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失语”
  (一)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内涵
  在英语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中国文化的导入和输出,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利用目的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这一学说最早是从丛教授在2000年的《光明日报》中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的,文章指出许多英语水平很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表明了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给予同样的重视,而不是完全的西化教学。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和输入。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英美文化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是中国文化却日渐呈现出"边缘"和"失语"。文章针对于英语教育界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测试,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源,阐释了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如何实现母语文化回归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以唤起英语学习者的民族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的教学已经得到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仅仅停留在英美文化方面,还远远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以致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教材、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现有状况的分析,探究解决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过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出发,探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综述发现,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确实存在。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引入较多,母语文化涉及很少,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以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进而在课程设置、教材编纂建设、测试与教学一体化、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龙江几所理工院校的师生进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理工院校师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导向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失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旨在引起大学外语教育界N4-=的关注,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研究中,"失语症"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所以"失语",并不是由于西方的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使我们原有的话语失落,不是我们原有的文化理论的丧失,而是我们无法用原有的话语来解释当前的文化问题;文化研究引入的备受推崇的诸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等,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主流话语,西方主流文化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所传递的价值观并没有征服中国;我们之所以面对西方学术"失语",主要是我们仅仅满足于操作这些学术术语本身,而对现实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很少涉及,"文化失语"是我们对新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缺少新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出主流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和日趋功利性的教育是导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思路,即从宏观上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微观上探究教材编写的生态思路,以及主体上贯彻多元文化教学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