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其如何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亟待研究。基于第三期湖北省百县生育调查数据和新构建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指数,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每上升1个单位,一孩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提高39.6%,二孩家庭的三孩生育意愿提高55.6%。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地区疫情风险等级的上升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三孩生育意愿,新冠肺炎疫情仅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于研判后疫情时期中国生育水平走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今永久性国际人口迁移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永久性国际移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类国际人口迁移相比 ,永久性国际移民具有移民的合法性和在移入国居住时间的长久性。从移民分布看 ,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永久性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80年代末以后 ,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变成了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从移民特点看 ,90年代初曾是宗教回归和民族回归移民的高潮时期 ;而传统移民国家则以接受家庭团聚移民为主。对于所有移民国家 ,他们均对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现象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然而,有关环境引发移民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环境变化是环境移民的重要原因,但有时候环境变化并不一定导致移民。论文梳理总结了环境移民理论,认为与其它环境移民理论相比,社会脆弱性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环境变化引发的移民问题。同时指出虽然我国的环境移民有别于国际上的环境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由政府组织的诱导性移民,但环境移民理论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下的国际人口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表现为:第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成为移民主流;第二,虽然移民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劳动型移民是移民主体。这些过程反映了社会不断向着现代性的方向发展。社会的现代性是全球化和个体化的双重过程。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有机的结构性链条,这些结构性链条以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以及制度要素为主要的纽带促进着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个体化过程具有的鲜明的个人主义取向正全面地取代传统社会的集体主义取向,时空重组和各种抽离化机制为国际人口迁移打开了新的社会空间。移民网络具有的社会资本的特征推动民间社会源源不断的迁移浪潮。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蕴藏着各种危机与挑战,并建构着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5.
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中,人们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生产对象、耕作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移民教育问题已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关注,我国“三西”地区(即甘肃定西、河西、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教育是移民工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对移民工程能否顺利进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  相似文献   

6.
<正> 移民在结构上与非移民有很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就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年龄的选择性。尽管我国的人口迁移有较强的计划性,但从以往的局部性研究中仍能发现年龄的选择性表现得相当突出。年龄选择性是迁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由于移民年龄明显不同于非移民,从而可对迁出地及迁入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升学、就  相似文献   

7.
移民规模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评述西方人口迁移规模引力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移民规模的理论出发,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开发性扶贫移民的实际,不仅考虑到迁出地移民规模及其村庄发展问题;而且更注重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总是及农村或城市的人口环境容量、公共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的容纳能力。并构建了移民规模引力模型,便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  相似文献   

8.
刘丹 《西北人口》2010,31(6):115-119,125
运用"社会行动-情境分析"理论视角来分析新疆人口迁移、定居的理想类型,发现新疆人口迁移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和历史传承性的特点,不能用单一人口迁移类型来解释。在新时期,新疆人口迁移类型面临新的转型,主动自愿移民会不断增加,这既体现了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与尊重,同时也说明社会的自由度在不断增强。面对新疆人口迁移问题,要因势利导,顺应人口迁移类型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房价的增长是学术界及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承载其波动和变迁的人口迁移是厘清各种关系的有力切入点.通过分析以学历为表征的高素质移民及其选择倾向,本文对移民、房价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期从房价角度为深入探讨移民融入问题作出增量贡献.基于考察2000-2010年房价不间断上涨时期数据,首次在国内讨论移民教育程度和房价之间的关系,引入影响房价的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分位数面板分析,结论表明:蓝领或小工商业者而非高学历移民是促进房价上升的主要移民力量.但是房价上涨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移民特别是大学生的阻碍作用,教育改进和创业努力可能让高学历移民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的升级变迁,融入远离迁出地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0.
相比新冠感染疫情所引发的直接死亡人口,包含新冠感染疫情引发的间接死亡人口的超额死亡人口更能反映新冠感染疫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因而研究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超额死亡人口的差异及其原因,更有利于弄清新冠感染疫情大流行对人口死亡产生的影响。使用99个国家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死亡人口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借鉴机会平等理论,从“努力”和“环境”两个维度建立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选择相关指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各国人口超额死亡规模和人口超额死亡率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这意味着引起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原因并不相同。第二,引起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主要因素不同,这些因素不仅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疫苗接种等应对疫情的努力程度有关。一些欠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等原因面临较高的人口超额死亡;而一些经济发展较好,医疗卫生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由于其防疫措施不力,也面临较高的人口超额死亡。第三...  相似文献   

