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选取截止至2008年12 月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80家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对照组,运用盈余分布法分别计算出各组进行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实证发现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未实施的公司存在更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即实施股权激励计别所提升的公司绩效中有部分是通过扩大管理盈余而实现的虚假业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宪 《统计与决策》2016,(21):166-168
文章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为指导,以2013年中小企业板中采用股权激励计划的5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事件研究法探讨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内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无明显影响;但长期内对公司绩效有激励作用,而且股权激励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选择2007~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揭示股权激励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的实施缓解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业绩,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公司业绩要好于实施前;第二,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股权激励强度之外,还包括企业性质和资本结构;第三,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要好于非国有企业;第四,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权激励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只有短短十几年.对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效果还很难得到明显体现和普遍承认.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特别是由于近年来一系列公司丑闻被认为与公司所实施的股权激励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股权激励制度招致了严重的指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去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股权激励再次成为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研发支出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股权激励、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管理层股权激励会强化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股东和管理层目标趋向一致,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促使管理层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激励的影响,认为股权激励只有真正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减少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反之,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后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2005—2008年713家上市公司连续4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二值响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推行经理层股权激励安排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越高的企业,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国有企业比之民营企业更有可能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成长性越高的企业,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启动股权激励已有5年,为了客观评价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文章运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合理筛选样本公司,构建以2006中期至2010年中期为时间跨度的面板数据,最后借助基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以来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长期产出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将对正确认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及完善其机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5~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数据,使用Logistic离散因变量模型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激励行为和激励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行为与激励水平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分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2)股权激励行为与高管年度薪酬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经营风险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不相关;(3)股权激励水平与经营风险和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两种管理层激励方式,而能否为股东创创造价值则是判断管理层激励是否有效的一般标准.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着重考察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结果发现:前者对提升企业价值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者则无益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激励主要依靠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得以实现,而管理层持股需要继续得到监管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但是关于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探求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倾向的原因,文章利用2006--201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福利化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有序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掏空水平与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制度时的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掏空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偏福利型的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机制和渠道,发现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一方面不利于股东利益的制衡和监督,直接损害了公司的财务绩效;但是另一方面却可以通过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间接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这两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最终使得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变动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由于自身特殊的经济属性,农业上市公司并不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资产规模对于财务绩效的影响有限,而企业的成长性则对财务绩效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春琦 《统计研究》2005,52(11):55-4
一、国内外对公司绩效的经验研究对公司绩效的经验研究,学术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文献,尤其是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早在1932年,Berle和Means就提出股权分散程度与公司绩效成反向相关关系。但Demesetz(1983)认为股权结构是股东们寻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内生约束,因此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且Demesetz和Lehn(1985)用1980年美国511家公司的会计利润率对各种股权集中度指标进行回归,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Holderness和Sheehan(1988)通过对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与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最大股…  相似文献   

14.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2003~2008年期间的106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以解释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并采取面板数据模型,对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先前提出的3个假设,得到如下结论:公司绩效与所有者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比值呈负相关;大的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规模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提高绩效;高管薪酬激励度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股权激励度则能提高绩效。  相似文献   

16.
胡玲  张志宏 《统计与决策》2016,(19):162-165
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与股权资本成本的描述,分析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变化趋势,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股权资本成本存在影响.从我国的融资实践来看,参考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不断变化的中国资本市场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演变,股权正在逐渐从集聚变为分散,第一大股东已逐渐不能对公司实施绝对控股,甚至是相对控股.文章研究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逐渐尝试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然而该制度在实施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文中涉及到的股权激励基本概念做了界定,并对我国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现状从各个分类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现有方案各自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最后对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提出了建设意见,以期为更多的上市公司实施此种长期激励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3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构成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股由于其有效持股主体缺位,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经理层可能利用职权侵吞股东利益,国家股比例(PS)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法人股东拥有足够的激励和能力去监控公司经理人员,法人股比例(PL)与LnAMBR显著正相关,而和CROA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社会公众股东的分散性导致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无效率,社会公众股比例(PL)与LnAMBR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统计与决策》2016,(2):159-162
文章利用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并利用我国2006~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股权激励程度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激励程度(高管持股比例)增加,高管积极采用盈余管理行为分散自身风险,由于受到会计监管体系的影响,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行为决策的变化,研完发现对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非国有控股类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程度下降更大;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即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增强,而且非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高于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