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的经济属性体现于它的产业性。教育是以教育劳动为主的非物质生产的产业,即第三产业;教育的商品性,体现于它的产品社会分配和交换,是否通过市场配置进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基础.教育产业的产品,最终也将通过相应市场活动进行社会分配的交换,因而具有商品性;产业性和商品性并不是教育唯一的属性,更不是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属性,不能提教育产业化和商品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作为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要素,在其运行过程中,对教育系统发挥四种基础作用;为了最大地发挥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优势,寻求两者结合点,抑制它们的消极作用,必须建立与发展教育市场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高等教育满足了知识社会的人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传统教育一样,网络高等教育也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目前网络高等教育模式构架忽视了教育的公益性,弊端丛生。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新的兼顾教育公益性和产业性的网络高等教育模式,对网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民办高教得以合理存在并发展的基石.但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民办高校的运行过程是公益性和产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公益性是民办高教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核心要求,而产业性存在的价值最终诉诸对民办高教所应具有的公益性的维护.民办高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益性危机主要是民办高教制度建设不完善的表现,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维护民办高教公益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应该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国的现实国情与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决定必须把公益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大学自身必须彰显本色和强化责任,同时也亟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5.
教育产业与教育经营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具体表现为教育产业既具有消费性,也有生产性;既有公益性,也有商品性;教育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因此,对教育的经营与一般产业相比,也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具体表现为教育产业既具有消费性,也有生产性;既有公益性,也有商品性;教育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因此,对教育的经营与一般产业相比,也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否具有产业性,这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关于教育社会属性论争所争论的热点之一。时至今日,由于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确立,将教育事业作为具有公益性的特殊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或第四产业),分岐意见已不多。现在的问题是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是否可按照产业运作,按照企业管理,如何运作?如何管理?这个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高等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从理论上来讲,可以按照产业运作,按照企业管理,可以营利。但高等敦育又具有公益性,公益性的事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营利不营利是问题的焦点.许多国家解决这个问题,是将私立高等学校分  相似文献   

8.
社会事业改革进程中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是三个常被提及和混用的概念,但其表述是否科学值得探讨.社会事业具有一定产业性,但不能称要将其产业化.市场化也有范围和程度限制,在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中,市场并不是唯一的运营方式,还应包括计划方式以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所以,社会事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表述是不科学的.社会事业发展主体可以多元化,即使是纯公益性社会事业也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所以"社会化"的表述是科学的.在社会事业改革进程中,发挥社会事业的产业性、引入市场法则和利用多元化力量发展社会事业三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事业具有产业性、引入市场法则是实现社会化的基础;引入市场机制是发挥社会事业产业性的条件;发挥社会事业的产业性有利于推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在制订事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政策时,必须将三者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讨论了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结合高等教育的产业性以及高等教育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商品性讨论,分析、论述了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办学体制改革对于扩大教育供给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学体制改革是对旧观念、旧体制的冲击 ,已经多次引发激烈的争论。争论的话题 ,较多在理论和政策层面 ,涉及到十对关系 ,即 :(1)公益性与商品性 ;(2 )产业性与产业化 ;(3)公共品与私人品 ;(4 )投资与效益 ;(5 )需求与供给 ;(6 )效率与公平 ;(7)选择与均等 ;(8)学校产权与学校管理 ;(9)经营与盈利 ;(10 )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围绕这十对关系 ,把握教育与经济的联系 ,侧重在经济学意义上展开讨论 ,有助于抓住问题实质 ,统一思想认识 ,积极稳妥地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经堂教育是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传承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从它的产生、发展现状及发挥的文化功能来看,它不仅对回族社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团结、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仅是基础生产力,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也是专业性、生产性、可经营性的特殊产业,它能够直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形成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在对农村教育进行全面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生改善不仅是个体的幸福追求,更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期待。然而,"逃离"式的民生改善,突显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民族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民族地区的民生改善除了有着与一般贫困地区的共性之外,文化差异是其面临的特殊问题。他者视角、外来角色的民生改善只能是低效的。在县域经济与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县域高职院校服务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成为可能。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县域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统一,但距应然的理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民族地区县域高职院校数量少、服务定位不够精准以及毕业生的外向输出三个方面。因此,参与民生改善的相关主体需共同为之努力:政府以差异补偿助推美好生活;高职院校坚持服务县域民生改善的办学定位;企业积极参与高职办学,以实现利益共享;个体努力实现自身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我们必须坚持深入的理论思考,坚持从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阶层分析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阶层的阶级属性与社会作用、阶层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科学地把握我国的新阶层关系。这对促进新阶层关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和个体践行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载体,是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应以课程为显性载体,从多元知识的大集合中找寻合理出路;注重情感实践,增进对他民族跨文化交流;以活动为媒介,以直接参与体验为路径,外化民族团结的内涵;以文化为支撑,助力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不仅要遵循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也要通过社会实践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国际趋势。高等教育的功能已从原有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进一步拓展到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方面;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将从间接的“生产性”进一步拓展为直接的“生产性”。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年来,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具有社会功能,而且具有个体功能。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需要由个体功能来支撑和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赋予个体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能够激发个体巨大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动力,同时能够决定个体的状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发展教育产业是一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人类教育史 ,教育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其第四阶段即是自 2 0世纪末叶随着知识经济而初见端倪的。从此 ,教育在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开始越来越显现出显著的生产性。教育实际上已经既是事业 ,又是产业 ;既是文化 ,又是经济 ;既依然具有上层建筑属性 ,又越来越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2 0 0百多年前由德国开创的现代教育制度正在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传统教育经济学仅仅停留在“外部论”的水平上 ,因为在其教科书中基本上只把教育当作一个其中没有“经济结构的几何点”。世界各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真正问题 ,并不在于公私之辩 ,而是垄断还是竞争之争 ,且还是与国家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的重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研是大学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之一,将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是其产业功能的最主要体现.大学科技园应该与高新区相区别,立足孵化,在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大学产业功能的同时促进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学校产学研互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