、媒体、具有"雷锋情结"的个人和组织、高校和社区等。社会资本的功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社会资本为公益性组织提供了经费和志愿者,促进了协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利用和建构了公益性组织,可能使它的组织形态、目标、性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