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巴拉克政权的倒台开启了埃及政治重建进程。2012年岁末围绕宪法公投的政治危机乃是"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社会政治力量格局演进的逻辑结果。伊斯兰主义者、世俗自由派和军方是后穆巴拉克时代左右埃及社会进程的三大力量。宪法危机的实质是未来埃及社会政治走向的大博弈,其背后是埃及宗教与世俗力量的对决以及总统与司法部门的冲突。军方在埃及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利益和影响盘根错节,其在平衡宗教、世俗两派中努力保持"局势仲裁者"角色。在相当程度上,这场宪法公投危机折射出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变局曲折复杂的演进态势及其发展前景。穆尔西访华有助于推动中埃战略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清末的宪政运动 中国的宪政运动发轫于戊戌变法,维新人士提出了"制定宪法、行民选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等美"好"生活"男女平等"1995年起正式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男女平等内涵包括:人格平等、权利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制公民权利在受侵犯后的救济措施。尽管我国宪法序言明确宣示其“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公民及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但由于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的不建全,从而使宪法原则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和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落实,侵犯公民权利易于反掌,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1982年宪法实施以后,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的共同推动下进行了多次修改。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提出了多个宪法修正案,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亦有失败教训,甚至还围绕总统选举问题出现了宪法危机。2007年议会选举后,正义与发展党制定一部新宪法的承诺虽未实现,但于2010年9月完成了对1982年宪法最大规模的修改。2011年10月,议会宪法协调委员会开始工作,土耳其宪法政治从修宪阶段进入制宪阶段。议会宪法协调委员会、政党和公民社会组织是考察土耳其制宪进程的三个重要维度。在新的制宪进程中,出现了各种思想、立场以及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间的冲突和碰撞;新宪法能否出台取决于土耳其国内各种力量之间的谈判、议价与妥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学术界虽在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的关系上出现不少研究成果,但仍然没有能够从整体上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体系。夏新华教授的《借鉴与移植》以时间为序、以借鉴与移植为主线,深入研究英美宪法文化、法德宪法文化、苏联宪法文化特性,借助"冲击与反应"的理论模式,分析外来宪法文化对中国宪制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并清晰地勾勒出一个研究图景。这既突破了学术迷境,也彰显了学者夏新华十余年艰苦砥砺的初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民主化程度最高的伊斯兰国家,但运行至今的1982年宪法因强化总统权力、维护军方特殊权威、限制政党政治和公民权利自由而使土耳其民主政治呈现被监护的特征。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推行的修宪举措包括:2004年宪法修正案弱化军方权力;2007年宪法修正案为总统直选铺平道路;2010年宪法修正案根据法治和多元民主原则重塑国家司法机构。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修宪实践努力突破以凯末尔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框架的尝试,为构建多元主义的民族认同指明方向,证明了现代伊斯兰主义与民主政治的相容性,但由此造成的一党独大局面也成为土耳其民主化进程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一、"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4月26日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在全体公民中普及宪法等法律知识,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建国初期的伟大领袖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理论深受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所阐述的绝对主权学说的影响,形成了在政治上要求建立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思想上坚信人性恶理论和军事上主张武力专制的"利维坦式"国家主义,虽饱受争议,但对美国联邦宪法的出台及未来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责是: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检察队伍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新时期检察队伍建设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和创新的未来,青年更是推动国家宪法建设、发展和成熟的主要社会动力之一。中国近现代的青年宪法意识变迁历经了自然经济的自由精神萌芽、商品经济的形式平等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民主政治成熟等三个演变周期。如何坚持时代脉搏,赋予青年使命担当,着力培育当代青年的宪法意识,确立科学的青年宪法意识的培育原则,拓展青年宪法意识有效培育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埃及宪法的创设、沿革及其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埃及颁布永久宪法,该体制在30多年里一直保持着稳定状态。然而,自从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并大力推行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改造”以来,埃及国内政治改革进程发生了复杂而微妙的改变;加之埃及近年来经济发展遭遇困难,贫困现象激增,社会动荡加剧,宗教势力崛起,民众要求进行政治和民主改革的呼声与日俱增。2005年5月和2007年3月,穆巴拉克总统直接主持两次重大的宪法修订活动,允许全民通过直接选举从多个候选人中选出总统,禁止以宗教名义建立政党和从事政治活动,将反对恐怖主义写入宪法,有力地推动了埃及政治改革的进程,加速了埃及社会改革的步伐,对埃及国内和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欧盟宪法危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9日,无论对法国还是欧洲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荷兰又在6月1日投出了否决票。这一结果犹如一场政治大地震,不仅震撼了法国、荷兰,而且波及整个欧洲。这部注定命运多舛的《欧盟宪法条约》签字半年后的时间里便遇到了大麻烦。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宪法要想在2006年11月1日生效已经不可能。6月16日的欧盟峰会决定,延长《欧盟宪法条约》的最后批准期限至2007年,而且欧盟各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批准欧宪条约。现在不能肯定的是:这部欧盟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否已经夭折?  相似文献   

