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诉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完成十五大确定的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鉴于中国的国情,我们的选择是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小城镇,使乡镇企业、资金、劳动力尽可能向小城镇集中,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城  刘金石 《四川统计》2013,(12):15-15,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支持,也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促进农民市民化。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四川现代农业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开始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农村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应重点关注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1.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问题。基于江泽民同志在江浙沪农村考察时提出“沿海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省委九届十四中全会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这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实现新发展的主线和总纲。当前关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一套全省统一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在现行农村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吕琳 《四川省情》2006,(5):16-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是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农村,脱离农业形成了惯性巨大的趋势。农村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出路在农业的现代化。农民不富,谈不上整体的富裕;没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体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各项问题上,如果不能着力抓住人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罗蓉  唐代盛 《四川省情》2007,(5):45-45,44
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农村,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不仅包括城市化和新型工业现代化,更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即生产的社会化、农业的工业化、农村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归根到底是城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收入是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反映.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及其增减变化,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更受农村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研究农村居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理,定量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21年我国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整体呈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该空间集聚态势随时间推移在不断演变,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显胜 《青海统计》2002,(9):20-21,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安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950万元,增加值达52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35元。但因全县78%的乡村位于浅脑山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治区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县域gdp增速连续八年保持20%以上.随着内蒙古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正不断提高,给内蒙古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内蒙古农村金融如何能够有效调节资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对于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从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五个维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来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且对五个维度的促进作用有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最为强劲,对文化现代化、生活富裕化、治理有效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对生态优良化的影响程度最弱。(3)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10%以下,有的国家不到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较高,但并未像现在发展中国家那样存在大规模的富…  相似文献   

14.
程巧花  杜东旭 《山西统计》2003,(7):44-44,4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长治市13个县市区中有12个县市区以农业为主,318万人口有214万在农村,因此,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长治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长治市的农业发展无疑同全国各地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受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负面影响,又要面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严峻现实,同时还要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和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全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郭艳丽 《青海统计》2006,(11):18-21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此次农业普查涉及我省402个乡(镇),4174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17.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心转向农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本文选取黑龙江省为实证样本,以1980—2011年度黑龙江省数据为依据,对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GDP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建设是县(市)一级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课题。云和是浙江省原8个贫困县之一,虽在1996年脱贫,但要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改革开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 20年来,云和县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为迈向农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1.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尽管农村经济规模并非是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指标,但它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云和县农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全县农业、非农行业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贵德县农村牧区大批劳动力相继转向非农产业,使得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全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对农村劳动力的规模、流向、结构、分布等全面普查情况看,贵德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外出劳动力总体呈现合理有序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龙头企业、中介联动和股份合作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都各有其优势和劣势,美国和德国农村合作经济体系完善,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国际经验,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包括:一方面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