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粮食生产在"十连增"的大好形势下,粮食进口量却大幅增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成为目下的热议,也受到中央高层的格外重视。本文概述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粮食增长与供给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狭义与广义粮食自给率概念的差别、计算结果的差异与结论的不同,今后我国粮食安全还需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等13个省市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全国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70%左右,粮食商品量占全国95%以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怎样才能保证粮食持续增产?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为深入剖析农民收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细分为种植业、林牧渔业和二三产业收  相似文献   

3.
罗海平  吕晞 《统计与决策》2016,(10):116-119
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80-2013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它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增长效益及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部分粮食主产省存在着粮食产量增长潜能降低、粮食主体功能地位削弱以及粮食结构“去口粮”化的严峻形势.新的增长性作物尽管产量已居主导地位,但增量结构优势不突出.粮食主产区间的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粮食产能缺乏持续的稳定性,相对于粮食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能的制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安全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减少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2004-2010年连续8年粮食产量保持在300亿斤以上,每年向国家提供100亿斤以上的商品粮,自治区的粮食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证,使人们能够客观、充分认识自治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挖掘全区粮食生产潜力,给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粮食四大用途出发,采用大豆比例消费法估算年度大豆消费总量,并与年度大豆产量和年度大豆供应总量相比,研究中国1992-2017年大豆自给率与大豆供给率。结果显示:期间大豆自给率处于缓慢下跌之中,目前年度大豆自给率已经低于20%;期间大豆供给率处于高速上涨之中,目前年度大豆供给率已经高于100%;期间大豆口粮用自给率一直高于100%,大豆饲料用、工业用自给率均步入下跌通道。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而区域粮食生产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做好区域粮食生严量度分析,不仅为科学评价区域粮食生产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对建立健全我国区域粮食生产体制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文章提出了粮食安全贡献度的概念,并以东北三省为个案,通过对该区域1994-2014年粮食生产状况进行分析,验证了粮食安全贡献度作为区域粮食生产量度指标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十分之一,河南省保障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来,除少数年份外,河南粮食产量都保持增长,2011年的粮食总产量为554.25亿吨,是1978年2.6倍。但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的影响,河南省出现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等现象,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粮食总需求在激增,总的来说我国粮食增长面临较大威胁且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探索一条保证粮食供给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显得尤为迫切,对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科学论断,粮食安全概念不仅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五年计划的建议文件中,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之中。这说明粮食安全问题已被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突出的地位,并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中国即将加入 WTO,粮食生产必将面临新的国际环境,如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是摆在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  相似文献   

9.
李宝新 《山西统计》2001,(11):16-17
“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 ,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科学论断。粮食安全概念不仅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五年计划的建议文件中 ,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之中。这说明粮食安全问题已被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突出的地位 ,并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一、粮食安全标准的界定(一 )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的概念不单是一个生产问题 ,还包括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 (调入调出 )的调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我国粮食产业在系统均衡性、适应性、稳定性、流畅性四个方面的安全水平,识别出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安全度进行评价和预测,指出我国粮食安全度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同时提出强化国家资源安全观念、推动系统间动力机制协同、健全粮食发展综合决策体系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1.
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发展水平的高低关乎农业的提效升级和粮食安全,水对粮食生产贡献率达40%以上,"有收无收在于水"的农谚道出了水利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全球水危机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安徽省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连丰",但农业"靠天收"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只有居安思危,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才能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粮食安全脆弱性和生态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测度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脆弱性指数,运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协同演进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驱动二者耦合协同的主导因子和交互因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脆弱性水平显著下降,发展状态由粮食安全滞后型转变为生态安全滞后型;二者的耦合协同度逐年上升,由濒临失调等级上升为中级协同等级,空间上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南北齐升”迈进的趋势;地均劳动力数量、地均水资源量、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酸雨率是驱动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脆弱性耦合协同的主导因子,各主导因子经交互后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即两因子共同作用会增强其空间分异的解释力;驱动南、北方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脆弱性耦合协同的主导因子存在异质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粮食-人口”系统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人口分布状况与粮食消费密切相关,对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有助于理解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差异。提出粮食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概念,利用ArcviewGIS计算1995—2006年中国三大地区的粮食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绘制其时空演变轨迹图,分析了两者的空间不平衡性及演变态势。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粮食生产中心,人口重心南移,加大北粮南运的压力。最后,提出解决粮食生产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平衡的若干建议和对策:推广运输补贴促进粮食运输,在生产区进行粮食深加工,健全粮食产销运输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其前提和基础就是实现粮食产需平衡。四川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粮食消费的大省,实现产需平衡,对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产需现状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近年来粮食产量总体保持稳定。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2020年,四川粮食生产大致可分为1978年-1984年的改革突破、1985年-1988年的相持徘徊、1989年-1999年的鼎盛发展、2000年-2006年的徘徊下滑、2007年至今的恢复增长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认为对粮食安全的实质和评价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政策判断和把握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粮食宏观预警监测模型,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行预测,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化解国家粮食安全风险。因此,研究和制定新时期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一、我国粮食安全特征和目标(一)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生产走出长期短缺的阴影,粮食供求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之后,我国发表的第二部粮食问题专项白皮书。白皮书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指标客观评价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出应建立合理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亮等 《统计研究》2014,31(9):58-64
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引起了决策者和学术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但本文利用县级和农户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首先,即使到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不大,对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更小,这背后的机制是主产区农户会通过更多地增加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来替代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其次,劳动力转移对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主要粮食作物和次要粮食作物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总之,农村劳动力迁移尚未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当然,政府应针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实施不同的政策以保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特别是要鼓励主产区的耕地流转以降低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祥禄 《四川省情》2010,(5):38-38,32
粮食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而耕地质量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到2012年四川要完成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要用五年时间新增10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作保障。四川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矛盾突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有效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在四川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