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主要依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平凉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及其素质做一初步分析。(一)1982年7月1日,全区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972,062人,占总人口(1,735,143)的56.02%。男、女劳动适龄人口分别为516,420人和455,642人,依次占男、女人口的57.55%和54.39%;劳动适龄人口性比例为113.34,男多女少,能够利用的可能性较高。从劳动力资源构成情况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1994年辽宁省计委社会处《辽宁农村三大人口问题研究》课题组对辽宁六县十八村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是对这一调查结果的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辽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很不平衡。就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劳动力资源而言,大部分处于半开发状态,少部分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本次在六县十八村共调查3,551人,16-59岁劳动适龄人口2,433人,其中在校学生187人,从事家务劳动304人,有就业需求的1、942人,劳动参与率为79.82%。有就业需求的人口中待业者32人,待业率为1.64%。16-59岁从事谷种生产劳动的人中、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人力资源(在我国习惯称为劳动力资源)严格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的总称。它既包括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我国通常指16-60岁的男性和15-55岁的女性人口);也包括法定劳动年龄以外具备实际参与社会性活动能力的人口(即10-15岁和男60、女5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就是说,人力资源的确切含义,应涵盖一切具备参与社会性活动的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人口。而不应受年龄大小和在业与否的限制,其中自然也包括越来越多的健康的、具有一定劳…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是处于建国后的第二个高峰期。特别是15~19岁年龄组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重了对社会就业的压力。而这部分人口又是各方面都尚未完全成熟的劳动年龄人口,过早就业对今后我国劳动力群体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使之暂时“非劳动力化”,并通过一定途径提高其素质,便成为我国当前具有紧迫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盲,通常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文盲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含与外延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文盲作为劳动力,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其价值较高。本文利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文盲人口状况和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6.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界限一般都由国家规定,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的范围也不同。我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规定劳动年龄的下限为16岁,从历年人口效果的资料来看,我国实际就业年龄的下限为15岁,上限男性为59岁,女性为54岁。15-19岁年龄组是劳动年龄人口中最低年龄组,他们刚冈位入劳动年龄,各方面都未完全成熟,所以把15一19岁年龄组的人口称为低龄劳动年龄人口(以下简称低龄劳动人口)。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低龄劳动人口的现状和特点,引发对低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重源泉之一.文章将劳动力供给因素分解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的乘积,并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在理论模型推导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 ~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影响程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小于物质资本,但远高于人力资本的影响和贡献;(2)构成劳动力供给规模的3个组成素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同方向影响,三者的产出弹性和贡献度按照大小依次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3)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被总人口规模增加的正向作用所抵消.  相似文献   

8.
广东人口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业人口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人口的构成状况,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利用四普机器汇总资料,分析广东人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在业人口规模扩大,总人口在业率略有上升,劳动力参与程度较高 1990年,广东15岁及以上的在业人口共3365.75万人,比1982年增加578.18万人,增长20.74%。这表明,广东在业人口仍呈增长趋势,规模日趋扩大。在业人口的增长势头,是由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加入就业,而同期退出就业的老年人相对少得多所致。8年间,新进入劳动年龄(男16~59岁、女16~54岁)的人口1057.85万人,比同期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多603.4万人。在这期间,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  相似文献   

9.
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在业人口,为社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分析研究和合理组织人口就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茂名市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中茂名市共有15岁以上在业人口2,602,29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2%。其中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2,377,464人,比1982年增长7.9%。就业率为88.8%,比1982年降低了3.5个百分点。其原因,(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5—19岁在校学生占同龄人口的39%,比198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使就业人口减少;(2)1966—1970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20—24岁人口比1982年增长27.3%,超过同龄在业人口增长速度的21.2%,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三是超龄在业人口达224830人, 比1982年增长了48.8%。占在业人口的8.6%,比1982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影响待业人口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在兄弟院校和有关部门的协助和支持下,于1986年在全国15省、市(74个市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本文依据上述系统资料的有关数据,从劳动市场这一较高的层次上,对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弹性,迁移的规模和频率、迁移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一些探索性见解。 一、两种类型的劳动市场与人口迁移 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移,从年龄构成来看,其主力军是劳动力的流动。中国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表明:迁移比例的最高峰值为20~24岁组,占五类城镇总迁入人口的24.9%,15~44岁的移民占总迁入人口的74%,45岁及以上者占总迁入人口的7.3%。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资源,一般地说是总人口中处在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实际上进入劳动年龄和退出劳动年龄的时间也不一样,本文中以20—54岁为考察区间,55—56岁的人口,作为过渡性劳动人口来对待。 劳动人口既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所以,一国人口再生产的趋势就决定了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现在有的劳动人口数,取决于已往20—54年间的出生水平和历年的死亡水平,而20年后的劳动人口数,又由今天的人口增长状况和往后20年的死亡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2.
