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一般认为,从当前农村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看,生育行为和生育政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个地方的生育政策越"宽松",人们的生育水平就越高.湖北省恩施州的人口计划生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反的案例,该地区实行二孩生育政策,但生育率很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绝对的"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一孩政策",而是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当前的全面二孩政策既解决了"一孩政策"约束下的生育不公平,又避免了"多孩政策"带来的人口质量问题,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是,在中国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甚至即将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背景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国内六个地区的二孩政策生育实践,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的当务之急,不应仅停留在全面放开二孩,也不应全面放开生育,而是要全面鼓励二孩,即对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不惩罚,对生育两个孩子的家庭进行奖励。这样的生育政策既符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渐进调试,稳中求变"的发展路径,也有利于促进生育公平和人口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1985年,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山西省临汾市的翼城县开始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孩生育政策试点.这一政策规定当地农村居民在晚婚晚育和延长一、二孩生育间隔的基础上普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显然,这是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所实行的"一孩半"政策不同的一种生育政策实践,目的是探索一条"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的中国式计划生育道路".迄今,这一试点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22年.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生育环境,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生育政策调整策略,从取消生育间隔限制到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再到实施三孩政策,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生育需求。三孩政策下人们的二孩和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是以往调查和研究未能涉及的。因此本文基于湖北省125个区县12014个家庭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二孩、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三孩政策覆盖下的家庭中,二孩家庭占比已超过四成。一孩、二孩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57和2.07。随着育龄妇女年龄的增长,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和二孩家庭三孩生育意愿均在快速下降。25岁以下育龄妇女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比例农村和城市分别为25.36%和18.75%。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和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城乡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趋于收敛,三孩生育意愿差距在扩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一种悖论关系。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在一个区域内,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群体报告的二孩生育意愿越高,但进行跨区域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住在其中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5.
作为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和难点的农村,每年向部队输送80%以上的兵员,同样每年也有80%左右的退伍军人回到农村,那么这些退伍军人的计划生育情况如何,他们返乡后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1 对退伍军人生育情况的调查。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回到农村后能否成为经济建设中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表率,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模范。带着这些问题,夏县计生委和武警专科学校计生办对该地退伍时间在1979年至1993年的100名退伍军人的生育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他们的生育情况为:一孩率仅占33.33%,二孩率占63.85%,三孩率占2.82%。生育二胎者中半数以上没有经过计生部门审批,事后受到了一定的经济处罚。这虽然是一时一地的情况,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问题,即如何在加强部队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使战士退伍回乡后,继续保持一个革命军人的本色,在农村  相似文献   

6.
上海郊县群众生育意愿的调查与生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1986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当照顾农村有困难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对上海郊县拟照顾生育二孩的十五种对象的生育意愿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省之间生育政策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二孩审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两个方面,尤其是社会抚养费征收数额,省际间相差甚远。由于省际之间生育政策的不同,一部分人为了达到生育二孩或少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目的,"移民"到其他省,在社会上出现了部分"生育移民"或"征收移民"现象。近日,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以往采用宏观汇总数据和微观个案数据研究生育政策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缺少两代人生育史的数据条件下研究"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目标人群总量、结构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13年国家卫计委生育意愿调查、201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来源的相同队列"单独"、"双非"育龄妇女比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统计局2014年和2015年抽样调查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单独"二孩政策调整前,如果单纯使用2005年和2013年调查数据将高估独生子女比例和"单独"一孩育龄妇女总量。根据2014年、2015年调查数据推断这两年"单独"一孩育龄妇女占全部一孩育龄妇女的比例在10%左右,"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在1 500万以内,达到或超过1 500万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2015年"单独"一孩育龄妇女生育二孩总量在50万左右,远远低于国家卫计委200万左右的预期。2015年"双非"一孩育龄妇女占全部一孩育龄妇女的比例为85%左右,全面两孩政策新增目标人群在8 500万左右,达到或超过9 000万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没有全面两孩生育政策,2015年非农业"双非"生育二孩也在130万以上,而农业"双非"生育二孩在250万以上。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6年全国6省12市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家庭已婚已育一孩妇女的生育偏好与生育计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24.4%的人计划生育二孩并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5.1%的人计划生育二孩但没有时间安排.生育偏好受个体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跟公婆居住、有兄弟姐妹的女性更可能有二孩偏好,但这些因素并不对生育计划产生影响;现实两大限制因素——经济成本和照料压力影响生育二孩的计划,但并不对生育偏好产生影响;男孩偏好是一种现实促进因素,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女性更可能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计划;生育计划和生育偏好之间的偏离也主要受到现实因素(年龄、家庭收入、照料可获得性、性别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5年生育意愿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变化情况,单独一孩家庭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为39.5%,普通一孩家庭为32.2%,较以前有所下降.前续调查对于是否生育二孩表示"说不好"的人群中,追踪调查显示大约60%倾向于不打算生育,政策目标人群由"打算生"到"不打算生"是生育意愿转变的主要趋势,经济压力大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首要原因,政策敏感人群所占比重在地区间存在差异,政策落地对优生筛查、孕产服务、幼教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做好各项公共政策衔接,确保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