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大于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未来经济发展在注重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必须注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一步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北京市短期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长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因此北京市在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时,必须考虑到能源消费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尽可能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包括利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在政府采购时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更关键也是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能源价格机制改革,通过价格手段促进企业真正具备节能意识,主动节约能源,提高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有很大影响。文章利用1993-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个谱分析模型与交叉谱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节能率与经济增长的周期关系进行了研究。单个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增速、碳排放增速、节能率与GDP增速都具有一个4到5年的短周期,而进一步交叉谱分析的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领先期为3到3.6年;碳排放增速略领先于GDP增速,但并不显著;而节能率的提高明显滞后于GDP增速,滞后期为3.6到4.5年。  相似文献   

4.
在能源消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201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非期望产出的动态ZSG-SBM模型,在能源消耗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调整分配了各省份能源消费量,分析了调整前后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基于2030年中国省级GDP总量、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数据,应用加入了公平指数的ZSG-SBM模型,优化了2030年中国各省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污染物排放配额。研究发现,在能源效率趋向前沿面的情况下,西部地区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9个省份减少了能源消费配额,东部地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增加了配额,调整配额后,全国各省份能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能源消费强度显著下降;而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情景下,东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配额减少,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指标配额增加,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恰恰相反,从而西部地区获得更多能源消费量指标配额,更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指标配额,西部地区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整与ECM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资源产业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利用我国1953~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的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能源消费的增长影响工业经济增长,同时说明工业经济增长有利于能源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6.
 能源定价体制的改革是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又极其紧迫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一改革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和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保障状况。通过建立CGE模型,本文研究了能源价格上涨情景下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波动特征。主要发现如下:能源价格上涨虽然使得除进口外GDP、出口、就业等变量下降,物价水平上涨,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强度并优化产业结构。就影响的大小而言,电力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大,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小。从行业产出的变动来看,能源行业自身受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冲击最大,其次是重工业,而农业、轻工业等所受的负面冲击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未来继续努力推进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是推进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介绍并对比几种指数分解模型优劣的基础上,选择LMDI分解模型对2001~2006年湖南省工业部门能源效率进行分解分析,分解部门结构和部门能源强度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果指数,并通过计算工业各部门能源强度指标分析主要部门节能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各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总量为基础,通过建立模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实证测算了各省份“十二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的节能潜力、节能总量及对全国总节能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传导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面板协整方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省际1996~2011年期间三者之间的的传导效率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及省际之间三者的传导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等18个省市的传导效率较差,海南等12省市的传导效率较好。从短期调节效应来看,大部分省市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节幅度较小,碳排放对能源消费的调节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出发,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效率,而后在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下.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证明了我国工业经济与工业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从而证实了抑制能源消费并不会阻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变化,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情景。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可望接近8%左右,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在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能否发挥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口贸易活动中的能源消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启荣 《统计研究》2011,28(5):41-46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呈现迅速增长态势;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国内节能目标的实现。研究还表明,我国以煤作为生产与发电主要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机动车污染日趋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选取2006-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来研究行驶里程数对环境、交通和能源的影响.结论认为公路交通氮氧化物排放量、汽油消耗量、交通事故数与公路里程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将行驶里程数纳入车险费率改革、开发绿色低碳车险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statistic for testing the null of a linear unit root process against the alternative of a stationary exponential 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 model.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he test is shown to be nonstandard but nuisance parameter-free and hence critical values are obtained by simulations.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atistic has considerable power under various data generating scenarios. Applications to real exchange rates also illustrate the ability of our test to reject null of unit root when some of the alternative tests do not.  相似文献   

16.
In drug development, a common choice for the primary analysis is to assess mean changes vi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ith missing data imputed by carrying the last or baseline observations forward (LOCF, BOCF). These approaches assume that data are missing completely at random (MCAR). Multiple imputation (MI) and likelihood-based repeated measures (MMRM) are less restrictive as they assume data are missing at random (MAR). Nevertheless, LOCF and BOCF remain popular, perhaps because it is thought that the bias in these methods lead to protection against falsely concluding that a dru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trol. We conducted a simulation study that compared the rate of false positive results or regulatory risk error (RRE) from BOCF, LOCF, MI, and MMRM in 32 scenarios that were generated from a 2(5) full factorial arrangement with data missing due to a missing not at random (MNAR) mechanism. Both BOCF and LOCF inflated RRE were compared to MI and MMRM. In 12 of the 32 scenarios, BOCF yielded inflated RRE compared with eight scenarios for LOCF, three scenarios for MI and four scenarios for MMRM. In no situation did BOCF or LOCF provide adequate control of RRE when MI and MMRM did not. Both MI and MMRM are better choices than either BOCF or LOCF for the primary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中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因而,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已高于东南亚国家,因而,可以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何没能及时接收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张同斌  周宗莉 《统计研究》2021,38(11):60-72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了2001—2014年中美双边增加值贸易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单位出口获利能力低于美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使得两国的贸易结构显示出较强的互补性。在对增加值贸易构成分解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分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下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外最终需求、生产网络上游因素分别是推动中国和美国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大的主导因素。此外,产业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扩大主要是由生产网络上游因素驱动的,生产网络外最终需求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与国际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经济体形成多元化匹配,进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Bayesian hypothesis testing for the balanced one-way random effects model. A special choice of the prior formulation for the ratio of variance components is shown to yield an explicit closed-form Bayes factor without integral representation. Furthermore, we study the consistency issue of the resulting Bayes factor under three asymptotic scenarios: either the number of units goes to infinity,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per unit goes to infinity, or both go to infinity. Finally, the behavior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by simul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Min Wang  Xiaoqian Sun 《Statistics》2013,47(5):1104-1115
In practical situations, most experimental designs often yield unbalanced data which have different numbers of observations per unit because of cost constraints, missing data, etc.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Bayesian approach to hypothesis testing or model selection under the one-way unbalanced fixed-effects analysis-of-variance (ANOVA) model. We adopt Zellner's g-prior with the beta-prime distribution for g, which results in an explicit closed-form expression of the Bayes factor without integral representation.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the model selection consistency of the Bayes factor under three different asymptotic scenarios: either the number of units goes to infinity,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per unit goes to infinity, or both go to infinity. The results presented extend some existing ones of the Bayes factor for the balanced ANOVA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