乡镇劳动力职业变动是乡镇人口社会变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乡镇人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劳动力职业变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乡镇劳动力职业结构,使其劳动人口在各产业部门间合理流动,即从本区域的实际出发,调整农业内部各业之间、农业与工业以及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劳动力的构成。当前乡镇的劳动力职业结构,一般是农业劳动人口占多数。在农业劳动人口中,种植业劳动人口又占多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不大。为合理使用劳动力,乡镇政府应依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人才开发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科学预测北京2021—2035年劳动力供需趋势对实现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北京户籍人口每年净迁入水平与外来人口规模,即在基准预测方案下,即使在劳动参与率逐步提升、劳动力素质逐步提升和就业需求弹性持续下降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仍将持续下降。在提高户籍净迁入与外来人口规模的高方案下,劳动力供给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同时,无论是基准方案还是高方案,2021—2035年,25—44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规模都将持续下降,而45—64岁组大龄劳动力规模都将大幅上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加剧。在此基础上,探索劳动力供需平衡实现路径,发现大幅提高45—64岁组劳动参与率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劳动力供给的途径,同时提升劳动生产率是减少劳动力需求的有效途径。最后,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出政策建议:供给方面,推动大龄劳动年龄人口与女性人口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规模,同时,增加教育投入与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力质量,全面提升劳动力供给效率;需求方面,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降低就业弹性,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数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了。随之而来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构成将发生重大变化,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16~30岁)比重将下降,中老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出现劳动力老化。当人口老龄化超过一定速度,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数也会下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是测度劳动适龄人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对劳参率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大城市由于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状况,因此,对大城市人口劳参率的研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将有利于我们未来就业政策、现实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科学制定,也是对未来人口与经济形势准确判定的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变动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劳动供给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到2016年将达到从业人员的高峰7.58亿,其后持续减少,到2050年前后减少到6.4亿;如果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我国的就业高峰将出现在2022年前后,到204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将大规模减少。届时劳动供养人口将会大大增加,这必须引起当代人在规划人口发展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及劳动力发展预测 (一)预测模型:动态——确定性——两性别——一个种族的预测模型和IBM4331机上的人口预测程序,预测甘肃百年(1981——2080年)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二)预测基数:以甘肃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数。1981——1987年的预测数据根据省统计局数据进行了校正。 (三)预测参数: 1.人口出生率预测:末来出生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育龄妇女的人数二是未来妇女的生育率。根据甘肃省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按照当前的人口政策并结合今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容量分析———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闫倩郭志仪(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一、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的理论分析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寓于经济发展的运动中,弄清二者的内在涵义是研究有关问题的必要前提。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中国1987~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分别考察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人均GDP增加1.9%,劳动年龄人口中最具生产力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人均GDP增加1.7%;其次,测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1987~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4.69%,同时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将会关闭;再次,利用分解分析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加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下,人人都终为劳动者,所以,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人口,就归结为考察劳动人口即劳动者;由于劳动者占有自身劳动力、劳动者集体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决定劳动者获得自主劳动权,所以我们依据马克思的指示将社会主义劳动称之为自主劳动、将社会主义劳动者称之为自主劳动者。依此新的角度,本文拟对社会主义下的人口即劳动人口的质量作一考察。不妥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全文的前提是: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个体消费金用于购买生存资料,以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简单再生产;集体消费金用于购买发展资料,以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内含的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