14.
穆巴拉克政权垮台已三个多月。埃及先后建立过渡政府,修改宪法,确定议会和总统选举时间表,试图进行政治重建,基本上避免了政治失控。  相似文献   

15.
在革命之前和之后的1911年,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已经进入了西方国家。西方政治民主轨制,被称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第一个《宪法》。《宪法》划定,人民按照法律规定,经过种种路径和方式,办理国家事宜,管理社会事务,经营经济和文化行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府的制度,是我们国家最合适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制度。我们认为,所谓的民主就是"一切事都要大家做",所谓的民主意识是关于:"一切事情都要大家做"的共识,所谓的民主能力即共同协商一个宪章,选举产生了一个办公室组织来处理所有事情。随着公共事务的性质和范围的差异变化,我们不仅可以把民主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可以看作为一种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每隔四年,美国总统就职典礼都会上演一场华丽的"政治秀".国际媒体注意到,庄严之外,总有不期而遇的"插曲".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1月21日公开就职.前一天,依据美国宪法,他在白宫举行小型宣誓就职仪式,正式成为美国第57届总统.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2日,摩洛哥通过新宪法修改草案,确定柏柏尔语同阿拉伯语并列为摩洛哥的官方语言。自1956年独立后,摩洛哥官方语言政策经历了阿拉伯语独尊的"一元化"以及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并重的"二元化"两大阶段的发展和变迁。本文结合摩洛哥柏柏尔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对摩洛哥政府放弃单一化、采取多元化官方语言政策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揭示官方语言政策与语言权利、话语权和国民身份认同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国内、地区和国际局势等层面分析摩洛哥官方语言政策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虹 《职业时空》2008,4(4):104-104
在权利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就业平等权作为劳动权的一项基本内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要求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获得工作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不能因为种族、性别、民族、年龄、居住条件、受教育程度、政治态度等因素而受到歧视。其中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成为就业平等权实现的重大障碍,这其中农民的就业平等权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对农民的就业平等权予以关注,消除就业歧视,以真正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11月22日,是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建党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自民党公布了谋划已久的宪法修改草案,草案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日本宪法第九条第二项"不保持战力"条款被全面改写,将"自卫队"改为"自卫军".  相似文献   

20.
对宪法概念的追问,应从宪法经典的解读开始。《宪法的法律研究导论》是宪法学经典,它奠定了戴西的现代宪法学巨擘的地位。其开篇是“宪法的真性质”,旨在回答“宪法是什么”的问题,戴西把它作为“全书纲领”。戴西的宪法学承继了边沁和奥斯丁的古典分析法学传统。他首先把宪法学者界定为真相的解释者;然后,以此为前提,他把宪法界定为“关于主权之构成和运作的规则”。宪法学者可粗略分成两种:一是热情的护宪派,二是激烈的批判派。但选了宪法课的学生,既不是为批评宪法,也不是为敬畏宪法,而只是为理解宪法。以讲宪法为职责的教授必须自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