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育文明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怎样融于新农村建设大局,其中推进生育文明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一、生育文明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发展要靠人去推动。生育文明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生育方式的角度讲,生育文明提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人口剧增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人口剧增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深层次思考彭珂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它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着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又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没有资源的消耗,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作为主体,是连结二...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 纵观城市发展的进程,不论是城市的数量,还是质量以及职能上,都有一个逐渐变化和迅速演变的征象。城市是阶级和国家的伴生物,是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的一个特征。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发展给人留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人口的增长。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人口类型和发展水平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再生产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看,这种变化是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由原始型向现代型方向进展的。当前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相似文献   

6.
一、人口转变的环境意义 人口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口再生产适应于环境再生产的结果。与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具有一定类型,而人口转变则是人口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从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转变。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转变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环境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带来较大幅度的人口增长。然而过快过多的人口增长往往导致人口生产力超过环境生产力,出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改善环境和控制人口创造出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7.
人口和教育的社会历史过程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它虽不是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但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口与教育的相互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各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与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的过程相并行的。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不仅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且与人口  相似文献   

8.
人口增长的数量限度问题,是相对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而言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济理论的研究中,曾谈到人口状况与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关系的两种情形:一是“人口压迫生产力”,一是“生产力压迫人口”。资本主义以前的人类历史进程,最明显地证实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是人口文化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发展学的角度看,人口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它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而进步,随着政治的文明进步而不断优化。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是人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的要求,从人口文化发展的特点、建设的途径和实施方法上,寻找"文化生产力"的生长点,从人口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提  相似文献   

10.
造势聚力,传播为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群众性工作,让全社会了解人口问题、关心人口问题、重视人口问题,进而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强化人口计划生育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舆论氛围十分重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进程。我国解决人口问题,促进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人口政策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长期不懈地努力,也需要运用舆论的力量予以强力推动。一是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推动人口与计生基本国策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铁路系统跨越式发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人口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力范畴内的人口——表现为劳动者和劳动者群体的那部分人口的学问。建立生产力人口学,把劳动者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从人口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劳动者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于一般人口再生产的独立特征和规律性。劳动者再生产必须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的建设纲领,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指针。各级计划生育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三个代表”作出了新的贡献。   1.把解决育龄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落脚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围绕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这个中心任务而开展的。这是因为,只有使人口再生产控制在适度规模,人口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生产力水平有更…  相似文献   

14.
<正> 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生活水平又和人口过程紧密相关,即必然受人口增长变化的制约。研究这种制约的程度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历史的回顾与分析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省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的政策,生活水平的提高尤为迅速。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我国是人口大国,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本强国,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也是人口计生部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东北边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经济结构。这些又共同影响了人口分布、人口构成和人口增长,使其显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针对各地区不同的人口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人口区划,不仅是研究各地区人口特点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能为确定人口的地域合理容量、协调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诸要素关系提供依据,从而对各地区人口特征有个全方位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但目前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 ,却存在诸多疑义和隐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应将中国人口问题纳入社会生产力这一终极原因作考察认识 ,并定位定性为 :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的中国人口问题。缘于此 ,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决取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是我们现在评价社会实践的一种尺度。在人口研究中必须进一步体现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观点,一方面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人口规律;另一方面是指研究人口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学界和全国人民一道,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努力,做更多的事情,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近 80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对新时期党性和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是面向 21世纪党的建设的新纲领,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穿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过程,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进一步加强人口…  相似文献   

20.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主体,也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生产行为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可见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要素,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承担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我国四化建设的步伐,不能不考虑人口这个主体要素;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样也不能不考虑人口这个生产关系的具体承担者;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更不能不考虑人口这个主体要素,特别是这个主体要素同科技革命相适应的方面——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