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内在根源,妇女较低的家庭地位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外在根源,妇女自身较低的素质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外在表现。要根除这些根源,就要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消除性别歧视;加强立法和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加强男女平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及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是由男性与女性组成的,男女两1生的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所以,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特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始终作为一种“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存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甚至在丈夫死后也不能再嫁,妇女的一生都在依附别人,毫无独立人格可言。这种状况,代代相传,涉及到后代,连女孩也都深深地打上了“男尊女卑”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即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和彻底解放妇女的工作。特别是在制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计划生育中心户经过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走完了20年的光辉历程。它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在新形势下它是落实基本国策,体现“发展是硬道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载体。今后必须与时俱进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心户的大好形势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甘肃贫困人口中的妇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贫穷愚昧困扰着贫困地区的广大妇女 甘肃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脆弱,生产力水平低,生活困难,人文环境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不足,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封建传统意识,使贫困地区的广大妇女长期陷于贫穷、普遍愚昧之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家庭等各方面,不能平等参与和分享权利。 1.1 贫困妇女不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由于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长期影响,贫困地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女孩子迟早要出嫁,是“别人家的人”,为她们上学花钱不值得,因而,轻视女性文化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女孩子不能入学或入学后很快又停学,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的双重担子。以甘南州为例,“四普”时女童入学率仅有45.67%,个别县乡不足20%,比男童入学率低29.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正> 自70年代我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妇女生肓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生肓率下降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而且各种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一般来说,妇女生育率的下降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妇女的婚姻状况;另一个是妇女的已婚生育率,它代表生育的真实水平;还有一个是妇女的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3个地区城乡的妇女生命周期变化,说明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了妇女生育期的缩短,为妇女参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计划生育将对妇女的老年阶段产生新的影响,未来妇女的养老问题须靠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自我生存能力才能缓解。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人口控制的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早婚早育现象近几年有所抬头,特别是农村地区较为严重。它直接影响着人口控制目标的完成和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女性早婚状况女性早婚,是指不到法定婚龄(20周岁)而结婚。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汇总结果,我省早婚现象具有如下特征:(一)早婚人数逐渐增多,早婚率有所回升。30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婚龄经历了20多年自发提高阶段。七十年代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平均婚龄升至历史最高点。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平均婚龄开始下降,早婚现象有回升趋势。据1987年7月1日调查:每100名已婚妇女中早婚的25~29岁组为6.9人,而20~24岁  相似文献   

9.
通过纵向人口分析可独立、完整地反映出各类同期群人口全过程中经历的人口现象,然而这一分析法并不能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人口发展态势;而及时了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所引起的人口变动结果又极为重要,只有随时掌握人口动态才有利于国民经济和人口的管理与控制,并促使其与各系统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还必须进行有关的时期人口分析(年度人口、时点人口),即横向人口分析。 一、横向分析的涵义 在人口学中,横向分析实际上反映多个同期群人口事件的一个横断面,这个横断面与所研究的指标所处的时期或时点以前的年份有关,只涉及到各同期群人口事件中的某一阶段的人口。如我们所熟悉的妇女总和生育率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妇女总和生育率是年龄别生育率的一个综合表现形式,它并不能明确表达是哪些具体人的生育水平,因此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指标,而只能概括地反映某一年的妇女生育水平。它是在同一时期内不同批妇女在这一时期内经历的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对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进行审理,最后做出了两项裁决:1.得克萨斯州法律不考虑怀孕的阶段和其他利益,把保护母亲以外的堕胎均规定为犯罪,是违反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法律程序条款;2.在怀孕的前3个月,母亲的身体是她自己的,她和医生有权决定她是否堕胎;在怀孕的第4至6个月,州政府有权利和义务保护母亲的身体(允许为保护母亲的身体而堕胎);不允许在怀孕的最后阶段(7个月及以上)中止胎儿的生命,除非目的是挽救母亲生命。 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的依据是:1.在孕期的前6个月,能否堕胎是妇女个人的隐私权。它与避孕、性、婚姻、生殖、分娩等一样,是受宪法所保障的个人基  相似文献   

