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生产活动是任何社会生存的基础,对经济发展起决定的作用;而商业、服务业则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它同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越高,在劳动结构中商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的比重也较大.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ARIMA预测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华初  林洪 《统计研究》2006,23(7):58-60
200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列各项任务之首。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2%: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8%(详见参考文献1),我们必须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消费需求的热烈讨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频繁出现在各种文献之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  相似文献   

3.
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并且影响着居民家庭服务业乃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天津市居民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增长,反之,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不断增长不但促进了居民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5年绍兴柯桥区力推"服务业兴区"战略,服务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翼齐飞。然而,全区服务业仍存在传统消费热点不多;对外贸易下滑等瓶颈,特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各项服务支持;找准重点突破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升级,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八十年代末期,我市的社区服务业从街道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开始起步,逐渐发展起来,并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服务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服务业经济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服务业由重创下降逐渐恢复复苏,以非凡的韧性打赢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双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基于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考虑服务业内部的行业差异就将服务业定义为环境友好产业的观点是武断的,并且服务业的发展也并不必然会导致节能减排的后果,主要结论如下:(1)在2010年中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当中,用于满足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总量为64698.2万吨标准煤,比重高达25.91%,远高于普通方法计算的服务生产中直接能源消费量;(2)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公共服务部门和传统服务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都比较大,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比较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杭州临安市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就业功能增强和社会贡献日益显著等特点。通过对其服务业发展新合力以及区域位置、投资结构、城市化水平、消费方式等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浙江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服务业缓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全省处于建立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初期,在保持农业稳定的同时,集中力量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对服务业的人、财、物投入相对较少。重工轻商、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压抑了社会对服务业的正常需求,服务业增长慢、总量小。1952年至1978年,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只有5.6%,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5.7%的增速,更远远低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1%的速度。到1979年,全省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效果放缓,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而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服务和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消费需求、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服务化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近几年,威海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发展和繁荣服务业创造了现实基础和条件,也为发展服务业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2.
魏作磊  胡霞 《统计研究》2005,22(5):32-5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服务业异军突起 ,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 ,无论从就业比重还是产值比重来看 ,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总体上都已超过工农业之和。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 ,经济学对服务业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其中对影响服务业迅速崛起原因的探讨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从需求角度解释服务业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最终消费需求增长是服务业崛起的主要因素 ,这一观点源自克拉克。克拉克认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引起的 ,因为相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酒店、零售、餐饮、景区等服务业冲击较为明显。旅游业是典型的环境敏感性产业,面对疫情,应利用好旅游业恢复力快和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优势,为稳定国民经济作出贡献。心中有数:客观理性看待疫情对旅游业影响旅游依赖型地区遇到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消费动机很复杂。往笼统了说,消费等于收入减去储蓄,提高收入、降低储蓄,就一定能促进消费;往细了说,消费事关每个人的生活主张,影响人们消费的理由不可穷尽。一季度消费缩水,需关注反弹缺口2020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形势明显好转,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仍下降21.9%(扣除价格因素),是什么在阻碍大众消费?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指标的选取从各地区服务业的生产,就业,增长,需求,投资等方面选取7个指标:服务业产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各地区对服务业的投资比例,各地区城镇居民对服务产品的消费比例,服务业本年的产值增长率,服务业对本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服务业产值比重X1=服务业总值/经济总产值*100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化消费是人类生活消费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等非物质方面的消费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人民生活消费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十二五时期,精神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探讨这一时期湖南精神文化消费趋势,将对繁荣全省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具  相似文献   

17.
程大中 《统计研究》2008,25(9):36-43
就中国总体及多数省区市而言,经济服务化趋势以名义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衡量显著提高,以实际增加值衡量并未明显变化,以服务进出口比重衡量则显示出“逆服务化”倾向。服务相对价格指数上升既可解释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上升乏力,同时也是导致居民服务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是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较快的主因;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已显露出“成本病”迹象。各省区市服务业实际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比重等经济服务化数据均支持绝对收敛假说,但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的收敛速度大于其就业,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的收敛速度大于农村地区,各地工业化收敛速度大于其服务化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以来,疫情对四川服务业冲击较大,但四川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冲击,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运行趋于稳定,主要指标降幅明显收窄,部分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文章对部门的关联效应测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构建了部门对消费和就业带动效应的测算模型,从经济内循环发展视角测算了科技服务业的经济带动效应。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向上对其他部门的带动效应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前向带动效应增长速度较快;科技服务业对居民消费的带动效应较大,但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较小,近年来的带动效应趋势显示,科技服务业单位投资对居民消费增加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增加科技服务业的投资和提升科技服务业产品的行业认同度,将有助于激发各部门增长的新动能、加速经济的内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阮敬 《中国统计》2020,(4):11-1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并积极开展有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降低了疾病传染率和病死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由于新冠病毒传播性强、传播路径较广,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难免会受到疫情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演变为心理冲击,进一步影响到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