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东部乡村和中西部乡村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这影响了乡村治理创新的方向和路径,由此产生治理创新的区域差异。东部乡村的治理内容超越了村庄的消化能力,推动了治理单元上移,并形成了行政化和市场化的治理路径;中西部乡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要素流失带来的生产生活秩序失调,治理单元下移是有效的治理创新方向,且需要发掘社会动员的治理意义。因此,乡村治理创新应在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适配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回应不同区域的问题,尤其应重视中西部乡村在治理创新方面的主体性,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2.
全球分工的多样化、网络化和集群化,尤其是新国际分工的发展,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小企业在全球分工中得到了极大发展,中小企业国际化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经济现象.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是参与全球分工,不断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并成为国际化企业的过程,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 ,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创新开始成为获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产业区域寻求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创新也对产业区域内的分工专业化、成分多元化、组织柔性化、组织网络化、企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组织方式 ,最终推动着企业分布形态从分散向集群演变。  相似文献   

4.
从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出发,分析阐述了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少,创新文化缺失,技术创新意识淡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快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要求培训和重视技术创新人才,拓宽创新资金来源渠道,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提高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信息结构是分析组织治理问题的核心,不同的信息结构会产生相应的治理机制,从而形成不同的治理效率。单元组织模式作为一种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结构与组织的创新机制密切相关。从探讨中小企业单元组织内涵入手,分析单元组织内部成员企业间存在的主要信息结构,能够揭示基于不同信息结构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创新——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创新的内涵和作用,论述了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企业应重视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等创新活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东中西部3个典型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服务提供商结构和类型数据,在对3个典型城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模式研究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检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商类型与比重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提供商中企业所占比重对地方税收有显著的正影响;中小企业提供商中政府机构比重对区域经济中的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出了应增加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等在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商中的比重,政府机构应逐步淡出中小企业提供商角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营销创新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是中小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企业应在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市场和产品等方面不断创新 ,才能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新古典规模经济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等都倡导大企业优势论 ,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 ,表明企业规模大小的演变是一个动态交替的过程 ,网络化及信息化等现代新技术的出现 ,使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共存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小企业由于其在技术创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聚集经济形成中的特殊作用 ,使之能成为区域技术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的主体。因此 ,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必须重视小企业的发展。西部小企业发展过程中 ,在产业定位上 ,应重点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小企业 ;在企业组织制度上要发展小企业网络 ;在技术创新上 ,要根据产业定位 ,围绕西部资源优势 ,以资源的深度开发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研究理论中,由于缺乏对企业性质的真实把握,忽视了对经微型企业的研究,使得我国对中小企业研究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缺乏说服力,表现在对企业性质的理解把握不准确;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合理性缺乏理论依据;对中小企业生存机理缺乏说服力;对中小型企业的社会经济功能的理解把握不准;理论界与区域政府相比,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研究中,应增加对微型企业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滞后1期的两阶段网络DEA乘法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5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效率进行了测度,同时将创新网络结构变量作为影响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技术效率的解释变量展开研究,使用DEA-Tobit模型考察分析了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基础设施两方面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域两阶段知识创新整体效率均较低,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段的知识转化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网络结构中网络开放性和网络规模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一定作用,网络密度与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则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企业在我国区域产学研创新活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与研究院所的作用则远远不足。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我国各区域应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作用的同时,大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转化率,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也应注重提高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注意R&D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五大区域1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测量区域物流引力大小及地区引力总量,构建区域物流网络模型。在明确现有模型的特点和“一带一路”对物流网络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区域间差异情况,给出优化方案及优化后的物流网络模型,指出中国区域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功能联系网络的空间外部性对解释区际互联互助、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产业联系下的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及其协调发展空间效应:首先,根据城市产业分类及功能特性构建了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其次,基于产业联系角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算城市功能网络联系强度,并借助重尾分级法确定网络层级结构;再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空间分布结构、网络密度效率和网络边界效应三个层面剖析各类功能网络结构特征;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市功能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全域内各类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形态存在差异,流通和公共服务功能网络呈跳跃式交织联结分布,其余三类功能网络均呈“东密西疏”梯度化递减的网状分布;全域内各类功能联系网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性,上游以成渝双核引擎式联动发展,中游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轮轴辐射结构,下游呈“一核多中心式”扁平化结构;城市综合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产业联系的分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生产功能溢出效应最大,流通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置交通用地规模,为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分析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平衡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效益系数为目标函数,以土地资源、社会需求和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模型,并以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为例,设置了16个变量,建立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交通用地合理规模,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确定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以及进行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客流量预测有利于完善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和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游客量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搜索指数的EMD-ARIMA-BP组合模型,以探究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者出行行为规律。该模型首先对网络搜索行为数据进行指数合成,其次利用EMD算法对游客量和网络搜索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将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进行组合,对游客量进行预测。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研究发现:(1)运用网络搜索数据预测旅游消费者出行行为切实可行,接近于实时的网络数据可以大幅提升预测的时效性;(2)经过EMD去噪算法对游客量与网络搜索行为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后,游客量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程度提高;(3)基于网络搜索指数和EMD-ARIMA-BP组合模型的预测误差显著低于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等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具有典型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链特征的纺织服装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洲形成了各自的生产网络,产业链布局上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文章从区域化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纺织服装业在三大区域内生产网络形成过程和升级模式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参与区域纺织服装业生产网络构建的政府作用和政策选择.以及微观层面上纺织服装企业在区域生产网络构建中战略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格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0—2014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现代化空间网络密度逐年提升,但整体仍较为松散,网络关联度上升明显,网络等级度则存在下降趋势;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省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空间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关键行动者,网络内部向多核演变;各子群的群间互动有待强化;邻近地理距离、相似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较大的市场化程度落差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产生省际关联。政策设计有必要关注农业现代化的空间网络联动效应以及不同省域在其中的位势和角色,既完善相对滞后区域农业和农村生产系统,也关注省际间日趋复杂化的关联形态。  相似文献   

18.
提出由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行为主体自身创新能力这四个要素构成的区域创新要素关系模型,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内各创新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各类创新资源的丰裕度,更取决于各创新行为主体在相互作用中所采取的集成运作方式.应从一种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视角--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综合考虑区域创新动态集成运作过程,并设计出目的性强、政策指导性强、动态性强的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世界工厂的出现,把物流从企业业务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将其置于网络之中。本文采用企业网络的观点分析物流的网络化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基于蜂窝技术的物流网络模式,通过此模式的研究对我国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物流网络是服务于区域经济活动的产物,是区域内外各种经济要素流通、聚集、扩散的基础和平台。构建区域物流网络要在明确物流网络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地理形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三大影响因素,明确界定区域物流网络的节点、线路及联系。区域物流网络建设的重点是选择和确定物流节点,并要实现节点和线路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构建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思路,并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陕西区域物流网络的"3+3"层次结构,并对省域物流网络节点的选择及线路布局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