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甘肃省兰州市的调研数据,从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参加社会保险和接受社会援助情况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发现农民工在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存在短板,农民工并未纳入城市救助体系,政府在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不足。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社会福利多元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甘肃省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和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分析疫情下的农民工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对稳定就业、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2省份农民工失业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疫情因素对农民工失业的影响,并通过Probit模型、替换自变量法以及分样本回归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疫情冲击下农民工的失业率较2018年提高了1.48%;(2)疫情的传播性和破坏性对农民工失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疫情对农民工失业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人力资本、流动特征、社会保障能够有效抑制失业的发生,并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疫情严重程度的上升而增大。基于上述结果分析,从构建就业保障网、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维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浙江省2513个进城农民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进行分析,并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及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就业状况、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家庭结构、流动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与代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代际差异视角出发,利用重庆和珠三角地区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水平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水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水平更低。仅对第一代农民工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教育程度、配偶是否随迁和打工地生活时间长短,而对新生代农民工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收入和找工作途径,对两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水平均有影响的因素为是否会讲当地话、住房状况和与当地人交往情况,但住房状况和与当地人交往情况对两代农民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构建5个维度20项省际、区域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测度评估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份和东、中、西部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并对31个省份的社会保障经济公平发展状态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0年省际社会保障经济公平发展不均衡,但程度在逐渐缩小;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发展缺乏制度约束,社会保障财政依存度存在风险因素,社会保障流动性不足是非均衡的重要因素;东部与中、西部之间非均衡程度显著,中、西部之间非均衡程度逐渐缩小,需要从经济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匹配经济水平、提高制度流动性、规范财政投入制度约束和防范财政依存度风险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改变非均衡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局部推进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互动发展。在分析影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各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局部推进战略的制度模式。该模式建立了自动对农民工分层分类的机制,充分考虑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改革,在保证政府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上保护了农民工的权益并平衡了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以及农民工个人的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三个层面对浙江省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2006年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工荒"成因、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娱乐休闲、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农民工的市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意义,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状况及困境,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构思与建议等方面对其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作了简要评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5,(6):45-55
在考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基础上,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及教育保障等社会保障状况对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尤以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状况的影响更显著。城市农民工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个人属性特征与迁入地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对其市民化意愿也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大、在婚、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烈;迁入越发达地区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要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首先要努力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的状况和水平;同时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把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实现"1亿农民工市民化"重点放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才能不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才能带来我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隐藏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背后的根源,有六大矛盾;建议采取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公司等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2.
深入了解农民工的信仰、理想及对己、对人、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对于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显示,一半多的农民工认为自己"还是农村人";近1/3的人认为"农民工"这个称呼"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号";60%的人打工目的主要是养家糊口;最不满的社会问题是"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大多数农民工眼里的幸福是"得到社会尊重";一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劳动所得与付出相比不合理;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什么也不信仰"。总地看来,农民工的人生态度较积极,能够关注社会问题,但自我身份认知比较模糊、信仰缺失、与其生活的城市"融合程度不够"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健康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资本缺失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阻,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主要对策有:转变城乡分割思想,在全社会确立一种城乡开放、平等、统筹观念;打造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市民进行互动和交往的文化环境;积极进行制度改革,创建农民工同城市融合的制度平台;建立健全公平、共享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人为差别,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积极增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强和发挥民间志愿性组织的作用,增强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二元体制下,由于社会网络缺失,国家建构起来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无法满足外来农民工的需求。这为非政府组织介入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支持提供了机遇。作为一个为外来农民工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除作为政府的补充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类公共物品.为外来农民工提供社会支持,以便其子女完成学业,提升其融入城市的能力之外,同时还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许涛 《人口学刊》2012,(4):24-33
公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反映了外来人口社会适应与融合的情况,以往研究以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为切入点,忽视了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本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实证研究表明,户籍对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控制了地域身份后,户籍对于外来人口社会距离的影响消失,这说明户籍的影响正在消除,但以本地-外地为划分的地域身份正在接替户籍的作用,二元结构并没有破除。同时,中国人特殊的信任结构并没有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冲击下改变,依然存在着对自己人的特殊信任和对外人的普遍信任两种情况,前者拉大了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后者则缩短了这一距离。结果还显示,心理感受对于公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表明心理意愿是公民交往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农民工面临失业风险大、生活保障弱、再就业难等问题,导致农民工群体对失业保险制度存在潜在需求。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由于给付条件过于严格、保障水平低以及就业促进功能缺位等原因,不能与农民工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潜在需求匹配。应以农民工实际工资为缴费基数,采用灵活的缴费率机制,并将缴费金额、缴费时间与支付水平相挂钩,为农民工建立既有别于正规就业,又能与正规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接轨的弹性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康红梅  杨文健 《西北人口》2012,33(2):68-73,78
农民工属于我国底层社会群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环卫职业的农民工面临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其职业集体身份呈现"污名化"的特点。在这个背景下,这个群体建构个体职业身份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即对环卫职业集体身份的认知、评价以及对自身和环卫职业集体身份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这两个维度之间交错变化使环卫业农民工在建构个体职业身份时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积极融入型、矛盾冲突型和消极逃避型。剖析环卫业农民工个体职业身份的建构类型有利于我们培养环卫业农民工对环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环卫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东北大中型国有企业比较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仅影响了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且导致东北地区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东北三省先后成为社会保障改革试点省份,试点的目的就是"做实个人账户",即养老保险基金中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不被统筹账户占用,根本的途径是扩大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改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