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没有文化,也很少说话。许是家庭生活的压力和人生的苦难,母亲日渐苍老,也越发寡言了。高考落榜的那年夏天,面对操劳一生的母亲,我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中。母亲久久地凝视着我,用平缓的语气对我说道:“慢慢来,别急。”母亲朴实的话语和满怀抚慰、祈求的目光深  相似文献   

2.
“诱”之殇     
正也许以后有一天,当我能彻底忘记这些的时候,我还可以重新和他走在一起,可是那一天,有多远?(1)小时候在继父家的那段日子,让我刻骨铭心。继父酗酒,喝多了就打骂母亲,还赶我们走。我哭着让母亲带我走,但母亲说:我们能去哪儿啊?我们没有房子。从那  相似文献   

3.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4.
我心里感觉母亲真是厉害,将我成长的代价减到了最小,虽然我什么都没说。作文得奖班主任嘴快母亲是个县妇联的干部,整天忙于调解夫妻纠纷、维护妇女权利什么的,对我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关注。好在我学习还比较自觉,比较争气。因为成绩优秀,我从县城的小学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该校是寄宿制学校。离开家去学校住宿,我不但没有那种对家的恋恋不舍,心里还有几分窃喜,因为从此可以大大减少与母亲的接触。她不冷不热的母爱,让我很是失望。  相似文献   

5.
母亲去世两周年了。这些日子,我把往事细细检点,懂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不是名誉地位,不是万贯家财,不是青春美丽,甚至也不是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呵护与照应,是息息相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我是母亲的满女,母亲怀我的时候已是中年。整个孕期,身体虚弱的母亲被不祥和恐惧笼罩着。她常常自言自语:“生这个孩子,我怕是活不了啦。”二哥安慰母亲道:“娘,您一准会给我生个小妹妹,等您老了,她就是您的小拐棍儿。”听了二哥的话,母亲的心头掠过了一丝激动。从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地对我寄托…  相似文献   

6.
母亲成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继承了姥爷传统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打”。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只要受一点儿委屈,便会流泪。母亲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我哭,只要我有哭的迹象,她便会训斥我,让我忍住。受到训斥后,我反倒哭得更凶,母亲看了更加恼火,于是,一顿打就在所难免。我在学校惹了事,回家会挨打;我成绩退步,回家也会挨打;和母亲顶嘴,这打更是少不了。  相似文献   

7.
<正>我一直都不喜欢母亲,因为在我所有的记忆里,母亲给予我的爱实在太少太少。幼年的时候,父兄长年在外工作,家里只有我和母亲。农村的夜晚,无尽的黑暗和空寂,一声野猫的叫声会吓得我  相似文献   

8.
南振中 《公关世界》2009,(12):58-58
母亲张秀芳一生操劳,熬出了个“四世同堂”。在母亲90岁生日前夕,全家人商量要献给母亲一首歌,我负责提供歌词,我的喜欢音乐的弟弟谱曲。我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歌词该怎么写,脑海里只有勤劳、宽容、善良的母亲的影子。6月17日凌晨3时,睡梦中忽有所悟,从心底流出了几段“大白话”。我披衣而起,赶紧把这些话敲进电脑。于是,就有了这首《妈就是“家”》。  相似文献   

9.
"五一"小长假,我回到时刻挂念的故乡。走进熟悉的家门,只见古稀之年的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竹椅上剥小笋。母亲见我回来了,起身招呼说:"黑子,明天是立夏节,我煮‘吊子粥’给你吃。"多年飘泊在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母亲煮的"吊子粥"了,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非常高兴。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立夏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立夏"吊子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立夏前一天,勤快的母亲领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后山上扯小笋、摘麻叶。  相似文献   

10.
这一刻,一直坚强的我再也无法伪装,屈膝扑在了母亲怀里。这样一个无私的母亲,让我的眼泪肆无忌惮地流了满脸。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做菜越来越咸了,老年人味觉变得迟钝,只有靠浓烈的味道刺激才能有感觉。我告诉母亲吃盐多了不利健康,尤其是对高血压和胃病患者,而父亲血压高,母亲有胃病,更应该吃得清淡些。  相似文献   

12.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  相似文献   

13.
朱国勇 《职业》2009,(12):47-47
那一年,我还小吧,十三四岁的样子。村里来了一位卜卦的瞎子,母亲为我卜了一卦。瞎子说我少年多磨。母亲听了,一脸的紧张。好在瞎子接着又说,不过也不要紧,关键时候会有贵人相助的。  相似文献   

14.
渐渐地他长大了,大概是13岁以后,我发现他不愿意跟妈妈一起了。很多妈妈只看到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依恋,其实很多情况下,倒是母亲更离不开孩子,我便是如此。丈夫从儿子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外地工作,儿子基本上是由我独自抚养长大。小时候,儿子跟着我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5.
明月 《当代老年》2013,(9):16-17
2013年6月26日上午,王亚平与其他两位战友经历了15天的太空之旅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回家”。然而,从农家女到中国“神女”、“太空教师”,母亲给了王亚平太多的关爱和付出。面对记者,王亚平说:“我要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成长的力晕,给了我‘飞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16.
妈妈“命令”文/陆静母亲在40岁生我时难产,所以,姐弟四人中,我是唯一生在医院里洁白的产床上的。母亲紧闭着双眼对父亲说:“肯定不是个省油的灯。”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母亲对我总是呵责多于慈祥。母亲常向我们唠叨我们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哥和一个姐姐,是如何...  相似文献   

17.
海星星 《老年人》2005,(3):33-33
把儿女们养大成人后,母 亲已是满头霜花了。为了照顾 她的晚年生活,我把母亲从老 家接到了城里。 母亲原本十分仁慈,对待 每个儿女都一视同仁,不曾有 过偏心。但自从住进我家后,在 我和妻子之间,她手上的“那碗 水”就开始倾斜了。 我和妻子的生日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18.
贺建新 《老年人》2009,(7):23-23
2009年“五一”期间,我回隆回老家看望老母亲,当时,她正把箱子里的几件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看着那些满是补丁的旧衣服,我忍不住对母亲说:“现在又不是没有好衣服穿,还留着它们干什么,难道您想把它们变成文物吗?”“看到这些旧衣服,我就想起了过去的生活。”母亲说。  相似文献   

19.
何君林 《当代老年》2014,(10):42-43
母亲年过六旬,今年从乡下来城里看我,我发现母亲这次来总是窝在家看电视。我问母亲怎么不下去走走,她无奈地说:“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坐骨神经痛的毛病,常腿痛,有时腰背也痛,这六楼爬上爬下怕吃不消!”  相似文献   

20.
“阴盛阳衰”的家庭很容易使男人异化,这个家庭的故事告诉我们——山伟高大英俊,是中文系的才子。大二那年,他的一篇《我的母亲》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文中所述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故事,在赚取了不少女生眼泪的同时,也赢得了我的心。大学毕业时,山伟为了照顾母亲,放弃了进京的机会,而我为了爱情,放弃了父母在老家安排的稳定工作,留在武汉一所高职学院当了老师。厉害婆婆“插手朝政”,强硬儿媳不甘示弱1999年7月,我和山伟领了结婚证。自那时起,我看到了山伟的另一面。那年国庆节,我和山伟在东湖磨山玩,下午6点多,我们手拉手走进“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