11.
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面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对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陕甘宁地区包括:今陕西的延安、榆林地区,甘肃的天水至酒泉一带及其北部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鄂尔多斯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地域上紧密相连,而且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在人口迁移方面,由秦汉至明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陕甘宁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农牧人口往来迁徙的典型区域。现以人口迁移的原因、目的及其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再考虑到移民的族别及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环境,将陕甘宁地区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世界银行全球双边迁移数据库和联合国国际移民数据库,本文分析了从1960-2020年在华国际移民存量和来源地的变化。发现在华国际移民的情况受到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政策的影响,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变动阶段。目前,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对存量仍然较小,但其绝对存量从1980年前后开始迅速增加,来源国也更加广泛。未来中国可能会迎来国际移民流入的大潮,需要尽快开展国际移民相关的研究,做好在华国际移民的信息采集、识别和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在华国际移民管理预案。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研究中,环境难民这一概念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迁移动因的识别、是否存在环境难民、环境难民能否纳入难民的范畴三个方面。导致环境难民概念分歧的原因在于移民跨学科研究进展缓慢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从自身的角度对环境难民进行建构。为了弥合环境难民存在的争议,学者采取了将环境变化引起的跨国被迫迁移人口视为环境难民;根据移民动机和救援紧迫性识别环境难民;采取“自愿—强制”二分法将环境难民纳入非自愿移民的范畴;维持现状与加强合作等四条路径。本文结合我国环境相关移民实践认为:扩大环境难民的范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环境难民不能囊括那些既定类型和约定俗成的移民类型;不能将非自愿移民等同于难民;概念界定本身无法解决身份识别。在实践中,需要从环境变化的影响识别需要救援的迁移人口;以集体身份划定环境难民范畴;履行政府的职责,最大程度上较少跨国环境难民;对不同环境变化影响的人口采取不同的迁移手段;整合资源进行合作以更好地安置移民。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特征纷繁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首先,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日趋活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迁移的流向和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城镇化进程加速,尤其小城镇得到高速发展;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区的集聚性迁移,即由外延扩展型迁移转变为内涵发展型迁移;迁移类型与机制发生变化,计划迁移的比重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移民占居主导地位.可以认为: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转换阶段.这里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就我国人口迁移的转换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就某一具体城镇而言,城镇人口的增加不外两种途径:一是迁入,即迁移增长;一是生殖,即自然增长。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种静态概括复杂得多。移民对城镇人口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是一种链式反映。即以自然增长而论,既取决于原住居民的生育水平,又要受迁入者以及迁入者子女(间接迁移者)生育状况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口迁移现象,应当把移民的生育状况、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生育状况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事实上,这早已成为国际人口学者深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世界银行全球双边迁移数据库和联合国全球移民存量数据库,对1960~2020年中国周边邻国国际移民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关注邻国国际移民的来华情况,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判。研究发现,60年间,中国邻国国际移民存量与邻国来华移民存量均呈现先减后增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此同时,中国邻国国际移民的目的地逐渐向欧美与海湾地区转移,不同邻国国际移民的目的地分布存在差异。在此期间,尽管邻国来华移民在全部在华国际移民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绝大多数邻国国际移民并未将中国大陆视为其主要目的地。结合中国未来发展前景与“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安排,可以预见中国今后将迎接更大规模的邻国国际移民。当前,需要在学术研究与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8.
蒯鹏州 《西北人口》2012,(5):117-120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变动不断加速的历史时期。这将对学龄人口的规模及其在城乡间的分布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估算了未来各级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及供求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各级教育发展的影响。由于人口迁移变动的存在,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的冲击被强化。据此,未来我国的教育发展策略应因应人口变动的挑战,采取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民族人口迁移在中国封建社会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王朝或政权所采取的民族人口迁移政策作了探讨。文章认为,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族人口迁移政策主要有两种形式:强制性迁移和招抚性迁移;招抚性迁移是当时社会一种可称道的政策。不过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无论哪一种政策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移民推拉力机制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评述西方人口迁移推拉力机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实际,构建了人口压力、人口承载潜力及经济、教育、健康、居住环境等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及指标体系,建立了移民外部机制推拉力模型来定量分析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推拉力机制作用的强度,并论证了形成贫困地区移民个体心理过程及其差异的内在机制、移民政策的催化机制作用、经过内外机制推拉力的转换来度量移民可能发生的程度,以便科学地选择好迁出地和迁入地,避免盲目移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