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庆生 《职业时空》2008,4(7):35-36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理解、要求和态度,对社会成员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观念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是比较淡薄的。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2.
罗湘明 《职业》2008,(23):78-79
<正>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不仅包括人们对法律制度、规范的了解以及掌握、运用的程度,还表现在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对  相似文献   

3.
农民法律意识即是农民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认知和心理的总称。我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培育农民法律意识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法律意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法律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培育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农村地区《劳动法》落实现状,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更好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我们对汪清县西崴子村村民对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方面做了调查,发现村内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现象较为明显,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势在必行,法制建设亟待完善。本文从劳动法在农村落实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对增加农民法律知识、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依法治国国策下,我国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并开拓了可喜的局面。但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和农村法制建设薄弱仍然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笔者对汪清县西崴子村村民了解劳动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加强农村法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法冶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权大于法等现象时常见诸报端,这充分反映了一部分人对法律的漠视与随意,其最基本的原因是对法律信仰的普遍性缺失。正是由于这种法律信仰的缺乏,才导致了当今中国法律意识的淡薄与贫瘠。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目前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过于追求法律知识、争分夺秒地讲授法律条文和实用性法律知识的问题,严重忽视了法律意识特别是法律信仰的教育培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学生参加法治文艺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师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仍有信心,学校具有一定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识。但仍存在"部分师生缺乏法律信仰、师生法律素养整体不高、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不强、法治文艺活动甚少、学生法律诚信教育相对缺失"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从法理视角分析,法律与社会互动性与联动性必然促使法律变革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激烈。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或乡土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原经济区创建这个时代背景下.“三化”建设的时代主题给中原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养成提供了经济诱因.构建“和谐中原”的宏伟蓝图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提供了政治动因,而农民法律意识整体淡薄则成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的文化元素。基于此.从立法、司法与法律教育等层面入手则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完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春华 《职业时空》2009,5(9):90-91
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取决于法律素质的高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营造法制教学环境、法制校园环境、法制情感环境、个人道德环境。教师法律形象的影响和学生的自我努力,则是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公民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法律思想影响,面对当前意识形态多元化现状,高校法制教育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及法律素质不容乐观,法制教育显得比较薄弱。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法律课程建设、优化法制教育环境、拓展创新法制教育方式等对策建议,期望有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法律意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起到关键作用。要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就必须根据法制建设规律和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的特点,从法律心理、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进行启迪、引导和教育。使青年学生树立法律公孕正义的理念,使他们在掌握法律、坚定法治观念的基础上勇于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4.
李伟 《职业》2017,(12)
当今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部分中职生法律意识淡薄.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法律知识贫乏;二是学生受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法律信仰缺失;三是学校的法律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对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法律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依法治招"是各种利益相互选择、协调、平衡的过程。"依法治招"既包括了对招生、考试等环节的治理,也包括对考生、高校等主体的管理,还包括法律意识与法律信仰的培育。高校招生立法,是保证高考秩序的有效法律保证。"依法治招"的核心是如何引导招考部门发挥教育、管理、服务作用,如何保障高校、考生以及社会对高考的知情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法律都是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所以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国家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完善法律。而大学生又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本文主要论述高校法律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具体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振华 《现代交际》2016,(4):160-161
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马加爵怒杀室友等,人们对这一现象表示十分担忧。人们在不断反思是什么导致这一幕幕悲剧频繁在高校大学生中发生?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普法工作的宣传不力,外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本文以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为主题,探求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助于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鉴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影响《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实效性差的"三条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基本点、着力点和成长点三方面提高《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高军 《现代交际》2014,(12):166-167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为视角,分析现状,剖析原因,进行破解路径研究,提出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对加强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围脖好声音     
正人民日报没有政府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倘若执法者奉行权大于法、以言代法,人们怎么能相信法律?倘若执法者以权压法、以权枉法,人们怎会选择法律?只有"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官员的日常用语,排除对执法的非法干预,信法守法才会成为社会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