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股改前后上海股市收益率序列的动态特征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上海股市动态特征的影响。文章首先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简单介绍,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以及对股市的影响。为了能够对股改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选择了股改前后两个时间段的上海股市收益率序列,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海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特征确实发生了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文章以截至2005年底沪市和深市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6批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和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股票流动性溢价现象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股权分置改革前还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流动性溢价都存在,也就是具有稳定性,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预期收益与换手率的负效应减弱,说明流动性的强弱与流动性溢价有密切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制度性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为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股市非市场化特点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等问题,在股票市场价格严重失真情况下,运用非参数核估计方法,拟合了股市的理论收益率指标,通过对比股市实际收益率指标显著性偏离关系,提出了中国股市风险理论的独特含义与计量方法。实证显示:非参数核估计能够很好估计股市理论收益率指标,准确地计量中国股市风险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从而使其公司资本结构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这两类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提出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我国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持续下挫,导致股市受挫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长期分置状态,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2005年4月29日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堪称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改革,改革牵涉面之广、难度之大、非议之多、交易费用之巨均是史无前例的。那么这场旨在解决股市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的改革对于中国股市的股价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拟对我国两大股市已经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个股在改革进程的股价反应问题进行研究,考察股价对改革的反应,以期较为…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中股市的波动性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文章运用ARCH类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时段拟合分析,发现改革前的市场有更大的波动性并存在反向杠杆效应,且不及股改后的市场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却显示,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受到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当股权比较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或者控股股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时,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较弱,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改善的程度较低.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结果方程模型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行为决策的变化,研完发现对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非国有控股类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程度下降更大;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即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增强,而且非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高于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1.
在经过前后两批共45家上市公司的试点以后,我 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现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随着股权 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市场各方普遍形成一种共 识:对价问题已经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人 们关注一家公司的股改,往往首先关心公司所推出的 对价方案。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阶段G股板块的市 场走势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从 而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日渐深入,我国证券市场试行做空机制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而"做空机制"的推出,必将降低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强化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并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鉴于此,本文拟就做空机制的引入将对收益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理论和计算方法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顺利接近尾声,股改对股市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50家股改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条件异方差模型和Comlsh-Fisher方法计算出每只股票股改前后的市场风险价值(VaR),然后用曼-惠特尼(Mann-Whitney)检验和平方秩检验两种非参数方法对股改前后的VaR值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发现,股改后的VaR值不但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其波动性也变大了.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和试点上市公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并以2005年我国A股市场第一、二批股权分置改革的46家上市公司作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这些公司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治理结构完善,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强,公司营运效率高,现金流量比率高,主营业务突出,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公司涉及较多的行业,含盖了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选择2007~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揭示股权激励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的实施缓解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业绩,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公司业绩要好于实施前;第二,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股权激励强度之外,还包括企业性质和资本结构;第三,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要好于非国有企业;第四,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周梅  樊毅斌 《统计与决策》2017,(12):168-170
文章从微观角度出发,利用Copula-GARCH模型解释公司债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时变和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公司债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序列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说明存在“安全资产转移”现象.通过观察相关参数p进一步研究股债收益率之间的时变关系,发现以往的股票收益率变化对股债相关关系影响较大,ρ会随着收益率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大,股债投资组合市场风险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资本结构实证分析中指标选取、样本期间的不同造成不同结论的弊端,文章利用1994~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结构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一方面考察了上市公司上市以来长期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另一方面从协整的角度证实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存在。最后我们发现在扩展的协整方程中股权分置改革制度虚拟变量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显现出初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小波多分辨率方法,通过对两个时期日对数收益率数据的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联动效应明显增强,两者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长期趋势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加强,说明中国内地股市的有效性有所改善;短期波动能量有所下降,但不明显,表明市场运行格局在短期内还未有较大改变,需继续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强化培育理性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与完善市场投资理念,推动市场向更成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首先,界定了研究的变量.以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其次,以每年年底董监事持股率加上经理人持股率,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对总资产收益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通过三个模型的分析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可转债在不同情况下的转股价格调整行为对可转债价格及其收益率的影响.通过对事件窗口内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回归分析发现,利用可转债自身的状态因素不能很好的解释其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由转股价格调整而产生的可转债价值变化并不是引发可转债收益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转股价格调整行为在真实市场上更多的是被当作一个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信号,而市场的非完全有效性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才是影响可转债收益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