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系密切。对138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网络空间自我意识得分相对最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且现实生活中更易得到认同,但对社会层面核心价值内心接受程度相对最低;网络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网络素养中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最大的是网络责任与道德,其次是网络关键行为能力。这些结果为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去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通过形而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削弱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降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整合力,并进而影响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政治安定。因此,必须从意识形态安全、国家软实力等方面考虑,重视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方面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抵御消费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源于人们的政治实践,与社会个体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对一国的政治生态影响巨大。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此起彼伏,而大学生的政治观尚未形成,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群体的政治认同感。因此,通过剖析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学生政治认同受网络信息、网络舆情的影响水平等问题,进而探究立足大学生、高校、政府及网络媒体"四位一体"的应对策略,已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不可避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柱。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当前由于国内国外各种负面因素的冲击和影响,给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线上教学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认同教育的得与失。新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考验。基于这些现实情况,我们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定力;创新高校网络认同教育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网络认同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打造优秀的育人队伍。  相似文献   

6.
聚焦权利和权力这对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将大学生对权利和权力的认识于网络舆情中予以考察,并集中对10个舆论案例的文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舆论表达中的话语特征,指出互联网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固有机制,即政治认知的媒介化、政治情感的宣泄化和政治行为的虚拟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时做好网上和网下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及政治稳定。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文化自信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求我们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方向;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丰富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屌丝"现象的兴起是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大学生对"屌丝"文化的认同,也折射了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消极情绪和网络亚文化的盲目选择。因此,科学应对大学生"屌丝"现象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加强"屌丝"族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及自我教育能力,切实提高"屌丝"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着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归属和情感倾向,并在政治实践中对政治体系的运作给出一定的心理评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文化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政治认同偏差,还需坚持以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传统为基本前提、营造良好的政治认同教育环境为社会根基、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实践为关键途径,逐步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传播使人人得以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由于在网络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就会被网络工具所控制,对自身造成伤害,造成人的异化。目前,网络传播中的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格的异化和行为的异化两个层面。针对网络传播中异化的危害,本文分别从教育、制度、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群体的同学关系呈现出日渐疏离的趋势,这种疏离状况具有普遍性,并不受性别、年级、年龄、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同学关系疏离的普遍性状况,实质上是当前社会关系普遍断裂的一个表现。而社会关系的普遍断裂正是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大学生同学关系的普遍疏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失范的普遍性,高校存在的普遍性疏离的危机问题向高等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识教育可以成为化解普遍性疏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崭新的领域。网络社会环境下展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是建立在深入分析网络社会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证调研,分析网络社会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并从角色认同和群体意识的角度分析网络社会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3.
英国是创业教育先行并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创业教育发端于工业革命与商业文化的兴起,得力于政策推动与基金扶持,成功于创业课程设置以及差异化的专业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色。分析和研究英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现状,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林 《职业时空》2013,(2):124-12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复杂多元化、网络新技术、西方思潮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体讲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网络建设,抵御渗透,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索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均呈现出“中度偏高”的特征,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在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的一系列家庭教育环境因素中,家庭指导性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践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利他性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和践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道德性因子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同度施加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自由性因子则与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践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网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网络平台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网络非理性行为对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稳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树立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磊  李新殿 《现代交际》2011,(10):207-208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日益成为重要的网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进步。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起源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趋利避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娟 《职业时空》2013,(5):138-139
: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和方法,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也因为网络资源的多元化、虚拟化对学生思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针对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以寻求合理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