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全球化问题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多元主义是当代全球状况的一个构成特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命运问题。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民族危亡和中西文化碰撞中发生的,现代文学的这种发生语境决定了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其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文学进行文化批评,一是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美术为主导的视像化阅读越来越普泛,并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文学发展。在此语境下,应重视美术的他者化视角,以“美术”透镜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多维扫描,从三个角度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是关注现代小说中的美术家形象,审视叙事视点与美术透视的关系,多元解析美术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二是注意美术关联的文学流派发展,探讨文学思潮与美术思潮的同步性,建构美术关联视域下的文学史书写新路径;三是多维观照现当代作家从不同视角的美术论述,以此激活中国现代文论新资源等。通过美术视角的介入,或可重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拓宽文学研究边界,也期待由此建构更新维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相似文献   

3.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多元化文化的一个分支,不仅蕴含着美国主流文化思想,而且包含着中国独特的文化精髓。本文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主要从大陆视角、台湾视角、美国多元文化下的差异文化政治和中国文化与华裔美国文化关系四个角度展开阐述,对中国文化与华裔美国文学的辩证关系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话语类型与实践 ,是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途径。从 2 0世纪 50年代到 9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类型与实践经历了从政治—进化型、文化—审美型到多元 (以现代性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为代表 )话语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学作为生态学与文学的交叉学科,所研究的范围是生态系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以生态文学的视角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分析现代作家从不具有生态性到无意识的生态性到有意识地创造生态文学的过程,探寻中国现代文学生态性的意义及导致生态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演进中,自由主义文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存在。作为以文化变革为己任的文学力量,自由主义文学从理论到创作都是对现代文学的一种充实与丰富,亦是一种调整与竞争,自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7.
寻绎“现代”的变迁──读《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导》周海波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在学界被称作“中国近代文学”,对于它的研究,历来有两种取向,即从古典文学研究视角出发,将这段文学看作古典文学的“晚霞”余韵;从现代文学研究视角出发,则将它看作现代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发生联系的背景和原因,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和宗教文化互动影响的规律是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缺乏对宗教文化的整体性思考和对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精神性探索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关系研究的新突破在于对文学中终极关怀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9.
海派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都市文化,它主要由吴越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混杂而成.以海派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海派文学的商业性、现代性是研究的热点,其传统性则有待于拓展、深化.从传统文化角度加强海派文学研究.有助于把握海派文学的全貌、本质,也有助于认识海派文学精神的复杂、多元,揭示海派文学的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研究模式的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近、现、当代文化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为人们运用的一种二元对立的基本研究模式提出置疑,认为这种基本模式及三种分模式对人这一文化主体严重漠视,有着巨大的缺陷,在实践上也有局限性;着重指出文化和文学的选择是一种个人性行为,提出了重新考察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发展进程的新角度以及“对应点重合论”观念,强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学习外国和继承传统的问题,而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自身创造力的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欧化汉语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欧化汉语的出现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同时它也对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起到了推动作用。鉴于欧化汉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于是对欧化汉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从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写作的转型,和从老舍作品中欧化汉语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探讨欧化汉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端期,鲁迅、茅盾和周作人就乡土文学和地域文学的概念等就有了明确的界定,其中,以周作人的自然情趣说和鲁迅等人的生存批判说为主。从20世纪中期开始,欧美国家开始推出"文化研究"战略,其中,地域文化成为一种策略和取向。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从文学界开始形成地域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潮流,广泛涉及中国文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民族学、人文地理学、宗教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并明确界定地域文学及其文化范畴。当代纪录片也不例外,纪录片导演地理意义上的流动迁徙和重返,则形成了其纪录片创作视域的现象及其影像构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战文学研究是一个成就与问题并存的领域.它从一开始便将自己的学术起点置放在对研究对象的"正名"当中,这里显然存在着对于学术活动的认识上的某种误区;如何发掘抗战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化启蒙、文化自省的相互关系,依然是一个值得展开的话题;同时,中国抗战文学也不是左/右、进步/反动、爱国/卖国的简单对立,而是中国作家在自身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之时复杂的精神选择的综合表现,作为研究者,可以从多方面发掘和阐释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纪性的核心问题。致思路向的狭隘、研究视角的偏颇和对“现代性”义涵的认知模糊和混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胡塞尔的现象哲学特别关注于人类的意识现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透视现代中国文学现象的认识论。现代性由纯粹的思想问题转换为综合性的美学问题,实现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转换。现代性美学是由三个层面有机构成的理论框架,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提供了指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上承古代隐逸文化传统,下接当下文学风尚。它承载了多重的文化意义,为文学样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向度和研究可能。隐逸派作为现代文学的典型存在,与佛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研究为隐逸文化和隐逸文学的丰富性提供了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重建文艺社会学是必要的--文艺学学科发展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研究是在"社会-文学"关系的考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诗学作为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研究,其阐释重心在于"文本"和"语境"的关系.而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文艺社会学.就方法论而言,文化研究、文化诗学和文艺社会学,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将文化诗学定位于"文学文本"研究虽然有助于遏制文化研究的"泛文本化"倾向,但也遗漏了文学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因此,在"走向文化诗学"的同时,有必要"重建文艺社会学".文艺社会学可以有"技术的"、"批判的"、"实践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东西文化现代性发生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向发展中的东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启蒙策略、革命策略与退守策略三种文化现代性的建设方案.它们彼此冲突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复杂的历史状况.文化东亚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及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各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化全球化以及现代东方文化发展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及东亚现当代文学的现当代性之路也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他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他的现代批评意识和观念,他所运用的现代批评原则和方法,都成了一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今天开展中国文学研究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研究比古代文学观念的研究更为活跃,且古代文学观念又多用现代文学观念进行解读,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何时发生、何以发生、如何发生、其思想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等这些奠定中国文学发展基础的重大问题,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如果采用发生学的理论,从古代文学观念生成的动态过程中,全面梳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文化渊源、话语体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主体社会实践,去探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丰富内涵,或可完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的学术建构,促进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