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两个竞争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共同面临成本信息不对称风险时的供应链决策问题.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拥有私人成本信息时,探讨供应链成员的三方博弈机制以及博弈结果对供应链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不谎报行为,无论是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都会通过谎报策略获取更多利润,最终会实现三方都采取谎报行为的Nash均衡,但整个系统效率降低,而且当制造商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供应链成员会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零售商主导型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比较了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与不合作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双方进行合作,才能使得绿色供应链上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进而建议零售商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链上企业知识的流动,使得知识溢出的效应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制造商委托零售商回收旧品并进行产品的新制造和再制造,零售商销售产品.文章采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对制造商占主导的正向供应链和闲环供应链的利润进行了比较,通过引入产品回收利用率参数构建了制造商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决策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订货策略以及渠道选择问题。当制造商生产能力充足时,供应链成员根据最优订货量订货;当制造商生产能力受限时,供应链被分为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模式展开讨论。利用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理论模型结合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表明,制造商生产能力充足时供应链成员获利水平最高;制造商生产能力不足时,零售商应选择非合作模式供应链,制造商应选择合作模式供应链。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下,信息不对称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不同,供应链成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收益判断是否合作.文章针对由单个生产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利用非合作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在渠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并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生产商和零售商期望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成本信息共享是双渠道供应链的均衡选择.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由1个制造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和1个简单的批发价格契约,通过对比该供应链在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条件下不同的利润获得情况后,得出只要销售的商品为正常品,无论该商品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都将会增加供应链系统利润的结论.然后讨论了作为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应具备的条件,通过引入合作博弈条件下讨价还价问题的K-S解作为一个合理分配机制,对双方合作后获得的新增利润进行了分配,分配结果使得双方利润比不合作时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由单一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组建的分销链中,分销商将其与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文章首先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供应链金融下的应收账款融资比传统应收账款融资更具帕累托效率;然后考虑债务人的还款意愿,根据债务人对应收账款的还款比例与质押率关系,建立银行、分销商、零售商三方的期望收益矩阵.给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质押率公式.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供应链结构不同,文章设计了制造商通过高端零售商和低端零售商同时销售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分别讨论了制造商与高端零售商独立决策与共同决策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研究了通道费在合作过程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比较了共同决策与独立决策下制造商与高端零售商利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制造商会主动向高端零售商提供高额通道费以获得与其合作的机会,制造商通过高端零售商展示产品并不是为了从高端零售商获取利润,而是通过与其合作进行产品宣传和价格引导,从而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再制造有利于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其重要性已引起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分制造商和零售商Nash均衡博弈、制造商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Stackelberg博弈三种情况,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向归纳法,考察具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直接回收渠道和间接回收渠道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回收和利润等问题,并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赊销不仅是零售商的一种融资方式,更是供应商激励零售商的一种手段,在供应链中广泛存在。文章构建了一个由单个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以供应商为核心企业,考虑依赖于零售商销售能力的随机市场需求,运用博弈的思想,研究了供应链中的赊销契约;给出了供应商最大化自身利润的赊销比例和批发量,并对比了批发价格契约和赊销契约。结果表明,供应商在一定的批发价格条件下可以用赊销契约来代替批发契约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将企业间知识共享这一因素引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博弈过程,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研究三级供应链中零售商分别与分销商、制造商进行知识共享时知识共享量与企业信用风险水平和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上的知识共享有助于降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间信用风险传染强度随着知识共享量的增加而增大;企业进行知识共享比不进行知识共享时受到其它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两个供应链系统的零售商之间进行Bertrand竞争的动态演化过程:其中每个供应链系统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并且每个零售商在不同的市场中可以采取两个纯竞争策略:利润最大化策略或收入最大化策略.假设零售商在互相独立的市场上销售产品,并且供应链之间的产品是同质的.研究发现存在两个演化稳定策略(ESS):(1,0),(0,1),即一个供应链的零售商全部采取利润最大化行为,而另一个供应链的零售商全部采取收入最大化行为.同时发现系统的演化方向依赖于双方的需求函数以及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并且还受到各自初始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娟 《统计与决策》2013,(15):46-49
文章以一个由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零售商组成的跨国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在汇率和需求风险聚集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建立了非合作和合作的两个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相应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并分担构建成本。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Stackelberg博弈,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给出制造商制定的最优分担比例以及零售商制定的最优零售价格。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费用越大,制造商的单位制造成本越小,零售商的市场潜在需求量越小,零售商的分担比例越大;零售商的分担比例越大,其零售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由m个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商、1个制造商(核心企业)、n个零售商所构成的三级网状供应链,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了最大化利润模型。在参数简化条件下,探讨和分析了各企业在互不合作及完全合作两种情形下的利润所得及分配情况。通过比较认为企业不合作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生产的不稳定及总体利润的下降。对于完全合作下的企业联盟,分别采用nash协商模型进行利润分配及固定支付模式进行资金激励。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供应链系统整体优化的思想,建立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协调和利润分配模型。并对生产商和零售商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将退货策略应用其中,给出不同情况下供应链各个成员的利润、零售商的订购量和生产商的批发价等指标的变化。文章最后通过一个数值实例证明供应链成员协调合作时的期望利润比没有协调时显著增加了;再通过合理分配供应链的新增利润,每一方的利益都能得到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双卖主寡头垄断市场中,在供应链采用延期支付契约的前提下,文章研究了生产商按照经济生产批量(EPQ)模式进行生产时,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最优补货策略和最优销售策略的制定问题。分别从生产商和零售商两个视角建立了利润模型,通过运用无限次重复博弈理论,阐述了最优补货策略和最优销售策略的制定方法,得出了零售商是否会偏离触发策略的基本条件。最后,结合具体的算例,对两零售商所组成的系统是否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行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随机模糊环境对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利用集随机模糊模拟、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为一体的混合智能算法对构建了分散决策结构下的供应链模型和集中决策结构下的供应链模型,并列举模拟实例增强模型的适用性,从而为有效提高供应链中处于不同层级地位的生产商和零售商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9.
知识联盟是企业为了应付竞争压力而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知识联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联盟内不同企业的知识共享.知识联盟企业在知识共享方面具有博弈的性质,文章通过设定一些假设条件,建立了在完全信息务件下知识联盟企业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了带有生产容量限制和供应容量限制的供应链网络,通过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均衡模型,进而将其转化为一个超级网络模型,证明该模型满足交通网络的Wardrop均衡,并可等价为一个数学规划问题,容量约束对应的Lagrange乘子,可解释为生产商和零售商承担的单位产品的附加成本。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