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杰 《统计与决策》2007,(20):74-76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于评价"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文章首先给出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中部地区"国家粮仓"功能持续提高,领先优势明显;"农业发展基础能力"、"农业产出能力"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投入能力"、"农业现代化能力"相对滞后;河南是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全县的300户农户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一、农户粮食现状1、农户粮食收支的情况。该县自1996年秋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已基本形成了新的粮食生产经营格局。去年虽然连续遭受“7·9”洪灾和11号台风等特大自然灾害,但全县的粮食生产仍取得较好的收成。从调查情况看,1997年30O户农户共生产粮食509523公斤,户均16984公斤;若加上其它粮食作物和上年未结转余粮,全年共拥有粮食产、量688412公斤,户均为2294.7公斤。而全年粮食总支出为46…  相似文献   

4.
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 粮食主产区肩负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任务.因此粮食主产区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受我国现行土地均分制度的影响,粮食主产区目前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太小,达不到规模效益.因此,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根据现行政策,经营规模越大补贴越多,也给农户带来了补贴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粮食生产函数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内蒙古1988~2006年问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通过逐步回归、自回归与异方差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内蒙粮食生产函数.分析发现:土地利化肥施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利化肥施用达到极限时,技术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组织特征、战略目标、战略需求差异,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动态考察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选择意愿不一致,衰退期企业意愿最强烈,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不明显.第二,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服务化“绩效效应”程度也有差异,成熟期企业最明显,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成长期企业次之,与企业绩效呈“反L型”关系;衰退期企业最小,与企业绩效关系不明显.该研究结果为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把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纳入到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体系中,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效率评估,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生产要素调整之前出现明显下降,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调整之后粮食生产效率损失主要源自于规模非有效,并且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递增趋势,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效应.实证还发现,农户粮食种植经验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说明粮食生产仍然属于“经验农业”.  相似文献   

8.
如果用粮食总产量作为衡量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指标,那么,河南省自解放以来,粮食生产增长经历了11次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土地改革至合作化时期.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长期为封建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粮食总产达1264.5万吨,比1949年增加551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6.6%。  相似文献   

9.
肖海峰 《统计研究》1997,14(5):59-62
 由于德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农场大多数都是中小型农场,因而德国的粮食产量也是通过对播种面积和单产两大因素的调查而确定的。粮食播种面积是在每年一次的“土地使用主调查”中确定的,而每一种粮食作物的单产则是通过“农作物生长情况及产量报告制度”和“特别产量调查”两种方法综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0引言伴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变动的研究主要以定性说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或从全国农业生产面积总量变动加以考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当于粮食流通的制度变迁,包括对生产、流通领域管理制度的变迁,粮食流通体制作为政策、制度变量与农产品市场一起成为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土地政策评价模型的政策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  陈银蓉 《统计与决策》2007,(19):102-104
土地利用政策评价是土地政策废、改、立的主要依据,对配置政策体系、提高政策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利用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出发,运用生产函数,将土地制度和土地调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量化;提出土地制度建设的推进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但土地调控的反复性和短期性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州根据不同阶段农牧区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牧区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牧区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牧区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全州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回顾海南州农牧区60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农牧区发展改革历程海南州作为青海省农牧业大州,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农牧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和经济制度变革,农牧区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拟从国家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演变和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农牧区发展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农牧区改革的探索阶段。广大人民在封建主义压迫中重新得到解放,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使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后者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自粮食生产功能区块建设以来,淳安县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生产的软硬件环境得到较大的改观,但在功能区块建设及推进方面存在土地流转难、技术型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建议着力抓好目标落实、加强基础设施管护、着力破解土地流转难题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并购理论的逐步发展,对于企业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文章构建了财务收益绩效、资本运营绩效、偿债能力绩效及可持续发展四大类的13个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2014年150个上市公司的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是短期内绩效有微弱提升但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磨合,企业的收益绩效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上市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代表性粮食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与中国23个稻谷主产省份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判断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增长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生产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观察期内劳动力、农业机械与化肥产出弹性均值分别为0.066、0.050和0.005,其他要素整体趋势波动较大,均值为-0.459。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机械、劳动力投入和其他要素间替代关系显著较强,化肥与劳动力之间替代关系较弱。不同功能区稻谷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土地生产率,数值差异明显。因此,中国稻谷生产已从土地生产率导向路径转向劳动生产率导向路径,应根据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选择适合的粮食生产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6.
粮食总产量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统计指标,其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粮食总产量的调查精度不高、数据不准,与实际差距很大。据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推算,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实际比统计要多约1200亿公斤。这种局面不利于科学指导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需平衡。2003年的粮食价格风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产量调查的方法必须改进。我们认为运用土地调查成果是提高粮食产量调查精度的惟一手段。我国粮食总产量的调查精度不高1.我国粮食产量调查方法介绍。我国粮食产量调查执行双轨制。据湖南省农调队的同志介绍:粮食总产量,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BM方向距离函数、非径向DEA模型以及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的特点,发展了一种非径向BML-DEA模型测度环境绩效,并对中国30个省市1997—2011年地区工业环境绩效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地区工业环境绩效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中国最发达的4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工业环境绩效的年均增长幅度最大;3种污染物处理对工业环境绩效增长的贡献较为均衡;不同地区的工业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绩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但效率增长速度略低于中部地区。因此,各地区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曾志勇  刘颖 《统计与决策》2016,(12):102-105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对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资源数量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整理1978-2012年间湖北省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数据,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湖北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978-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直线递减趋势,其中耕地资源总面积年均减少0.35%,人均耕地资源面积年均减少0.71%;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总体上都呈递增趋势,但是波动幅度较大,粮食供给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与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相关,从长远来看,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具有相关性且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医院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医院绩效考核是为了实现医院的目标,是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过程.医疗机构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问题是现阶段非常敏感的问题,新医改方案曾明确提出:"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统计与决策》2016,(14):118-121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