11.
<正> 平均生育年龄是描述某一妇女人群生育年龄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研究妇女生育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研究这一变化过程的基本情况和规律,完整、系统地描述它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今后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及制定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因受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因素、文化、生育意愿、生育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各个时期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可以分胎次进行研究。这样,便于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妇女各胎次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加深对妇女不分胎次计算的平均生育年龄运动规律的认识。本文试从1982年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机器汇总资料,对我国妇女1960——1981年各胎次及不分胎次计算的平均生育年龄的动态变化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成员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联。本文根据1991年对北京城市婚姻家庭的调查,从妇女婚后的生命历程入手,探视北京现代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 一、采用的方法 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在通常情况下家庭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Ⅰ)为家庭形成阶段,即从妇女初婚到初育的时期:第二阶段(Ⅱ)为家庭扩展阶段,即从妇女初育到生育最后一个孩子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平均生育期长度;第三阶段(Ⅲ)为扩展完成阶段(或称继续抚养期),即从母亲生最后一个孩子到第一个孩子因结婚或工作等原因离开家庭为止;第四阶段(Ⅳ)为家庭收缩阶段,即从第一个孩子离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第五阶段(Ⅴ)为家庭“空巢”阶段,即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家到配偶一方死亡;第六阶段(Ⅵ)为家庭消亡阶段,即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双方死亡。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妇女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具体态度,它直接支配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影响人口的生育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就生育观念本身的涵义而言,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学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生育目的;2.性别偏好;3.子女数量;4.子女质量。由于上述四个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生育观念的形成深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生育观念的转变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进行了婚姻家庭抽样调查,共调查了20—54岁已婚妇女2162名。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所调查的妇女分为如下三个群体:1.1949年以前出生的妇女群体;2.1950—1959年出生的妇女群体;3.1960—1972年出生的妇女群体。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启动的“关爱女孩行动”,标志着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进入破除“传宗接代”、“男尊女卑”千古遗风的攻坚阶段,为人们的精神解放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乔晓春 《人口研究》2002,26(3):16-25
利用卫生部和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妇女人工流产比和人工流产率进行了估计 ,并利用 1 997年数据对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中发现中国城市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妇女 ;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人工流产率低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怀孕的妇女。由于避孕失败造成意外怀孕是中国妇女实行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 ;但是在农村 ,由于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而实行人工流产则成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妇女生育率是描述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于人口的变动和发展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妇女生育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里我们就我国经济发展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给其以定量的描述,对所得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经济发展程度与妇女生育率有密切的关系,从许多国家和我国情况的横向、纵向比较可以佐证。下面是几个国家的妇女生育率指标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的妇女赋权和生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俪蔚 《南方人口》2001,16(1):22-27
妇女赋权是生殖健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赋予妇女权力和机会,转变那些客观上存在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一些结构和制度,增强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上的权力,实现性别的平等与发展,改善妇女地位,使妇女生育率客观上得到控制。本文从妇女赋权的角度出发,通过妇女赋权对生育水平影响的路径分析来探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控制人口的可能途径:通过实现妇女赋权,增强妇女的自主性、独立性,促使妇女地位的提高,从而使妇女的状况得以改变,降低生育率。  相似文献   

18.
在泰国,提高妇女地位协会为庆祝吉米一罗莎林·卡特妇女诊所建筑的开工,于1988年6月27日举行了一个仪式。这是该协会的最新项目,其工作目地是致力于援助身处困境的妇女儿童。自1981年以来,该协会与泰国妇女律师协会合作建成了一个叫做“紧急之家”的妇女暂住所,它的目地是向贫苦的妇女和儿童提供援助。有资格接受该协会援助的妇女和儿童包括以下几类: ·由于工作事故、遭强奸或其它原因受伤者;·被拐骗及被强迫从事卖淫者;·由于受家人或监护人迫害导致脑体力受伤而不能滞留家中者;·被遗弃的低收入者,特别是带孩子的母亲;·监狱或拘留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间,我国对人口生育状况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关于迁移流动人口中的生育状况研究,限于资料,尚不多见。1990年7月1日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最新的人口资料,包括妇女的户口状况、迁移状况、生育状况及其文化程度、行职业、婚姻等。本文以妇女平均存活子女数作为妇女生育高低的指标。它是妇女进入育龄期以来生育状况的集中反映;与生育子女数相比,更能显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