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调查员引起的误差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计量误差.文章分析了调查员误差的产生机理并据此建立了计量模型;然后结合运用整群抽样原理.提出了一种容易操作的测定调查员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非抽样误差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笔者将围绕抽样框误差、无回答和计量误差的成因及改进展开探讨。   一、抽样框误差:   所谓的抽样框误差指目标总体和抽样总体不一致时产生的误差。   抽样框误差有五个来源,一是不能覆盖目标总体单位。二是抽样样本包含了非目标总体单位,包含非目标总体单位主要是由于目标总体的变化产生的误差。三是复合联接。复合联接的意思就是一个目标总体单位联接着一个以上的抽样单位。比如,有的家庭拥有两个住所、两个地址,那么他们被选中的概率就是一般家…  相似文献   

3.
由被调查者引起的误差是计量误差中主要的一种误差,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被调查者误差,及时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被调查者误差降为最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逻辑性评价方法、从异常值角度评估、从误差角度评估、Bayes决策法以及SARIMA等。文章认为,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统计数据失真,不完整,时效性差,适用性不强,非同一性,统计手段和方法落后以及逻辑分析不合理等。其误差分布的来源在于系统性误差,这些误差存在于调查的设计、实施、计量和整合等阶段。  相似文献   

5.
抽样调查事实上始终受着系统性误差的影响,系统性误差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在抽样调查的实践中亦难以避免,它具有难以预测和非随机性等特点,主要包括设计误差、估计量偏差、调查误差、编辑误差。下面分别分析: 一、估计量偏差 严格地讲,这部分系统性偏差,是出于对同一目标量可选择不同的估计量而造成的。偏差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三种情况: 1、使用了具有有偏性质的估计量而导致偏差出现,其特点是可以计量。实质是对某一目标量使用不同的估计量致使有偏。其研究理论已较成熟。例如,使用非常多的比率估计量和回归估计量,就…  相似文献   

6.
姜培耕 《浙江统计》2000,(11):18-20
统计工作的首要目的是力求统计数据真实,能准确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大都围绕这一目的展开。而统计工作为了获取准确的统计资料,无论何时何地又总要在排除统计误差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因此,研究并防范统计误差,对于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是颇具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意义的课题。一、统计误差的涵义“误差”原本是数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中的术语,意指测定的数值或近似值与真值之间的差。这种性质的误差通常不可避免,但却具有可控和可测的特点,如机械零件加工误差、计量误差和近似值误差等。统计…  相似文献   

7.
上证综合指数与单日成交量的计量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理论对上证综合指数与单日成交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误差纠正模型。得出结论:上证指数与单日成交量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或均衡的正的相关关系,也存在着短期可调整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人口统计学家通常用人口普查误差来评估人口普查质量。然而,确切的人口普查误差是无法计算的,能够计算的仅仅是它的估计量。甚至,在有些时候所估计的,其实并不是人口普查误差,而仅仅是人口普查的平均差。详细解析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分析人们在应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统计量时的常见误区,指出这种错误所引发的连带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通常的线性回归诊断中,大多采用了方差齐性这一基本假定。但是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误差项可能存在自相关性。文章研究了具有AR(1)误差的均值漂移模型和数据删除模型,得到了相应的诊断统计量,并证明了在AR(1)误差存在的情况下二者不是等价的。最后,通过一组实际数据来说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的误差效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统计数据生产者角度开发有效而可靠的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参照社会调查领域的计量误差效应评估技术,结合中国政府统计调查数据的结构特征,可以构造针对宏观统计数据的误差效应模型,从个体数据与总量数据两个层次、针对系统偏差与方差两类误差效应来定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该模型中若干重要参数的识别估计,既能实现传统的统计偏差评估,又可揭示因操作因素、制度因素、基层单元属性特征等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所造成的影响,从中发现重要的统计误差来源,从而推动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搞准统计数据是我们统计人员的神圣职责,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评价统计数据质量却是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秘而不宣或者忌讳的问题,甚至在《统计学原理》中都很少讨论,人们对此颇有微词,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探讨,并澄清一些事实。一、对统计误差的几点认识1.宏观统计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统计部门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缩小统计误差。如计量误差,比方人的高度都有早晚不一致的现象存在,不同调查单位因量器质量不同、标准不同也必定产生误…  相似文献   

12.
要对统计误差进行有效控制,必须看清统计误差的成因。目前,一般教科书在介绍统计误差时,往往将其局限在统计调查误差上,缺乏对统计误差成因的系统论述。同时,虽有关于统计误差控制的文章见诸报端,但多囿于统计调查误差的控制问题,较少涉及统计误差的系统控制。本文试图对统计误差的成因作一系统论述,并提出统计误差系统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赵绍忠 《统计研究》2004,21(12):40-3
一、抽样框误差及其分类 抽样调查的误差包括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类.对于非抽样误差,可以分为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三类.抽样框误差是由不完善的抽样框引起的误差;无回答误差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对被抽出的样本单元进行计量,没有获得有关这些单元的数据而引起的误差;计量误差是由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与调查项目的真值不一致而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陈云  杨晓雪 《统计与决策》2017,(10):159-161
文章选取2004年3月至2015年5月的月度数据,分析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对股票指数与相应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选择上证指数、宏观景气指数和CPI指标,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CPI对上证指数影响较大,且不断增加,宏观景气指数对上证指数产生正的冲击,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会发生覆盖误差与内容误差。这两类误差都要纳入评估范围。发达国家迄今尚未评估内容误差。发展中国家虽然评估内容误差,但所采用的“未加权内容误差比率估计量”未覆盖各种来源引起的内容误差。针对这一缺陷,本文研究目标是,用提出的“加权内容误差完整估计量”替代“未加权内容误差比率估计量”。为实现目标,采用文献解读法、现场调查法和数理模型法研究“加权内容误差完整估计量”及其抽样方差估计量的建立。研究意义在于,建立以“加权内容误差完整估计量”为核心的人口普查内容误差评估理论体系,为政府统计部门制定人口普查内容误差评估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整个市场调查过程可以分为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三个阶段。笔者按非抽样误差产生阶段的不同,将其分为设计误差、调查实施误差、统计分析误差三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80-2004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出口额的统计数据,利用多重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度量,从而揭示了外商直接投资及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抽样调查的优势及取代逐级上报统计方法的必然性已经成为共识 ,人们将解决统计数据失真的全部希望寄托于抽样调查 ,甚至出现“一抽就准”的幻想。因此我们必须对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打破“一抽就准”的幻想。抽样调查误差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单纯由于不同的随机样本得出不同的估计量而产生的抽样误差 ,它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 ,可控制的误差 ;另一个是执行随机原则或调查方案发生偏差而形成的调查误差 ,这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模糊的、无法计算和修正的误差。现实中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可以说主要取决于调查误差。而我…  相似文献   

19.
张改菊 《山西统计》2002,(5):21-21,29
统计调查中抽样调查的误差主要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由于抽样调查单位的随机性而带来的样本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之间的绝对离差 ,我们称为随机抽样误差。另一个是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其它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样本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之间的绝对离差 ,我们称为非随机抽样误差。由于随机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固有的 ,不可避免的 ,但是可以计算和控制 ,故人们把它放在抽样调查理论的核心地位 ,对它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和成熟。但对非随机抽样误差重视不够 ,忽略了它的影响 ,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本文就非随机抽样误差的产生、影响及预防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然后根据新货币数量学说建立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计量经济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收入和价格的波动对货币需求量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货币供给。而从长期观点来看,货币的供应量对就业和实际收入的影响应该是微弱的。从模型的结果可知我国长期以来的货币供应政策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