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蒋玲 《统计教育》2008,(2):44-46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但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仍然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在弥补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非瓦尔拉斯均衡经典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正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体系一员被纳入金融市场主体序列中,政府需对该类组织加以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疆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四元Probit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GHK模拟估计法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识别,估计出影响因素对两类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效应,发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估计结果稳健。研究发现:(1)对农村正规金融需求而言,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等的影响为负,户主是否汉族、是否拥有技能等的影响为正;(2)对农村正规金融供给而言,居住地距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距离的影响为负,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纯收入等的影响为正;(3)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需求而言,家中劳动力人数和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为负,户主是否汉族、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等的影响为正;(4)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而言,是否处于南疆的影响为负,家庭纯收入、家庭获取礼金和获赠所得总额等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村金融调研数据的描述统计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多为零星、小额信贷;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金融环境对正规金融的选择影响为正,对非正规金融的选择影响为负,资产价值高的农户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较小;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年龄对借贷需求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人数则是负向影响,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对非正规金融需求较多,以生活为目的的借款对正规金融的借贷需求较少。  相似文献   

4.
一、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机制、效果1.中国农户的关系圈禀赋关系圈内非正规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中国农村则是最为普遍和有效,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机制需要关系圈内农户的信息对称才能形成。中国的小农户在面临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在作出最优金融决策时的具有特殊的初始禀赋条  相似文献   

5.
1.利率管制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政府选择金融抑制的结果,源于利率管制下的定向信贷配给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和制度歧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很难依靠有组织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使其对体制外资本市场有强烈的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就是资金缺乏,农户和私营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获得足够资金支持,而农村民间金融是其有效的补充,但如果不能有效监管引导将导致较大风险.文章运用金融相关方法,借鉴李建军的测算方法,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测算1990~2010年期间广东省农村民间金融规模,揭示广东农村民间融资主体主要是私营经济和工商个体户,广东农村民间金融具有相当规模,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完善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等,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4-2010年面板数据,分别建立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截面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研究分析2004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以来,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均能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存在区域差异,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促进程度不同,表现为东部地区作用最明显,而中部、西部地区促进作用略低.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的发展 现状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银行业等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非正规金融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存在,正规金融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的讨论也仅限于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9.
梁斌  廉亦玮 《统计与决策》2016,(24):103-107
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了我国农户小组联保模式,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已不再是合格的抵押品.当下,我国农户是否参加小组联保模式主要受可获得性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无关;对社会个体的贷款发放,非正规金融组织已不再看重贷款对象的社会资本,它们更多将农户的房屋等有形财富或收入作为其贷款发放的评价标准.文章证明了社会资本在农村金融中的无效性,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小组联保模式的社会惩罚机制不再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研究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当期减贫效应,但持续减贫效应不显著。具体表现为仅在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发挥了积极效应,而对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缓解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短缺程度上没有发挥积极效应。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当期减贫效应,而且具有长期持续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程度的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CFPS2016的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发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显著促进家庭创业决策,且二者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采用PSM模型进一步分析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家庭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正规金融虽然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家庭创业绩效,但对农村、中西部地区以及从事农业生产和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创业绩效的作用仍十分有限;非正规金融对家庭创业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共生概念作为研究农户集合融资机制的分析工具,按照演化经济学的观点,运用金融契约关系模型,从收益总量角度对比分析了集合外农户与集合内农户进行外源融资时的系统总收益状况,得出集合内农户的系统总收益高于集合外农户融资总收益的结论,并运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与集群外农户相比,共生机制赋予集合内农户更高的融资可得性和效率性,但也存在一定的边界约束,运用生物熵理论分析,发现农户集合融资存在最优边界,只有在最优边界点上,农户集合融资达到最优融资效率和系统效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融资现状分析(一)民间融资的现状分析1.民间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投资量巨大。民间融资本身就具有借贷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在内蒙古农村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民间资本的聚集和强烈的投资意识进一步造就了民间融资的繁荣。2.民间融资借贷种类和用途呈多样性,参与主体多元化。过去民间融资用途以消费型、生产型为主,农村中农户之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宁夏的农户数据,从农户收入异质性视角分析了农户融资渠道选择及产权抵押融资现状,并甄别了农户贷款可行性及产权抵押融资约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测度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不同收入农户的融资约束程度及差异。结果显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不同收入农户的融资约束程度不同,随着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其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呈递减趋势,中低收入农户是融资约束的主要人群;总的来说,农户受到的风险约束、交易成本约束较大。基于结论,提出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缩小农户融资缺口和进一步推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小舟 《统计与决策》2006,(20):102-103
保护和激励农户的投资积极性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农产投资与金融信贷进行实证研究,然后从合作金融、民间金融、政策性金融三个角度研究了农产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说明如何从金融上支持农产投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贵 《统计与决策》2007,(21):144-145
金融市场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实质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实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结构以内源融资和非正规金融为主,金融市场效率低下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为突破口,给民间金融以必要的发展空间是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传统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然而由于政府财政投资的不足和金融支持的低效性,致使现有的各种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要,如何化解此融资困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创新性金融支持模式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针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把微观层面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融资渠道的特征与宏观层面企业所在产业或行业的特征相结合,试图考察产业异质性对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和融资渠道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服务业,制造业更依赖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中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的协调配合有一定的启示,有利于促进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农村民间金融的内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慧霞 《统计研究》2006,23(8):33-36
研究民间金融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研究民间金融对现代农村经济变化的适应力,以及它们不断发动自身改革的能力。本文的分析对象是长期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农村民间金融。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金融组织创造增长机会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农户、乡镇中小企业和经济要素在一定空间内形成集聚成块的发展格局,农村参与社会分工的渗透力和竞争力增强。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运作机制、结构特征、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内生性机制及其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一)内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沈红丽 《统计与决策》2016,(14):138-141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